文言文虚词
文言文虚词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 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 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 图穷而匕见
4、 余闻而愈悲
5、 庄宗受而藏之
6、 温故而知新
7、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8、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8、 徐而察之
19、 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20、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4、 既而儿醒,大啼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答案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二、1.C(①⑥转折连词 ②④修饰连词 ③⑦顺承连词 ⑤⑧递进连词)
三、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答案:
1、 连词,并列关系
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3、 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
4、 连词,递进关系
5、 连词,修饰关系
6、 连词,承接关系
7、 代词,同“尔”,可译为你
8、 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诗人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贞元年间进士及第复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品赏析【注释】: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②芳菲:盛开的花,
-
对于秦始皇本人而言,他认为法家的学术很有道理,其它的学派皆对其专政统治没有益处,他十分崇拜法家的思想主张:以严厉的法律来规范百姓的行业举止和思想文化。
-
和士开,字彦通,清都临漳人也文言文阅读及答 ①和士开,字彦通,清都临漳人也。其先西域商胡,本姓素和氏。士开幼而聪慧,选为国子学生,解悟捷疾,为同业所尚。天保初,世祖封长广王,
-
桃花源记 晋·陶潜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
-
《陈情表》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
-
语义说明:比喻骗局之大与技巧之妙。 使用类别:用在「欺瞒矇骗」的表述上。 偷天换日造句:01他想用偷天换日的方法将公款中饱私囊。 02魔术师偷天换日的把戏,令人叹为观止。 03想不到他监守自盗,偷天换
-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者曰 :“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予
-
《盲子失坠》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
-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登第,为扬子尉,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特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