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高中生学习文言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6 21:02:55阅读:399

高中生学习文言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言文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广大学生接触、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然而,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不喜欢学习文言文,学生们说,语文我最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文言文是学生的第一怕,但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明显在提高,高考中文言文所占的分值也明显在增加,所以,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学生学习文言文出现的问题,然后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意义就不言而喻。

  问题:

  1、兴趣不多

  2、诵读不多

  3、拓展不多

  4、方法不多

  5、提升不多

  原因:

  教师方面:教学中教师总怕学生这也不知,那也不懂,因而对一篇文言文,很多老师从字词的解释到句子的翻译,再到思想内容的概括无所不讲,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学生在被动中接受老师的所谓知识的传播。

  教材方面:由于文言文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再加上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异,一些词语用法的不同,古汉语常识等,无形之中加深了学生的畏难情绪,视文言文为第二外语。

  学生方面:许多中学生认为,文言文知识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文言文学习、掌握与运用只会让别人看不起自己,说自个儿跟不上时代,是个古董。

  高考方面:综观历年的高考试题,考的大多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还是停留在字词句的层面上。高考如此,在课堂中,文言文教学自然也就是以字词教学为主,而要做到字字清楚,句句落实,串讲法应该是最好的。

  习惯方面:由于文言文阅读面狭窄,接触到的文言材料有限,学生难以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往往对老师产生极大的'依赖心理;而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再加上课时紧张,教师只好串讲、直译,这又直接养成了学生的惰性心理,自然更难形成阅读能力,如此恶性循环。

  对策:

  1、实施诵读策略

  读书须百遍,其义即自见。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因为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知识经济时代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吟唱,但书读百遍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诵读在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方面的确大有裨益。

  2、实施授渔策略

  文言文教学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法、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文言文阅读,作为一种能力,它的养成需要主体多读的实践,在感性经验不断积累、丰厚的基础上,经独立思考后自己悟出来。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里这样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3、实施课改策略

  《学记》曰:学贵在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此语道出了质疑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不够活跃。其所以如此,原因有两点:一是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课堂上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从入校门开始,学生一直处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中,成为储存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对于互动教学难以适应。二是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心,害怕在课堂上答错了问题。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出一种合作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4、实施迁移策略

  学生是否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是看他能否阅读已学过的文言文,而主要是看他能否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课文教学要求,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知识积累点和能力训练点,然后将知识和能力所得作正向迁移,适当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

  5、实施兴趣策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本来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但因为我们没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taste(品味)、欣赏、快乐,尤其是对祖国传统语言的欣赏,我们总是在对文言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上施教,使文言文学习成了学生的负担。

  以文言文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让文言文的精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欣赏理解运用能力,中国的古典文学艺术光辉会永驻每个中国人的心灵。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 处室: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  2、 餍:则必餍酒肉而后反(满足,饱食)  3、 瞷:吾将瞷良人之所之(暗

  • 目光如豆造句九则

    语义说明:形容目光短浅,见识狭窄。 使用类别:用在「见识浅陋」的表述上。 目光如豆造句: 01、一个人要立足於长远,不能目光如豆。 02、目光如豆的经营者,势必会被淘汰。

  • 诸葛亮《诫外甥书》原文翻译注释出处及写作背景中心思想

    《诫外甥书》 诸葛亮 【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

  • 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赏析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 ⑴宜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福昌县附近,在唐代是个重要的游览去处,著名的连

  • 冯延巳《鹊踏枝》全诗赏析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旧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作品赏析【注释】①闲情:闲愁。实际指爱情、相思。②

  • 与太史公书文言文

    与太史公书文言文   太史公:  伯夷、叔齐,善人者,积仁洁行,而饿死于首阳山;颜渊好学,糟糠不厌,而卒早夭;盗跖日杀不辜,聚党横行天下,竟以寿终。于天道焉,公甚惑矣,小子虽不敏,也愿以

  • 中考语文文言文捕蛇者说考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捕蛇者说考点   1、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异蛇”之毒?  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

  •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识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文言文常识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性质分“凤、雅、颂”三大类。  2、《论语》为“四书”之一,是记录孔

  • 墨池记文言文翻译

    墨池记文言文翻译   《墨池记》是北宋散文家曾巩的代表作品。文章从记叙墨池遗迹人手,紧密联系王羲之苦练书法的故事,着重阐明勤学苦练出才能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学习,提高道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