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梦溪笔谈文言文阅读题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6 20:58:00阅读:719

梦溪笔谈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朝士刘廷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刘廷式为婚。后契阔①数年,廷式读书登科。归乡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②,家极困饿。廷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③以佣耕,不敢姻士大夫。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闺门④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廷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⑤。其后廷式管干汇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契阔:离别、分离。②瞽:盲,眼睛瞎了。③仍:更,并且;④闺门:古代指女子卧室,此文中指夫妻关系。⑤阔略:宽恕。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嘉其有美行

  A.嘉其有美/行 B. 嘉其/有美行 C.嘉其有/美行 D.嘉/其有美行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卒: 美:

  11.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廷式坚不可,曰: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

  12.用自己的话说,刘廷式有哪些博得苏轼称赞的义的行为?(2分)

  13.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运用了哪些方法?你从中又能得到哪些启示?

  (2分)

  参考答案:

  9.D

  10.最终、终于;赞美、称赞

  11、廷式坚决不同意,说:我和你父亲有约在先,怎么可以因为你父亲的死和你的疾病而违背前约呢?

  12.与之相约的老翁因病去世,他的女儿因病失明,成为官员后的廷式还是不顾女方的.反对,坚持履行婚约;婚后与盲妻相处和睦,妻子去世时哭得极其哀伤。

  13.一方面从正面刻画廷式的语言和行动,直接突出其有情有义;另一方面从女方的反对、监察官的态度变化和苏轼的写文章赞美等角度,侧面衬托其美德。

  启示:示例 要坚守信用,做人要有良心,好人终会有好报。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口诛笔伐造句五则

    语义说明:用言语和文字来揭发、谴责他人的罪状。 使用类别:用在「批评谴责」的表述上。 口诛笔伐造句:01当弊案爆发时,人人口诛笔伐那些监守自盗的官员。 02对社会的不公进行口诛笔伐,正是新闻记者的职责

  •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

  • 贯组词|贯的组词

    【贯彻】完全地、饱满地将某理论、某计划付诸于实实在在的有效行动。 【贯穿】融会贯通 【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贯通】谓全部透彻地理解,通晓明白

  • “沈焕,字叔晦,定海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沈焕,字叔晦,定海人。试入太学,始与临川陆九龄为友,从而学焉。乾道五年举进士,授余姚尉、扬州教授。召为太学录,以所躬行者淑诸人,蚤暮延见学者,孜孜诲诱,长贰①同僚忌其立异。会充殿

  • 确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罗隐《径溪》翻译赏析

    径溪 罗隐 径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确是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译文; 小沟小河乱石树立,水流湍急,所以人们都非常的谨慎, 一年到头也不曾听说有

  • 牧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牧竖文言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   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

  • 罗组词|罗的组词

    【罗列】排列;陈列 【张罗】张设罗网以捕鸟兽。借指门庭冷落 【罗马】为意大利首都,也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星罗棋布】罗:罗列;布:分布。像天

  • 文言文西山经及其翻译

    文言文西山经及其翻译   西山经来自于《山海经》。《山海经》也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文言文西山经及其翻译,我们来看看。  

  • “康延孝,代北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康延孝,代北人也。为太原军卒,有罪亡命于梁。末帝以延孝为左右先锋指挥使。延孝见梁末帝任用群小,知其必亡,乃以百骑奔于唐。见庄宗于朝城,庄宗屏人问延孝梁事,延孝具言:“末

  • 新教传教士在华早期活动研究的回顾

    新教传教士在华早期活动研究的回顾 吴义雄 基督教新教在中国的传播,在中国近代史和近代宗教史上,都是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按照新教传教士在华活动的阶段性特点,可以将从1807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