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书沈通明事》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和译文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04 21:15:49阅读:503

《书沈通明事》文言文阅读附答案和译文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解析】文言文阅读,取材发生重大变化,与兄弟省市卷趋向一致:关注本土文人小品。《书沈通明事》以简洁的叙事为主,用精当的议论收尾。作者汪琬,清初三大散文家之一,其文风,一般论者认为受欧阳修影响,其文章简洁有气,似柳子厚,选文是其代表作之一。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参考答案】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为率领,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

  ⒍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3分)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书沈通明事》阅读答案(附翻译)

  【参考答案】A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解析】抓住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即可。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 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 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参考答案】C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解析】C 项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中后半部分的分析明显不合文意。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参考答案】

  ⑴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

  ⑵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

  ⑶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解析】第⑴句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重点落实在购(悬赏缉捕)、妻子(妻子儿女)和踪迹(追踪行迹)上;第⑵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主要点在家居(在家居住)、异之(认为他是奇特的);第⑶句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分别落在然而(虽然这样,那么)、卒(最后)和与(通欤)上。文言文材料面孔似乎陌生,但实际阅读难度并未增大,与前两年持平。

  翻译:

  淮安的沈通明,曾经做过前明朝的总兵官。他行侠仗义,重义轻财,士大夫都称道他。顺治二年,先前有个巡抚叫田仰的人,一向知道沈通明的为人,很是礼待他;等看到明朝大势已去即将灭亡,于是就把家人托付给沈通明,而自己浮海远去。沈藏通明匿田仰的妻子和孩子到其他地方。

  恰逢清军渡淮河,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当时沈通明已经不出门很长时间了。围捕的人包围了沈通明的住所,沈通明来到卧室,饮酒几碗,撕裂束帛缚上他的爱妾,背在背上,持上骑手的弓箭出门,大叫道:你们也知道沈将军吗!于是上箭对准围捕的人,围捕的人都左右躲闪后腿。沈通明迅速地跑开,和他的爱妾斗得以脱险。租赁房屋定居到苏州,改变姓名,以卖卜糊口。不久爱妾死了,很是无聊,削发为和尚。后来,又脱去僧服,去北方邓州拜访老朋友。

  沈通明,是个身材高大的大丈夫,有漂亮的'胡须,把饮酒作为豪爽的事情。每次喝醉之后就在邓州的街市上大呼小叫,全街上得人都认为他是个狂人。彭公子篯,邓州人,向来在江淮间有声望,刚刚不做巡抚待在家里,唯独他(彭子篯)听到这件事而感到惊奇。了解到沈通明的住址,徒步前往和他交谈,沈通明默不作声。等知道是彭巡抚,才非常高兴地如实相告。彭公抓住他的手说:先生的状貌稍畀,一定有物色的,不是我其谁为鲁朱家呢?带着沈通明一起回家,日夜与沈通明纵酒,非常高兴。住了很长时间,遇大赦才得以外出。 沈通明少年以勇力著名,曾经和强盗决斗,强盗用箭射中他的胸部,沈通明即拔箭撕开甲裳裹好他的创口,去追逐开弓的强盗,最后杀了那人才回来,一军将士都钦佩他。如今年已八十多岁,膂力稍衰减了,饮酒还不减少时,任侠自喜,还像过去一样。

  明朝末年正当战争的时候,四方奇才辈出,像沈通明这样的人,全都是倜傥非常之人,这都是我向来所听到的。其他流落淹没,不被我所听到而不能够以纪记载下来的人,又不知多少人。然而最终对明朝的灭亡没有起到补救作用,为什么(什么原因)呢?当这个时候,或有这样的人而不被重用,或任用他们而不能够用尽他们的才能。至于庙堂执事的大臣,不是淫邪朋比就是怀禄耽宠之流。当天下一旦有事,这些奸臣不独掣那些人的肘,一定还要添油加醋,落井下石。等到一旦大势已去,束手无策,就会笼统地诬称天下没有贤能的人才。哎!难道是真的天下没有贤才吗?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祭十二郎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祭十二郎文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 2. 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 3.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

  • “秦翰,字仲文,真定获鹿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秦翰,字仲文,真定获鹿人。十三为黄门,开宝中迁高品。太平兴国四年,崔彦进领众数万击契丹,翰为都监,以善战闻。太宗因加赏异,谓可属任。雍熙中,出为瀛州驻泊,仍管先锋事。赵保忠叛,命李

  •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全诗赏析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诗鉴赏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

  • 初中语文文言文

    初中语文文言文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多运用各种修辞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有些修辞格的运用较为频繁。了解这些特殊的修辞方式,自然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这

  • 许浑《闻歌》全诗赏析

    新秋弦管清,时转遏云声。曲尽不知处,月高风满城。

  •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举弘治十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移疾归,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还朝,久之进侍讲,署南京翰林院事。召为国子祭酒。嘉靖七年历礼部右侍郎,迁吏部左

  • 侯方域《与吴骏公书》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与吴骏公书① 侯方域② 十月朔日,域再拜致书骏公学士阁下:域凡驽不材,年垂四十,无所表见,然辱学士交游之末者,自甲戌以来,今且二十年矣。是时学士方少年,为天子贵近臣,文章德器倾动

  • 二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二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一直是我们学习的难点,各位,我们看看下面的二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一起阅读吧!  二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 《水调歌头》苏轼词翻译赏析: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宋词经典之作,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

  • 岑参《感遇》全诗赏析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