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翻译古文实在是太难了,怎么办呢?试试六字法,可能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六个字是:对、增、删、移、留、换。下面是文言文翻译方法,欢迎参考阅读!
一、对,即对译法。
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如: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韩非子.说难》)可译为:“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使墙倒塌了。”
二、增,即增添法。
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例如: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齐国军队攻打我国。
对于省略了某些句子成分或内容的句子,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意思才完整,语句才流畅。补充的部分应该用括号加以标注。如:“问:‘何以哉?’”(《曹刿论战》)“问”缺主语和直接宾语,应做补充。译文则为: “(曹刿)问(庄公): ‘凭借什么作战?’”
三、删,即删减法。
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如:
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
夫,发语词;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不用,应删。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
者,起提顿作用。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不用这两个虚词,应删。
四、移,即移位法。
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例如:
①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于长勺”应作“战”的状语,应提到“战”前翻译。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陆离”是修饰“长铗”的, “崔嵬”是修饰“切云”的,翻译时应移到被修饰的中心语前。
五、留,即保留法。
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如: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室谪守巴堕郡。 (《岳阳楼记》)
②山东豪杰逆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句中画横线的词照录不译。
六、换,即替换法。
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有了这六字法,相信在以后译文的时候,你会轻松很多。
-
梦见自己受到别人的诽谤,会名声大噪,官运亨通。女人梦见受到诽议,是意味着贞洁无暇。少女梦见出了丑事,会有很多求婚者。小伙子梦见出了丢脸的事,高等家族会登门求婚。梦见妻子品行不端,是
-
一、朝中措 险峰幽谷踏歌攀,灶煮一山鲜。 冻垒戎衣相映,炊烟呵气同旋。 倚枪坐雪,邀云垂帐,临壑争餐。 悄理辫梢霜瓣,心随鹰击苍天。 二、卜算子 一眩掠
-
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其作品介绍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
《六亲五法》文言文翻译 六亲五法是古籍《管子》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见于《管子》第一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亲五法》文言文翻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亲五法》
-
初渡汉江 无名氏 襄阳好向岘亭看,人物萧条属岁阑。 为报习家多置酒,夜来风雪过江寒。 赏析: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知人”常可以加
-
【迷途知返解释】迷失道路后,知道回来。比喻犯了错误,知道改正。返:回来。 【迷途知返造句】 ①小伙子如果能迷途知返,从此不再吸毒,那么学校是会接收他入学的。 ②你应该迷途知返,改正错
-
北人食菱 作者: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
-
解琬,魏州元城人也。少应幽素举,拜新政尉,累转成都丞。因奏事称旨,超迁监察御史,丁忧离职。则天以琬识练边事,起复旧官,令往西域安抚夷虏,抗疏固辞。则天嘉之,下敕曰:“解琬孝性
-
《石碏谏宠州吁》文言文赏析 《石碏谏宠州吁》讲了这么个故事:卫庄公过于溺爱儿子(州吁),有大臣如石碏者,劝谏庄公不得,而州吁从此骄奢淫逸,最后杀死了哥哥(即庄公死后传位给桓
-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 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祜病,举预自代,因以本官假节行平东将军,领征南军司。预既至镇,缮甲兵,耀威武,乃简精锐,袭吴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