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春宵一刻值千金究竟表达的什么意思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10 19:31:21阅读:561

  中华文化有“一寸光阴一寸金”,自然而然,春宵一刻,也是万金难买的。现在我们常常在网络影视文化,或文学著作里面看到“春宵一刻值千金”的使用。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后句吧。

  其实“春宵一刻值千金”,这是一句诗,不过很少有人去真正了解这句诗的意境,及其所包含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知其所以然,这句诗也就一直被大家所被误解。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此诗前二句写清幽宜人的春夜美景,告诉人们应珍惜美好的光阴;后两句写富贵人家轻吹低唱,在良宵美景中尽情享乐的情景。全篇语言明白如话,而立意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其中“春宵一刻值千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本来诗文的意思是说:春天的夜晚,极短的时间,所以十分珍贵。花儿在夜里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在那楼台的深处,有些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夜色中弥散着这细细的歌声和管乐声。只有夜很深了,庭院里千秋才不在摆动,四周才真正恢复一片寂静。

  这里的“春宵”,其实是指春天的夜晚。一刻,即计时单位,常用来比喻时间短暂。

  另外早在白居易的《长恨歌》就有:“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还《白雪遗音·八角鼓·春宵一刻》就有说道:“春宵一刻,万金难夺。”

  什么时候起,春宵变成了专指男女共度春宵或洞房花烛夜了?

  其具体由来,已经无从考据了,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无不喜欢三五成群,舞文弄墨,旁精博引,其中又有多少肆意矫作,曲解“春宵”,时间久了,自然也就俗成约定了。

  苏轼中诗句“春宵”是意觉,“清香”是嗅觉,“月有阴”是视觉,“声细细”是听觉,“夜沉沉”则是身觉。意鼻眼耳身对应法香色声触,包含五识,可谓全部渗入心田,进入另一种意识意境了。

  如此有意境的春天夜晚,如果能执子之手,漫步庭院;或是两心相悦的洞房,其内心的激情与澎湃不言而喻。这样的春宵一刻何止是千金。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休问初开兼欲谢

    出自宋代李子正的《减兰十梅(并序·总题)》 窃以花虽多品,梅最先春。始因暖律之潜催,正直冰澌之初泮。前村雪里,已见一枝;山上驿边,乱飘千片。寄江南之春信,与陇上之故人。玉脸娉婷,如寿阳之传粉;冰肌莹彻

  • 欧阳修《蝶恋花》全诗赏析

    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後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 《淳熙二的春帖子词·光尧寿圣宪天体道太上皇》鉴赏

    【原题】:淳熙二的春帖子词·光尧寿圣宪天体道太上皇帝合六首

  • “冏”为何被称为“21世纪最牛的古汉字”

    “冏”为何被称为“21世纪最牛的古汉字”“冏”,音jiong,与“窘”的意思相同,原意为“光明”。它本是象形字,形似一个简易的窗户(墙上挖个洞,洞中用竹片或木棒横七竖八地支撑起来,就成了窗户)。有了窗

  •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出自元代赵孟頫的《岳鄂王墓》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

  • 文艺审美分类创造·音乐语言

    文艺审美分类创造·音乐语言 音乐运用人声和乐器声作为材料、 所形成的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包括旋律、 和声、 节奏、 调式、 复调、 配器等因素。 这是一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拜金艺术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拜金艺术 系英文的意译,也作财神的艺术,取自美国著名作家厄普顿·辛克莱于1925年写作的一本文艺评论著作的书名《拜金主义者》 (M

  • 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

    归来报名主,恢复旧神州。出自宋代岳飞的《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参考翻译注释翻译军中的号令像疾风暴雷一样迅速传

  • 歌台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胜往年。

    出自唐代蔡孚的《奉和圣制龙池篇》 帝宅王家大道边,神马潜龙涌圣泉。昔日昔时经此地,看来看去渐成川。歌台舞榭宜正月,柳岸梅洲胜往年。莫疑波上春云少,只为从龙直上天。

  • 妾家五岭南,君戍三城北。

    出自唐代黄滔的《闺怨》 妾家五岭南,君戍三城北。雁来虽有书,衡阳越不得。别久情易料,岂在窥翰墨。塞上无烟花,宁思妾颜色。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