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宽饶初拜为司马,躬案行士卒庐室,视其饮食,有疾病者身自抚循临问,加致医药,遇之甚有恩。及岁尽交代①,卫卒数千人皆叩头自请,愿复留共更一年,以报宽饶厚德。宣帝嘉之,以宽饶为太中大夫,使行风俗,多所称举贬黜,奉使称意。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宽饶为人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家贫,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公廉如此。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②犯上意。同列后进或九卿,宽饶自以行清能高,有益于国,而为凡庸所越,愈失意不快,数上疏谏争。太子庶子③王生高宽饶节,而非其如此,予书曰:“明主知君洁白公正,不畏强御,故命君以司察之位,擅君以奉使之权,尊官厚禄已施于君矣。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虽日有益,月有功,犹未足以称职而报恩也。”宽饶不纳其言。
是时,上方用刑法,信任中尚书宦官,宽饶奏封事曰:“方今圣道浸废,儒术不行,以刑余为周、召④,以法律为《诗》《书》。”上以宽饶怨谤终不改,下其中书二千石⑤。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上不听,遂下宽饶吏。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众莫不怜之。
(节选自《盖宽饶传》,有删节)
[注]①岁尽交代:汉时每岁末更换卫卒。 ②奸:同“干”。 ③太子庶子:官职。 ④刑余:指宦官,周、召:周公、召公,西周贤臣。 ⑤中书二千石:官职。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躬案行士卒庐室 案行: 巡视,察看
B.多所称举贬黜 称举: 提拔,举荐
C.皆恐惧莫敢犯禁 犯禁: 私闯禁地
D.明主知君洁白公正 洁白:廉洁纯贞
5.以下六句话全都表现盖宽饶“刚直高节,志在奉公”的一组是(3分)
①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
②刺举无所回避,小大辄举,所劾奏众多
③奉钱月数千,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
④身为司隶,子常步行自戍北边
⑤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
⑥君宜夙夜惟思当世之务,奉法宣化,忧劳天下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宽饶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升任谏议大夫后,曾向皇帝检举揭发彭祖过殿门不下车及其父卫将军张安世居高位而无补朝政之事。
B.宽饶任司马一职时,善待士卒,年终按例交接更换士卒时,数千人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宽饶受到宣帝嘉奖,升任为太中大夫,巡察各地风俗。
C.宽饶为司隶后,刺举无所回避,与公卿贵戚结怨甚多;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意旨,因此他的职位不升反降,被同列及后进超越,对此他很是失意不快。
D.当时皇上正用刑法治国,重用宦官,宽饶却不识时务,仍对此上疏奏事,触怒皇上,虽有郑昌为其求情,也无济于事,最终宽饶引刀自刭。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深刻喜陷害人,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又好言事刺讥,奸犯上意。(5分)
(2)谏大夫郑昌愍宽饶忠直忧国,以言事不当意而为文吏所诋挫,上书颂宽饶。(5分)
参考答案:
4、C ( 犯禁:触犯法令)
5、B ( ①是叙述盖宽饶官职升迁;⑥是王生规劝盖宽饶的话。)
6、C (“他的职位不升反降”错。)
7、(1)然而他又为人苛刻,好陷害他人,在位官员及贵戚人人跟他结怨,他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旨意。(2)谏议大夫郑昌怜悯宽饶忠直忧国,因为奏事不适合皇帝的心意而被文官诋毁侮辱,上书称赞宽饶。
翻译: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因通晓儒经被选为郡文学,凭孝廉身份做了郎官。被推举为方正,对策被定为优等,升任为谏议大夫。弹劾卫将军张安世的儿子彭祖过殿门不下车,并牵连到张安世居官位而无补朝政。彭祖当时实际上下了车,宽饶因犯上奏大臣不实的罪,被贬职为卫司马。
宽饶刚任司马一职时,亲自巡视士卒住室,察看他们的饮食情况,有疾病的亲自探视慰问,并送来医药,对待士卒很有恩德。年终按例交接事务时,数千士卒叩头自请,愿意留下再服役一年,来报答宽饶的厚德。汉宣帝嘉奖他,让宽饶做太中大夫,派他巡察各地风俗,查出的多数上报,有的被提拔,有的被降职或免职,接受使命做事适合皇上的心意。提升为司隶校尉之后,揭发不加回避,官职不分大小一律举报,被检举揭发的人很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官吏出使到长安,都恐惧不敢触犯法令,京城因此而清静。
宽饶为人性格刚直,高风亮节,志在奉公。家中贫困,每月俸禄几千钱,其中一半赏给当耳目送消息的吏民。身为司隶,他的儿子经常步行前去戍守北方边境,公正廉洁如此。然而他又为人苛刻,好陷害他人,在位官员及贵戚人人跟他结怨,又好借事批评朝政,冒犯皇上旨意。同僚后进有的官至九卿,宽饶自以为行为清廉,才能过人,有益于国家,却被平庸之辈超越,更加失意不快,多次上疏谏诤。太子庶子王生赞赏宽饶的节操,但不同意他的这些做法,写信对他说:“英明君主知道你廉洁公正,不畏强暴,所以把司察的官职授命给你,把奉行使命的大权交付给你,高官厚禄也给了你。你应该日夜思虑当世急务,执行法律,宣扬教化,担忧天下,即使日日办好事,月月有功劳,还是没有很好地称职报恩。”宽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这时,皇上正用刑法治国,信任重用中尚书宦官,宽饶上奏说:“如今圣人之道渐渐废弃,儒家的学说不被推行,拿宦官当周公、召公,用法律代替《诗》《书》。”皇上因为宽饶怨谤始终不改,把他的奏书交给中二千石官吏处理。谏议大夫郑昌怜悯宽饶忠直忧国,因为奏事不适合皇帝的心意而被文官诋毁侮辱,上书称赞宽饶。皇上不听,就把宽饶交给御吏。宽饶举刀在北阙下面自杀,众人无不怜惜他。
-
梦见举起,得此梦,乃事业中多有变故之迹象,身边小人多,则财运难以兴旺,多受他人之牵绊,与他人间有所纠葛,则事业难以顺遂,如有多思多疑者,则事业更有蹭蹬之迹象。
-
对联小故事 工部和水部办公的衙门失火后,大司空金简督工重修,他与和绅一样借机搜刮金银,引起大众不满。 有人在新建的衙门上贴了这样一个上联:水部失火金司空大兴土木(这个对联因为嵌入了金木
-
康茂才,字寿卿,蕲人。通经史大义,事母孝。元末寇乱陷蕲,结义兵保乡里。立功,自长官累迁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太祖既渡江,将士家属留和州。时茂才移戍采石,扼江渡。太祖遣兵数攻之
-
明僧绍,字承烈,平原鬲人也。祖玩,州治中。父略,给事中。 僧绍宋元嘉中再举秀才,明经有儒术。永光中,镇北府辟功曹,并不就。隐长广郡崂山,聚徒立学。淮北没虏,乃南渡江。明帝泰始六年
-
足下所注杜诗约本[1],一味求切求实,不事钩深索隐[2]。 仆每见誉人著书者,辄曰:“似郭注庄[3]。”盲人[4]缘此,遂欲与作者对垒。若足下此注,不过因世人不见老杜真面目,直以杜还杜[5]耳。但约本
-
蜀之鄙有二僧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ldqu
-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1],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2];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3],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4],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5],始
-
重阳节的对联 上联:小雨酿寒侵白纻 下联:劝君一醉重阳酒 上联:乌台好仿黄花宴 下联:三径归时岁月在 上联:避恶茱萸囊 下联:延年菊花酒 上联:鼓琴仙度曲
-
方国珍,黄岩人。长身黑面,体白如瓠,力逐奔马。世以贩盐浮海为业。元至正八年,国珍杀怨家,遂与兄国璋,弟国瑛、国珉亡入海,聚众数千人,劫运艘,梗海道。 太祖已取婺州,使主薄蔡元刚使
-
《三国演义》中后期,关羽有一句吓唬人的口头禅:“你比颜良文丑如何?”再加上立卧蚕眉,横丹凤眼,青龙偃月刀寒光闪烁,对面挡路的听了,立时屁滚尿流:“不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