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杜牧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将赴吴兴登乐游原》是唐朝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杜牧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将离长安到湖州任刺史时所作。这首诗表达了杜牧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热爱祖国,追怀盛世之情自在,为国捐躯,抱负未能施展之意自见。通过这首诗,杜牧表现了对朝政的无言讽刺。
原文
将赴吴兴⑴登乐游原⑵
清时⑶有味是无能⑷,闲⑸爱孤云静爱僧⑹。
欲把⑺一麾⑻江海⑼去,乐游原⑵上望⑽昭陵⑾。
词语注释
⑴吴兴:唐郡名,即今浙江省吴兴县,隋代改称湖州。
⑵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高敞,唐时为登览胜地,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⑶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无所作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⑷无能:无所作为。
⑸闲:闲情逸兴。
⑹僧:僧人。
⑺把:持、握。
⑻麾(huī):古代指挥用的旌旗,这里指出任地方官的符节。
⑼江海:指太湖,吴兴滨临太湖。
⑽上望:遥望。
⑾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白话译文
清平时无所作为,喜欢那种孤云悠闲的感觉,也喜欢那种像僧人一样的清净,想要去扔掉现在的官位,去太湖遥望唐太宗的陵墓。
作品背景
大中四年(850)的秋天杜牧任湖州刺史,在长安城南,因当时对朝政的失望,对朝内无容身之处,对当朝国君的不满,写下了这首诗。
赏析
在唐人七绝中,也和在整个古典诗歌中一样,以赋、比二体写成的作品较多,兴而比或全属兴体的较少。杜牧这首诗采用了“托事于物”的兴体写法,称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尽而意有余”的名篇。
杜牧不但长于文学,而且具有政治、军事才能,渴望为国家作出贡献。当时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员外郎,投闲置散,无法展其抱负,因此请求出守外郡。对于这种被迫无所作为的环境,他当然是很不满意的。诗从安于现实写起,反言见意。诗的起句不但称其时为“清时”,而且进一步指出,既然如此,没有才能的自己,倒反而可以借此藏拙,这是很有意趣的。次句承上,点明“闲”与“静”就是上句所指之“味”。而以爱孤云之闲见自己之闲,爱和尚之静见自己之静,这就把闲静之味这样一种抽象的感情形象地显示了出来。
第三句一转。这句是说,由于在京城抑郁无聊,所以想手持旌麾,远去江海。(湖州北面是太湖和长江,东南是东海,故到湖州可云去江海。)第四句再转。古人离开京城,每每多所眷恋,如曹植诗:“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赠白马王彪》)杜甫诗:“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至德二载,自京金光门出。乾元初,有悲往事》)都是传诵人口之句。但此诗写登乐游原不望皇宫、城阙,也不望其他已故皇帝的陵墓,而独望昭陵,则是别有深意的。唐太宗是唐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杰出的皇帝。他建立了大唐帝国,文治武功,都很煊赫;而知人善任,惟。贤是举,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诗人登高纵目,西望昭陵,就不能不想起当前国家衰败的局势,自己闲静的处境来,而深感生不逢时之可悲可叹了。诗句虽然只是以登乐游原起兴,说到望昭陵,戛然而止,不再多写一字,但其对祖国的热爱,对盛世的追怀,对自己无所施展的悲愤,无不包括在内。写得既深刻,又简炼;既沉郁,又含蓄,真所谓“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英汉对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 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 乐游原上望昭陵。
I CLIMB TO THE LEYOU TOMBS BEFORE LEAVING FOR WUXING
Du Mu
Even in this good reign, how can I serve?
The lone cloud rather, the Buddhist peace....
Once more, before crossing river and sea,
I face the great Emperor's mountain-tomb.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诗人,散文家,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
【生卒】:638—713【介绍】: 唐代高僧,禅宗的第六祖,实际是禅宗南派的创始人。本姓卢,世居范阳郡治(今北京西南),生于南海新兴(今广东新兴)。慧能初为樵夫,后师事禅宗第五祖弘忍,为寺院中的行者,
-
寒酸孟夫子——孟郊孟郊,字东野,唐代诗人,有“诗囚”之称。孟郊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孟郊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其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
-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风雨像生货郎旦》 第一折(外旦扮张玉娥上,云)妾身长安京兆府人氏,唤做张玉娥,是个上厅行首。如今我这在城有个员外李彦和,与我作伴,他要娶我。怎奈我身边又有一个魏邦彦,我要嫁他。听
-
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原文_《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拼音注释和译文_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赏析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出处】唐·卢纶《晚次鄂州》。【意思翻译】安史之乱使诗人被迫浪迹异 乡,流徙漂泊。国难乡思已使诗人两鬓如霜,时值萧瑟的寒秋,心境就 更加悲凉。所以虽然人往三湘去
-
一贫如洗造句八则
-
【诗句】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出处】唐·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意思翻译】薄暮时分,只见劳作一天的人们三三两 两谈笑而归,他们有的行走在沙滩上,有的休息在渡头边。语言朴素, 明白如画,给人以平
-
无置锥地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无置锥地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无置锥地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汉甲连胡兵,沙尘暗云海。出自唐代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误逐世间乐,颇穷理乱情。九十六圣君,浮云挂空名。天地赌一掷,未能忘
-
今夫天下布衣穷居之士,身在贫羸,虽蒙尧、舜之术,挟伊、管之辩,怀龙逢、比干之意,而素无根柢之容,虽竭精神,欲开忠于当世之君,则人主必袭按剑相眄之迹矣
出自两汉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 臣闻忠无不报,信不见疑,臣常以为然,徒虚语耳。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卫先生为秦画长平之事,太白食昴,昭王疑之。夫精变天地而信不谕两主,岂不哀哉!今臣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