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尚书屯田外郎赠兵部员外郎钱君墓表》阅读答案及翻译
欧阳修
君讳冶,字良范,姓钱氏。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以疾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二。
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州举进士第一,试礼部高第,遂中甲科。为吏长于决狱,历六县,皆有能政。
潮州自五代时,刘氏暴残其民,君为海阳经年,民归业者千余户,由是海阳升为大县。潮之大姓某氏火,迹其来自某家,吏捕讯之,某家号冤不服。太守刁湛曰:“狱非钱君不可。”君问大姓,得火所发床足,验之,疑里仇家物。因率吏入仇家,取床,折足合之,皆是。仇人即服曰:“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君即日出某家狱,致仇人以法,举州称为神明。
其佐宣州,数决大狱,及旁近郡狱有疑者,皆归决于君。工部侍郎凌策知宣州,尤称君文学,曰:“吏事不足污子,当以文章居台阁。”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初,宣州官岁市茶于泾县,命君主之。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策卒,君叹曰:“世无知我者矣。”
在麻城,以茶课岁增五倍,遂迁著作。金堂故多盗,君以伍保籍民,察其出入,凡为盗者,许其徒告以赎罪,盗遂止。会甘露降其县,明年,麦禾大稔,麦一茎五歧、禾一茎五穗者,县人以为君政所致,谓之钱公三瑞。君叹曰:“吾知治民尔,瑞岂吾致哉!”县人为君立生祠。如皋民不农桑,以盐为生。君曰:“使民足以衣食,盐犹农也。”乃悉求盐利害为条目,民便其利而盐最增积,以石数者至四十五万。君在如皋,时年五十。或叹其仕不达,君曰:“使吾政行于民,是达也。”蔡文忠公为御史中丞,数欲引君为御史,会君卒。君平生所为文章三百余篇,号曰《晦书》。
(选自《欧阳修集》卷二十五,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B.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C.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D.君少好学/能为文辞/家贫其母贤/尝躬织/以资其学问/每夜读书/母为灭烛止之/君阳卧/母且睡辄复/起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治家贫好学,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为官后历任六县,且都有善政。
B.钱治擅长断案。在潮州因审理一桩纵火案被人称道,在宣州时又多次判决大案。
C.钱治的文章也很出色。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文章,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台阁。
D.钱治淡泊名利。当别人为他仕途不顺而叹息,他自己更关心政令是否有利民生。
7.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火自我出,然故遗其迹某家者,欲自免也。某家诚冤。(5分)
(2)策子不肖,以恶茶数千斤入于官,君立焚之,以白策,策益以此知君。(5分)
参考答案
4.C 【解析】通览全句,把握大意,理清人物、事件,并结合关键词“尝”“ 辄”等判断。
5.C 【解析】“自发地”、“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的说法不正确。有的朝代,也可能谄媚者或慑于其势焰者所为;奉祀的对象也不一定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6.C 【解析】“被工部侍郎凌策推荐给台阁”不正确;根据原文,“欲荐其文,未及而策卒”,且也不是推荐给“台阁”。
7.(1)火是我放的,然而故意在某家留下痕迹,想让自己逃避罪责。某家确实冤枉。
(“故”“遗”“自免”“诚”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凌策的儿子不成材,拿几千斤劣质茶叶交到官府,钱君立即烧毁了茶叶,把这件事报告了凌策,凌策更加因此赏识钱君。
(“不肖”“白”“以此”“知”各1分,句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钱君讳治,字良范,姓钱。明道二年六月十一日,因病死在家中,享年五十二岁。
钱君从小爱好学习,擅长写文章。家境贫穷,他的母亲贤惠,曾亲自织布来供给他学习。每天夜里读书,母亲为此吹灭蜡烛来阻止他,钱君假装睡觉,等到母亲睡了,就又起床读书。州里举荐为进士第一名,参加礼部考试成绩优秀,考中甲科。为官擅长断案,历任六县,都有善政。
潮州自从五代时,刘氏(指刘隐建立的“南汉”政权)欺凌残害百姓。钱君治理海阳多年,回归本业的百姓有一千多户,从此海阳升为大县。潮州某大户人家失火,查寻火源来自某家,官吏逮捕审问这家人,这家人喊冤不认罪。太守刁湛说:“案件非钱君不能审判。”钱君询问大户,找到引发大火的床脚,查验这只床脚,怀疑是乡里仇家的东西。于是带领下属进入仇家,取来床后,折断床脚一比较,都对。仇人立即服罪说:“火是我放的,然而故意在某家留下痕迹,想让自己逃避罪责。某家确实冤枉。”钱君当天就让某家出狱,将仇人绳之以法,全州人都称赞他英明。
他辅助治理宣州时,多次判决重大案件,以至附近州郡有疑难案件,都集中由钱君审判。工部侍郎凌策担任宣州知州,尤其称赞钱君的文章学问,说:“政事不能玷污您,您应当凭借文章居于高位。”想要推荐他的文章,还没有来得及推荐,凌策就死了。当初,宣州官府每年从泾县买茶,让钱君主管这件事。凌策的儿子不成材,拿几千斤劣质茶叶交到官府,钱君立即烧毁了茶叶,把这件事报告了凌策,凌策更加因此赏识钱君。凌策死了,钱君叹息说:“世上没有了解我的人了!”
(钱君)在麻城,因为茶税每年增加五倍,于是升任为著作郎。金堂过去多盗贼,钱君用编制伍、保的方法登记百姓,观察他们的出入,凡是做盗贼的,允许他们的同伙告发来赎罪,盗贼于是平息。恰逢甘露降落那个县,第二年,小麦和谷子大丰收,小麦一根茎上分五支丫,谷子一根茎上长五支穗,县里百姓认为这是钱君德政所致,称它们为“钱公三瑞”。钱君感叹说:“我只懂得治理百姓罢了,祥瑞哪里是我招来的呢!”县里百姓给钱君建立生祠。如皋的百姓不从事农业生产,把盐业当做生计。钱君说:“让百姓丰衣足食,盐业就如同农业。”于是详尽地探求盐业的利弊制定规章,百姓觉得方便有利,于是盐产量极大增加,用石来计算高达四十五万石。钱君在如皋,时年五十岁。有人叹息他仕途不通达,他说:“假使我的政令能在民间施行,这就是通达啊。”蔡文忠公担任御史中丞,多次向引荐钱君做御史,适逢钱君去世。钱君平生所写文章三百多篇,名叫《晦书》。
-
【不以为然解释】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为:认为。然:对。 【不以为然造句】 ①对这种做法我一向不以为然,在酒席上吃吃喝喝是建立不起可靠的信任和友谊的。 ②听完我的介绍,她不以为然地
-
欹器满覆 【原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
-
黄庭坚《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全词注释翻译赏析
《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是宋代著名词人黄庭坚的词作。这首词寄托了深刻的离愁和相思,表现了梦幻与现实的矛盾。这是黄庭坚因党祸迁徒至西南时写下的一首抒情寄慨之
-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在他开始率领农民起义军造反的时候,反秦的力量很多,有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有六国贵族重新聚合起来的队伍,有“力拔出兮气盖世”的项羽大部队,而刘邦只是一支出自江苏沛县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
-
上梅直讲书 作者:苏轼 轼每读《诗》至《鸱枭》,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
梦见吃豆腐干,得此梦,事业常有小人作祟,乃是与他人间勾心斗角,财运难以兴旺,生活更有不安。如做此梦,虽有贵人相助之诚意,奈何能力有限,眼高手低之人,多有不作为之事。秋天梦之吉利,春天梦之不吉利。
-
兹游太奇绝,我亦壮君侯。春风殷地悲欢,笳鼓万貔貅。平昔心胸吞著,八九江南云梦,今上岳阳楼。尊酒浣尘土,山雨战青油。竟陵客,又挟病,入西州。惟余与汝湍水,东决则东流。遥想凝香居右有人不。
-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
-
上枢密韩太尉书 作者: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