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5-17 22:14:06阅读:34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盛唐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作者:杜甫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赏析:

  在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时期所写下的求人征引的诗歌中,要数这一首是最佳的了。这类社交性的诗,带有显著的急功求利的妄图。常人写来,不是曲意巴结对方,即是有意降低自个,简单显露阿谀奉承、昂首乞怜的破旧相。杜甫在这首诗中却能做到从容不迫,直抒胸臆,吐出长时间郁积下来的对封建统治者限制人材的悲愤不平。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

  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韦济任尚书左丞前后,杜甫曾赠过他两首诗,期望得到他的选拔。韦济尽管很欣赏杜甫的诗才,却没能处以实践的协助,因而杜甫又写了这首“二十二韵”,表明若是真实找不到未来,就决计要脱离长安,退隐江海。杜甫自二十四岁在洛阳应进士试落选,到写诗的时分已有十三年了。特别是到长安寻求功名也已三年,成果却是处处受阻,素志难伸。青年时期的豪情,早已化为一腔怨言愤慨,不得已在韦济面前宣泄出来。

  诗人首要运用了比照和抑扬弯曲的体现方法,将胸中郁结的情思,抒写得如泣如诉,逼真动听。这首诗大概说是体现杜诗“沉郁抑扬”个性的最早的一篇。

  诗中比照有两种状况,一是以他人和自个比照;一是以自个的今昔比照。先说以他人和自个比照。初步的“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把诗人激烈的不平之鸣,象江河决口那样俄然喷射出来,真有劈空而起,势不可挡之势。在诗人地点的年代,那些纨袴子弟,目不识丁,一个个过着脑满肠肥、趾高气扬的日子;他们精力空无,本是世上剩余的人,偏又不会饿死。而象杜甫那样耿直的读书人,却大多空怀壮志,一向挣扎在饿死的边际,眼看误尽了工作和出息。这两句诗,开宗明义,明显提醒了全篇的宗旨,有力地归纳了封建社会贤愚倒置的漆黑实践。

  从全诗描绘的要点来看,写“纨袴”的“不饿死”,首要是为了比照杰出“儒冠”的“多误身”,轻写他人是为了重写自个。所以接下去诗人对韦济坦露胸襟时,便放下“纨袴”,紧紧抓住自个在寻求“儒冠”工作中今昔天壤之别的苦乐改变,再一次运用比照,以浓彩重墨抒写了自个少年满意蒙荣、眼下误身受辱的无量慨叹。这第二个比照,诗人足足用了二十四句,真是大起大落,酣畅淋漓。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习俗淳”十二句,是写满意蒙荣。诗人用铺叙回忆的方法,介绍了自个早年拔尖的才学和远大的志向。少年杜甫很早就在洛阳一带见过大世面。他博学精深,下笔有神。作赋自认可与扬雄对抗,咏诗眼看就与曹植相亲。头角乍露,就赢得今世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欣赏。凭着这样杰出挺秀的才调,他天真地以为求个功名,登上宦途,还不是一挥而就。到那时就可完成朝思暮想的“致君尧舜上,再使习俗淳”的政治理想了。诗人信笔写来,昂首阔步,神采飞扬,大有趾高气扬、睥睨一切的气魄。写这一些,当然也是为了让韦济知道自个的为人,但更重要的仍是要杰出自个眼下的误身受辱。从“此意竟惨淡”到“蹭蹬无纵鳞”,又用十二句写误身受辱,与前面的十二句构成激烈的比照。实践是严格的,“要路津”早已被“纨袴”占尽,片面期望和客观实践的对立无情地嘲弄着诗人。看一下诗人在富贵京城的旅客生计吧:多少年来,诗人常常骑着一条瘦驴,奔走颠踬在闹市的街头巷尾。早上击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纨袴子弟的白眼;晚上尾跟着贵人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归来。长年累月就在权贵们的残杯冷炙中讨日子。不久前诗人又参加了朝廷掌管的一次特试,谁料这场考试竟是奸相李林甫策划的一个忌才的大圈套,在“野无遗贤”的托辞下,诗人和其他应试的士子全都落选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冲击,就象刚飞向蓝天的大鹏又垂下了双翅,也象漫游于远洋的鲸鲵一会儿又失去了自在。诗人的误身受辱、苦楚可怜也就达到了极点。

  这一大段的比照描绘,迤逦打开,犹如一个人步步登高,开端确是满目春色,心花怒放,那曾想会从高峰失足,如高山坠石,一泻千里,从而使后半篇彻底笼罩在一片悲愤迷惘的空气中。诗人越是把自个的少年满意写得兴旺热烈,越能衬托出眼前儒冠误身的悲惨惨痛,这大概是诗人要着力运用比照的苦心地点吧!

  从“甚愧丈人厚”到诗的终篇,写诗人对韦济的感谢、期望失败、决计离去而又依依不舍的对立杂乱心境。这样丰厚错杂的思想内容,必定需求诗人别的选用抑扬弯曲的笔法来体现,才干收到“其入人也深”的艺术作用。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诗人再也不能忍耐像孔子学生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了尚书左丞而暗自快乐,就像汉代贡禹听到老友王吉升了官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诗人非常期望韦济能对自个有更实践的协助,但实践现已证明这样的期望是不可能完成了。诗人只能强迫自个不要那样怒火中烧,快要离去了却仍难免在那里顾瞻俳徊。辞阙远游,退隐江海之上,这在诗人是不甘心的,也是不得已的。他对自个曾寄以期望的帝京,对曾有“一饭之恩”的韦济,是那样依依不舍,难以忘怀。可是,又没有方法。最终只能决然引退,像白鸥那样飘飘远逝在万里波澜之间。这一段,诗人写自个由盼转愤、欲去不忍、一步三回头的对立心思,真是弯曲纵情,丝丝入扣,和前面动听的比照相联系,充沛体现出杜诗“思深意曲,极鸣悲慨”(方东树《昭昧詹言》)的艺术特征。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从布局安排上看,这个结束是从百转千回中逼出来的,宛如奇峰突起,末势愈壮。它将诗人高尚的情趣、广大的胸襟、刚烈的性情,体现得辞气喷薄,栩栩如生。正如浦起龙指出的“一结高绝”(见《读杜心解》)。董养性也说:“篇中……词气磊落,傲睨世界,可见公虽困踬之中,英锋俊彩,未尝少挫也。”(转引自仇兆鳌《杜诗详注》)吟咏这样的曲终高奏,诗人青年时期的英气豪情,会从头在读者心头激荡。诗人经受着尘世的磨炼,没有向封建社会严格的不合理实践屈从,显示出一种碧海展翅的冲击力,从而把全诗的思想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全诗不只成功地运用了比照和抑扬弯曲的笔法,并且言语质朴中见锻炼,含蕴深广。如“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道尽了人情冷暖和诗人精力上的伤口。一个“潜”字,体现悲辛的无所不在,可谓悲沁骨髓,比用一个寻常的“是”或“有”字,就精密生动得多倍。句式上的特点是骈散联系,以散为主,因而既有规整对衬之美,又有纵横飞动之妙。所以这一切,都足证诗人功力的深沉,也预示着诗人更趋老练的长篇巨制,跟着年代的剧变和日子的充分,必将辉耀于中古的诗坛。
猜你喜欢
  • 周邦彦《浣溪沙》全诗赏析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 作品赏析【注释】①翠葆:指草木新生枝芽。竹径成:春笋入夏已长成竹林。②跳雨:形容雨滴打在荷叶上

  • 《水浒传》是如何影响中国社会文化的

    转型期中国向何处去,一直为世人瞩目。在有答案之前,必先对中国社会的隐性与显性的特点有所认识。为更好理解此一时期的时代特征,窥视未来前景,著名学者王学泰先生接受了访谈。 “小说教”里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词赏析:缺月挂疏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剩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词作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全诗翻译赏析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5

  • 张载及其“横渠四句”

    张载长期讲学的横渠书院 今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

  •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李益《立秋前一日览镜》赏析

    立秋前一日览镜 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作者简介: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家居郑州(今属河南)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赏析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简

  • 杜甫《佳人》赏析: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佳人》·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

  • 水墨意境,美到窒息

    到闲人闲处,更何必,问穷通。 但遣兴哦诗,洗心观易,散步携筇。 浮云不堪攀慕,看长空、淡淡没孤鸿。 今古渔樵话里,江山水墨图中。 千年事业一朝空。春梦晓闻钟。 得史笔标名,云台画像,多少成功。 归来

  • 与人书·(清)顾炎武

    《宋史》言,刘忠肃每戒子弟曰[2]:“士当以器识为先[3],一命为文人[4],无足观矣。”仆自一读此言[5],便绝应酬文字[6],所以养其器识而不堕于文人也。悬牌在室,以拒来请,人所共见,足下尚不知耶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