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看山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 作品原文
- 注释
- 创作背景
- 作品鉴赏
- 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五律·看山 一九五五年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
注释
1、北高峰:在浙江省杭州市灵隐寺后,与南高峰相对峙,为西湖群山之一。在北高峰附近有飞凤亭、桃花岭、扇子岭、美人峰等名胜。根据作者自注,诗中的「扇子」指扇子岭,「佳人」指美人峰。
2、飘飖:同「飘摇」,飘荡、飞扬貌。这里指鹰翔。
3、一望空:一览无余。
4、飞凤亭:在保俶塔下。
5、桃花岭:又称为“栖霞岭”(qī ),在北高峰附近。
6、扇子:即“扇子岭”,在北高峰附近。
7、美人:指美人峰,在北高峰附近。
8、晚莺:黄莺。
创作背景
1955年夏秋之际毛泽东来到杭州休息。休息期间,他心情很好,游兴也很高,接连攀登了南高峰、北高峰、玉皇顶、莫干山、五云山等。攀山途中,他时常被名胜古迹和南方山峦秀丽幽美的风景吸引得流连忘返,诗意盎然。在这期间他一连写了三首诗,此为其中一首。
作品鉴赏
全诗40字,毛泽东写于1955年。这首诗是毛泽东写的一首游兴诗,是他在南巡杭州时三次登北高峰后的闲适之作。
全诗平和起笔,轻盈收韵,朗朗上口,功力深厚。
逐句分析
首联写观赏山水风光的经过,言次数之多,表示游兴之浓,衬托山川之美。
颔联写登上北高峰后视力所及的景色。“飞凤亭”和“桃花岭”都是极目所眺的杭州美景。
颈联用拟人手法表达看山主题,写“扇子岭”和“美人峰”两处胜景,并借此展开丰富的想象。
尾联写出作者下山时轻盈的步履与心境,闲适自然,别有意蕴。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
七都在哪里 七都在太湖边上。 这是我早就知道的。因为早些年,在我从少年长到青年的一段时间里,我就在吴江生活,前后大约近十年。我对吴江的几乎每一个乡镇,都是耳熟能详的,都是心生向往的,都是感觉很亲切
-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
出自先秦佚名的《勾践灭吴》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
-
【蜓蚞】蚱蝉的别名 【蜓翼】 【蜻蜓】是无脊椎动物,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 【蝘蜓】古书上指壁虎 【虺蜓】蜥蜴和壁虎 【蜿蜒】形容:龙蛇等曲折爬行貌。萦
-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注音李白古诗意思”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注音《 登dēng单dān父fù陶táo少shào府fǔ半bàn月yuè台tái 》唐táng · 李lǐ白bá
-
此诗之堍,恰与《泊樵舍》一诗成鲜明对照。从时令看,阴郁的秋、冬早已过去,正好是群旧识春风好,殷勤拂面来"的春日了。施闰章大约也巳返回故乡,正带着—主恩闲日月,吾道合江湖”的喜悦,或在家中诵读“旧书
-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品点评作者简介目录作品原文思君恩[唐] 令狐楚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眼看春又去,翠辇不经过。作品注释⑴小苑:皇宫的林苑。莺歌:谓莺啼婉转似歌。亦喻婉转悦耳的
-
原文翻译注释⑴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嘉陵江流经其西北面。南渡:指渡嘉陵江。⑵澹(dàn)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气。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
-
梁书萧琛传文言文阅读题 梁书萧琛传 萧琛,字彦瑜,兰陵人。琛年数岁,从伯惠开抚其背曰:必兴吾宗。琛少而朗悟,有纵横才辩。起家齐太学博士。时王俭当朝,琛年少,未为俭所识,负
-
宪宗元和元年(806)至元和九年(814)在朗州,冬奉诏还京。诗描写了游子对秋季时序变迁、物候变化的敏感、细微的内心感触,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思。"> 林景熙《蜃说(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林景熙:蜃说(节选) 林景熙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初未之信。庚寅季春,余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余骇而出。会颍川主人走使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