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叶向高传》“熹宗初政,天下欣欣望治”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29 23:17:04阅读:427
叶向高传
    熹宗初政,天下欣欣望治。然帝本冲年,不能辨忠佞。魏忠贤、客氏渐窃威福,构杀太监王安,以次逐吏部尚书周嘉谟及言官倪思辉等,大学士刘一燎亦力求去。向高谏言:“客氏出复入,而一燥顾命大臣不得比保姆,致使人揣摩于奥穾不可知之地,其渐当防。”忠贤见向高疏刺己,恨甚。
    向高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类。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供袍服,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人请帝出之,以向高救免;给事中陈良训疏讥权奄,忠贤摘其疏中“国运将终”语,命下诏狱,向高以去就争,乃夺俸而止;熊廷弼、王化贞论死,言官劝帝速决,向高请俟法司复奏,帝从之。
    忠贤既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六月,杨涟上疏劾忠贤二十四大罪。
向高谓事且决裂,深以为非。廷臣相继抗章至数十上,或劝向高下其事,可决胜也。向高念忠贤未易除,阁臣从中挽回,犹冀无大祸。乃具奏称忠贤勤劳,朝廷宠待厚,盛满难居,宜解事权,听归私第,保全终始。忠贤不悦,矫帝旨叙己功勤,累百余言。向高骇曰:“此非奄人所能,必有代为草者。”探之,则徐大化也。忠贤虽愤,犹以外廷势盛,未敢加害。其党有导以兴大狱者,忠贤意遂决。于是工部郎中万燝以劾忠贤廷杖,向高力救,不从,死杖下。无何,御史林汝翥亦以忤奄命廷杖。汝翥惧,投遵化巡抚所。或言汝翥向高甥也,群奄围其邸大噪。向高以时事不可为,乞归已二十余疏,至是请益力。乃命加太傅,遣行人护归。
    向高既罢去,韩爌、朱国祯相继为首辅,未久皆罢。居政府者皆小人,清流无所依倚。忠贤首诬杀涟,光斗等次第戮辱,贬削朝士之异己者,善类为一空云。熹宗崩,向高亦以是月卒,年六十有九。崇祯初,赠太师,谥文忠。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注】①冲年:幼年。②穾(yào):幽深。③奄人:特指太监、宦官。④光斗:左光斗,明朝官员,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而死。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渐当防        渐:兆头                     B.向高请俟法司复奏        俟:等待
C.率倚向高        率:全部                     D.矫帝旨叙己功勤            矫:纠正
3.下列四组中,全部表明叶向高“匡救朝政”的一组是(3分)
    ①构杀太监王安                                       ②致使人揣摩于奥穾不可知之地,其渐当防
    ③向高以去就争,乃夺俸而止                  ④下其事,可决胜也
    ⑤宜解事权,听归私第                            ⑥乃命加太傅,遣行人护归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叶向高辅佐年幼的熹宗,劝他不应该视客氏比顾命大臣刘一燝还重要。他也因此得罪了魏忠贤。
    B.御史率众指责宫廷事务,太监请求皇帝把他派往外地。御史因为叶向高的营救而得以幸免。
    C.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廷臣纷纷跟进。叶向高认为决胜的时机已到,也奏请解除魏忠贤的权力。
    D.叶向高虽然尽心尽力匡扶朝政,但最终还是认为自己对国家的时局已无能为力,多次乞求离职o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忠贤虽愤,犹以外廷势盛,未敢加害。(3分)
(2)居政府者皆小人,清流无所依倚。(3分)

参考答案
2.D(矫:伪造)
3.C(排除①④⑥)
4、C(叶向高并不认为这是决胜的时机)
5.
   (1)魏忠贤虽然气愤,但因为外廷势力还很强大,不敢加害叶向高(得分点:“以”1分,补出“叶向高” 1分,通顺1分)
   (2)占据朝廷要职的都是些小人,淸廉的士大夫们没冇值得倚靠的人 (得分点:居、淸流各1分,通顺1分)

参考译文
熹宗执政之初,全国人民都髙兴地希望国家得到治理。然而皇帝本来就很年轻,不能够辨别忠臣和奸臣。魏忠贤、客氏逐渐窃取了国家大权,阴谋杀害太监王安,逐步赶走了吏部尚书周嘉谟和言官倪思辉等人。大学士刘一爆也极力请求离职。叶向高进谏说:“客氏出宫又进宫,而顾命大臣刘一爆还赶不上一个保姆,会致使大臣们在深不可测之地无法揣摩,这样的兆头应当防止。”魏忠贤看到叶向高的奏疏指责自己,十分恨叶向高。叶向高为人光明磊落,品性有高尚品德且宽宏大量,喜欢扶持培养好人。第二次当宰相,侍奉年幼的皇上,不能像神宗时忠诚直谏,但还是有多次匡正补救。给事中章允儒请求减少上供的袍服。太监激皇帝发怒,命令廷杖章允儒。叶向高两次上疏营救,于是剥夺章允儒俸禄一年。御史率众指责宫廷事务,太监请求皇帝把他派往外地,御史因为叶向高的营救而得以幸免。给事中陈良训上疏指责有权势的太监,魏忠贤摘取奏疏中“国运将终”的话,命令将他下狱,叶向高以辞职相争,于是只剥夺陈良训的俸禄而己。
    熊廷弼、王化贞获罪当死。言官劝皇帝尽快处决他们。叶向高请求等待司法部门复核之后再决定。皇帝同意了。魏忠贤虽然已经暗恨叶向高,但是当时朝臣跟魏忠贤对抗的全部依附着叶向高。到了六月,杨涟上疏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状。叶向高认为事情将要到了决裂的份上,是极不妥当的。廷臣先后上疏数十次,有人劝叶向高颁布这事,可以击败魏忠贤。叶向高考虑到魏忠贤并不能轻易铲除,阁臣从中斡旋,还希望不至酿成大祸。于是上疏称颂魏忠贤勤劳,朝廷太宠爱他,盛名之下难免招致非议,应该解除他的权力,让他回老家,保全他的始终。魏忠贤不高兴,伪造圣旨为自己表功,累计一百多字。叶向高吃惊地说:“这不是太监所能够干的,一定是有人代替他起草的。”侦察后得知,此人是徐大化。魏忠贤虽然气愤,但因为外廷势力还很强大,不敢加害叶向高。他的党徒中有人劝导他制造大案,魏忠贤这才下定决心,在这之后,工部郎中万煨因弹劾魏忠贤而遭受廷杖刑罚,叶向高极力营救,无效,万焴死于棍下。不久,御史林汝翥也因为冒犯太监而遭受廷杖。林汝翥很害怕,投奔遵化巡抚驻所。有人说林汝翥是叶向高的外甥,众太监包围叶向高的住宅大声喧闹。叶向高认为自己对国家的时事己无能为力,乞求离职己达二十多次,到这时请求离职更加坚决。皇帝于是命令加封叶向高为太傅,派行人护送他回家。
    叶向高罢官后,韩煻、朱国祯相继成为首辅,没多久都被罢免了。占据要职的都是些小人,清廉的士大夫们没有值得倚靠的人。魏忠贤首先诬陷杀死了杨涟,然后是左光斗等人一个一个地被杀害、侮辱,贬除朝廷中的异己分子,好人都被赶走了。裏宗去世,叶向高也在当月去世,终年六十九岁。崇祯初年,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苏轼《浣溪沙》全诗赏析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拈髭须。

  •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全诗出处、作者及赏析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自唐代诗人杜牧

  •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易水歌》赏析

    《易水歌》 年代:先秦作者: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作品赏析: 萧萧二字诗中常见。古诗: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风萧萧三字所以自然带起了一片高秋之

  • 柳宗元《放鹧鸪词》全诗赏析

    楚越有鸟甘且腴,嘲嘲自名为鹧鸪。徇媒得食不复虑,机械潜发罹罝罦。羽毛摧折触笼籞,烟火煽赫惊庖厨。鼎前芍药调五味,膳夫攘腕左右视。齐王不忍觳觫牛,简子亦放邯郸鸠。二子得意犹念此,况我万里为孤囚。破笼展翅

  • 知恩图报|知恩图报的意思|故事|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造句

    知恩图报:意思就是得到别人的恩德,要懂得回报。 出处 选自《说苑·复恩》 《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西汉时期的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

  • 元好问《水调歌头》: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水调歌头 【宋】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尤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

  • 诗人笔下的春天 千般妩媚万种风情

    王维笔下的春天,是“红豆生南国”的多情。孟浩然笔下的春天,是“处处闻啼鸟”的悠然。杜牧笔下的春天,是“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灿烂。李清照笔下的春天,是“万千心事难寄

  • 喜春来·失题·姚燧

    喜春来·失题 姚燧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 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姚燧:1238-1313,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人。一生仕途坦畅,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 戴复古《寄沈庄可》全诗赏析

    无山可种菊,强号菊山人。结得诸公好,吟成五字新。红尘时在路,白发未离贫。吾辈浑如此,天公似不仁。

  • 七言诗·戏改李白《梁父吟》

    七言诗·戏改李白《梁父吟》 作者:毛泽东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 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 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 指挥楚汉如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