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唐甄《室语》“唐子曰:“大清有天下,仁矣”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29 23:02:27阅读:196
唐子曰:“大清有天下,仁矣。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妻笑曰:“何以谓之贼也?”曰:“今也有负 数匹布或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或杀之而有其布粟,是贼乎,非贼乎?”曰:“是贼矣。”
唐子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 ,而反不谓之贼乎?三代以后,有天下之善者莫如汉,然高帝屠城阳,屠颍阳,光武帝屠城三百 。使我而事高帝,当其屠城阳之时,必痛哭而去之矣;吾不忍为之臣也。”
妻曰:“当大乱之时,岂能不杀一人而定天下?”唐子曰:“定乱岂能不杀乎?古之王者,有不得已而杀者二:有罪,不得不杀;临战,不得不杀。有罪而杀,尧舜之所不能免也;临战而杀,汤武之所不能免也;非是,奚以杀为?若过里而墟其里,过市而窜其市,入城而屠其城,此何为者?大将杀人,非大 将杀之,天子实杀之;裨将杀人,非裨将杀之,天子实杀之;卒伍杀人,非卒伍杀之,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天下既定,非攻非战,百姓死于兵与因兵而死者十五六。暴骨未收,哭声未绝,目眦未干,于是乃服衮冕,乘法驾,坐前殿,受朝贺,高官室,广苑囿,以贵其妻妾,以肥其子孙,彼诚何心而忍享之?若上使我治杀人之狱,我则有以处之矣。匹夫无故 而杀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斯足矣;有天下者无故而杀人,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是何也?天子者,天下之慈母也,人所仰望以乳育者也,乃无故而杀之,其罪岂不重于匹夫?”                                                                          
(节选自清代唐甄《室语》)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   涂:道路       B.若过里而墟其里        墟:废墟
C.裨将杀人,非裨将杀之   裨:副的,偏   D.若上使我治杀人之狱  狱:案件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                 必痛哭而去之矣
B. 而反不谓之贼乎                     当其屠城阳之时
C.有天下之善者莫 如汉                 天子者,天下之慈母也
D. 于是乃服衮冕,乘法驾               乃无故而杀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说法正确的一项                 (    )
A. 作者从身边的例子说起,借用杀人而非法占有他人布粟的盗贼一例类比,清晰明了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所有的帝王夺取天下,都是非仁义的盗贼行为。
B. 即使是最仁义的汉朝,光武帝曾经屠杀城阳、颍阳,高帝屠城三百,如果让作者侍奉这些君主,因为不忍心,作者一定会痛哭离去。
C. 作者认为尧舜、汤武的杀人行为都是不得已而为之,而自秦到清朝的帝王为了谋求自己的一己之私,置天下黎民百姓的生死于不顾。
D. 天子是天下仁慈的母亲,是人们仰望而希望得到哺育的人,如果无缘无故杀掉他,那么这个人的罪孽比一般(杀害他人的)人要重。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而反不谓之贼乎?(3分)
(2)非是,奚以杀为?(3分)
(3)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4分)

参考答案
5、B (墟: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变成废墟)
6、A (A而:修饰 B之:人称代词“他”/结构助词“的”
  C者:……的(朝代)/表判断 D 乃:就/竟然)
7、C (A、省略重要前提,原文中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扩大了作者批评的对象;B、张冠李戴,“高帝”和“光武帝”交换位置;D、主客颠倒,“无故而杀之”中的“之”指代百姓。)
8、(1)(3分)杀死天下人并且全部占有他们衣物和粮食,却反而不称他为贼吗?
  (“布粟”,衣物和粮食,翻译为“财富”也给分,1分;“而”翻译出转折关系,1分;句意1分)
  (2)(3分)如果不是这两种情况,为什么要杀人呢?
  (翻译出假设,1分;是,指代“这两种情况”,1分;“奚以……为”,翻译为“为什么……呢”,1分)
  (3)(4分)即使让他死一百次也不能够用来抵偿他杀一个人的罪行。
(虽,即使,1分;百,数词的使动用法,“使……死一百次”,1分;抵,“抵偿、补偿”,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唐子说:“大清占有天下,是仁德的。自从秦朝以来,凡是做帝王的都是盗贼。”妻子笑着说:“为什么你称他们是贼呢?”唐子说:“现在有一个背着几匹布或者担着几斗粟米的人走在路上,有人杀了他并且劫走了他的布匹和粟米,这个人是贼呢,不是贼呢?”妻子说“这的确是贼。”
唐子说:“杀一个人,拿走他的布匹粮食,还被称为贼;杀死天下人并且全部占有他们的衣物和粮食,却反而不称他为贼吗?夏商周三代以后,治国有仁道的朝代没有超过汉代的,但当年汉高祖却屠城阳、屠颖阳,光武帝屠城三百。假如我是汉高祖的属下,他屠城阳的时候,我一定会痛哭而离开他;假如我是光武帝属下,当他屠杀第一座城时,我一定会痛哭而离开他。我不忍心做他们的臣子。”
唐子妻说:“当天下大乱的时候,怎么能不杀一人而平定天下呢?”
唐子说:“要平定天下之乱怎么能不杀人呢?古代的君王,只在两种情况下才不得已杀人:一是这个人犯了死罪,不得不杀;二就是面临战争,不得不杀。犯了死罪的人,尧舜也不能赦免他;面临战争的时候,商汤、周武王也无法避免。如果不是这两种情况,为什么要杀人呢?如果经过一个村庄,就把这个村庄变成废墟,经过一个城镇,就驱逐这个城镇的居民,进入一个城市就屠杀城中的百姓,这是什么行为?大将杀人,不是大将杀的,实际是天子杀的:偏将杀人,也不是偏将杀的,实际也是天子杀的;士兵杀人,也不是士兵杀的,实际也是天子杀的;官吏杀人,也不是官吏杀的,实际也是天子杀的。杀人的具体的杀手很多,实际天子是最大的那只手。天下已经安定了,不再攻杀作战,可是死于战争和因战争而死的老百姓占十分之五六。死者暴露的尸骨还没掩埋,百姓的哭声还没有停歇,眼眶的泪水还没有擦干。在这样的时候,天子却穿戴礼服礼帽,乘着威严的车驾,坐在宫殿前,接受群臣的朝贺。盖起巍峨的宫殿,建立广阔的苑囿,来使他的妻妾尊贵,来使他的子孙富有,他是什么样的存心而忍心如此享受。如果上天使我处置杀人的案件,我就有办法对付他了。如果平常人无故杀人 ,用他一命抵偿一人之死,这就够了;如果掌有天下的人,无故而杀人,那么即使让他死一百次也不能够用来抵偿他杀一个人的罪行。这为什么呢?天子是天下人的慈母,是人们仰望且希望得到养育的人,可是他却 无故杀了他们,他的罪过难道不比常人更重吗?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王维《终南山》全诗赏析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作品赏析【注释】:终南山:又名中南山或南山,即秦岭,西起甘肃省天水,东至河南省陕县,绵亘千余里。太乙:

  • 精卫填海文言文翻译及原文作者出处

    精卫填海出处:《山海经》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出自张可久《塞鸿秋》 【全诗】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 伤情燕足留红残,恼人鸾影闲团扇。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

  • 王维《青溪》全诗赏析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作品赏析【注释】:言:发语词,无意义。黄花川:今陕西凤

  • 《贾生吊屈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贾生吊屈原 自屈原沉汨罗①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②,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贾生名谊,雒阳③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廷尉④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

  • 李商隐的爱情诗

    李商隐情诗选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 卢纶《塞下曲》-唐朝边塞诗赏析

    唐代的边塞诗,写出了西北边地的辽远和荒凉,抒发的是豪迈苍凉的情调。诗人感叹大自然的高旷,也讴歌戍边的将士英勇。李益,王昌龄,高适,岑参,王之涣,王翰,都是著名的边塞诗人。此刻,涌现

  • “数人不知几甲子”下一句及全诗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数人不知几甲子下一句为昨来犹带冰霜颜全诗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下途归石门旧居》。 下途归石门旧居 作者:李白年代:唐 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 将欲辞君

  • 清朝康熙时期,清朝康熙时期历史资料介绍

    康熙时期 1662年康熙帝8岁即位,在位期间,平三藩,收台湾,三征准噶尔叛乱,抵抗沙俄侵略,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和《康熙字典》。 康熙帝巩固和加强了祖国的统一。对内平定了三藩之乱,平定台湾郑

  • 一贫如洗造句八则

    一贫如洗造句八则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