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8-29 22:54:26阅读:456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先生作县令,意轻五斗,儿视督邮,偃蹇宦途,三仕三黜。通籍五十年,强半林居,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自庚戌游天台、雁荡,另出手眼,乃作《游唤》。见者谓其笔悍而胆怒,眼俊而舌尖,恣意描摹,尽情刻画,文誉鹊起。
    盖先生聪明绝世,出言灵巧,与人谐谑,矢口放言,略无一喜惮。人有咎先生谑者。其客陆德先叹曰:“公毋咎先生谑。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昔在当涂,以一言而解两郡之厄者,不可谓不得谑之力也。中书程守训春天请开矿,与大珰邢隆同出京,意欲开采,从当涂起,难先生。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珰先生,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一邑骚动。先生曰‘无患’。驰至池黄,以绯袍投刺称眷生。珰怒诃,谓县官不素服。公此来庆也,故不服素而服绯。’珰意少解,复诃曰:‘今天刺称眷何也?”先生曰:‘我固安阳状元婿也,与公有瓜葛’。珰大笑,亦起更绯,揖先生坐上座,设饮极欢。因言及横山,先生曰:‘横山为高皇帝鼎湖龙首,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必须题请下部议方可’。珰曰:‘如此利害,我竟入徽矣。’先生耳语曰:‘公无轻言,入徽也,徽人大无状,恩甘心于公左右者甚众。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珰大惊曰:‘吾原不肯来,皆守训赚我’。 先生曰:‘徽人恨灶训切骨,思磔其肉,而以骨饲狗。渠是以观望瓜洲,而赚公先入虎穴也。’珰曰:‘公言是,我即回京,以公言复命矣。’当涂徽州,得以安诸如故,皆先生一谑之力。”
    先生于癸丑、已未,两计两黜。一受创于李三才,再受创于彭瑞吾。人方眈眈虎视,将下石先生,两先生对之,调笑狎侮,谑浪如常,不肯少自贬损也。晚乃改号谑庵,刻悔庵以志已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谑毒益甚。
                                                        (取材于张岱《王谑庵先生传》)
注释:【l】通籍:做官。【2】珰:太监。【3】刺:名帖。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有咎先生谑者               咎:责备
  B.先生之莅官行政,摘伏发奸     摘:揭发
  C.守训逗留瓜洲,而赚珰先生     赚:盈利
  D. 一邑骚动,先生曰“无患”    患:担忧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放浪山水,且以暇日闭户读书    我为公多备劲卒,以护公行
  B.且勒地方官行属吏礼            樵苏且不敢,敢问开采乎
  C.渠是以观望瓜洲                公言是,我即回京
  D.将下石先生,而先生对之        刻《悔庵》以志己过,而逢人仍肆口诙谐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王思任为官五十年,多半居于山林,或纵情山水,或闭门读书,生活自由洒脱。
  B.王思任能文善谑,《游唤》显示出他笔锋犀利、笔意放纵等特点,是其成名之作。
  C.作者借陆德先之口,叙述王思任解除当涂采矿危机的往事,以赞扬他为官清正。
  D.王思任一生虽累遭排挤打压,屡经宦海沉浮,但谑浪之性不移,狂傲之气不损。
11.下列对文中人物称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德先对邢隆始终以“珰”相称,流露出他对邢隆的轻视。
  B.邢隆对王思任前后称呼不同,反映出他对王思任态度的变化。
  C.作者在文中称王思任为“先生”,表达了他对王思任的敬意。
  D.王思任晚年改号为“谑庵”,不是自我贬损,而是以示自谦。
12.在当涂采矿事件中,王思任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用三个成语加以概括。(3分)

参考答案
8.(3分)C 
9.(3分)D
10.(3分)C
11.(3分)D
12.(3分)写对1个成语得1分,从不同角度写出3个意思恰当的成语即可得3分。词义表达重复的只得1分。例:
临事处理的态度方面:临危不乱( 处变不惊)、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处之泰然) 、胸有成竹、举重若轻、智勇兼备……
劝止邢隆的策略、才能方面:口齿伶俐(三寸之舌、对答如流、慧心妙舌、辩才无碍)……
解郡县之厄的人格方面:敢作敢当、当仁不让……

附录:文言文译文
山阴王谑庵先生,名思任,字季重。先生作县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轻视上级官吏,仕途困顿,三次做官,三次都被罢免。做官五十年间,大半时光在山林居住,纵情于山水,并且在闲暇的时日闭门读书。自庚戌年,游览天台、雁荡山,眼界非凡,于是写下《游唤》。读过此文的人评价他笔锋犀利,气势很盛,眼光独到,文辞尖锐,任意描摹,尽情刻画,名声兴起传扬。
    王谑庵先生,聪明冠绝当世,说话灵活巧妙,和别人诙谐逗趣,开口便说,丝毫没有顾忌畏惧。有人责备先生戏谑。他的门客陆德先慨叹说:“诸位不要责备先生戏谑。先生为官管理政务,揭发坏人坏事,以及评论文章、写诗,无不是用戏谑的方式行事。先前在当涂,凭借着一番话就解决了两郡(当涂、徽州)的危难,这不可说不是先生戏谑的功劳。中书程守训上奏请求开矿,与大太监邢隆一同离开京师,想要先从当涂开采,为难了先生。程守训在瓜洲逗留,却骗大太监邢隆先到(当涂),并且强制地方官员行下官礼。整个郡县惶恐不安,先生说‘不要担忧’。疾行到池黄,身着红色的官服,递上名片,称是邢隆的亲戚。大太监邢隆愤怒地呵斥(先生)身为县官为何不穿青袍。先生说:‘不是这样,按常理来说慰问、吊唁应穿青袍,您来到这里应该庆祝,所以没有穿青袍而穿红色的官服。’大太监(愤怒的)神情稍稍缓和,又呵斥说:‘你的名帖上为什么说是我的亲戚?’先生说:‘我原本是安阳状元的女婿,与您有亲戚关系。’大太监大笑,也起身更换了红色的官服,拱手行礼,请先生坐上座,设宴畅饮。趁着谈论到横山的机会,先生说:‘横山是高皇帝的陵墓所在地,打柴割草尚且不敢,(冒昧地)问一下敢采矿吗?一定要奏请中央各部颁布决定方可行事。’大太监说:‘这般厉害,我竟然进入安徽。’先生轻声说:‘您不要轻易谈论进入安徽,徽人很不安分,一心想要冒犯您的人很多。我替您多预备些精壮的士兵,来保护您的出行。’大太监慌张地说:‘我原本不愿意来,都是程守训欺骗了我。’先生说:‘徽人彻骨地痛恨程守训,想撕裂他的肉,把他的骨头喂狗。他因此在瓜洲观望,骗先生先入这虎穴。’大太监说:‘您说的对,我立即回京,按照您所说的回报情况。’当涂、徽州得以平安无事,都是先生戏谑的功劳。”
    先生在癸丑、己未年,两次考核两次降职。先后被李三才、彭瑞吾中伤。人们正虎视眈眈,将对先生落井下石,然而先生对待此事,戏谑取笑,如往常一样,不愿意稍微贬低折损自己。晚年就改号为谑庵,刻下《悔庵》来记录自己的过错,但逢人仍然无所忌惮地谈笑,戏谑得更加厉害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题破山寺后禅院翻译及全诗作者出处翻译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 作者: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igrave;ng)音。 注释

  • 怎么看都是电灯泡,但是却不亮,为什么? 答案:坏的电灯泡

    脑筋急转弯题目:怎么看都是电灯泡,但是却不亮,为什么? 脑筋急转弯解析:电灯泡坏了还是电灯泡,坏了当然不会亮了。 脑筋急转弯答案:坏的电灯泡

  • 唐代诗人王昌龄与隆里周边人才群

    “龙标天远接龙溪,黯黯青山月欲低。千载羁魂应不怨,诗荒开遍夜郎西。”这是贵州第一位侗族进士龙起雷作的《王少伯墓》的诗句。大意是:有王昌龄墓的龙标山在天际边远远连接着他被贬谪时所过的龙溪,

  • 杨千木文稿序(清)方苞

    自周以前,学者未尝以文为事,而文极盛;自汉以后,学者以文为事,而文益衰。其故何也?文者,生于心而称其质之大小厚薄以出者也[2];戋戋焉以文为事[3],则质衰而文必敝矣。 古之圣贤,德修于身,功被于万物

  • 沈括《古镜》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古 镜 (宋)沈 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 心照不宣造句七则

    语义说明:彼此心里明白,不必言语说明。 使用类别:用在「心里有数」的表述上。 心照不宣造句:01默契是慢慢培养的,彼此「心照不宣」。 02他们两人心里其实都清楚,只是彼此不说,心照不宣罢了。 03其实

  • 姜子牙的师傅是谁 姜子牙的师傅以及师兄师弟介绍

    在《封神榜》中,姜子牙的师父是:昆仑山玉虚宫阐教教主元始天尊。十二岁上昆仑山,七十二岁下山,学艺六十年。 姜子牙的师兄有昆仑十二仙:广成子,黄龙真人,太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慈航道人,道行天

  • 《哭晁卿衡》李白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哭晁卿衡》 【内容】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赏析】: 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唐开元五年(717)

  •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岑参《冬夕》全诗翻译赏析

    冬夕岑参 浩汗霜风刮天地,温泉火井无生意。 泽国龙蛇冻不伸,南山瘦柏消残翠。

  • 秦朝的严刑峻法,急政暴虐激化了社会矛盾

    长期分裂局面造成的影响,使秦始皇非常关心六国旧地的动静,担心六国旧贵族图谋复辟。为了防止割据的再现,秦始皇把六国富豪和强宗十二万户迁到咸阳,另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以便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