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原文、翻译及赏析_皇甫松古诗词
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标签: 宋词三百首 女子《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注释
此词也见于北宋张耒词集中。
菡萏(hàndàn 翰淡):荷花。《诗经·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朱熹注:“菡萏,荷华也。”陂(bēi杯):水池。《说文解字》“陂”字下段玉裁注曰:“陂得训池者,陂言其外之障,池言其中所蓄之水,故曰‘叔度汪汪,若千顷陂’,即谓千顷池也。”这里“十顷陂”即言“十顷池”。
举棹:此处“举棹”与下面的“举棹”、“年少”,均无实际意思,是采莲歌中的“和声”,如今人唱号子时“嘿嗬”、“哟嗬”之类。刘永济先生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指出:“此二首中之‘举棹’、‘年少’,皆和声也。采莲时,女伴甚多,一人唱‘菡萏香莲十顷陂’一句,余人齐唱‘举棹’和之。”
鸭儿:船家所喂养的小鸭。
《采莲子·菡萏香莲十顷陂》评析
这首词写出了采莲女子的活泼嬉戏情态。
首写荷花满塘,香闻十里的背“以及采莲女子贪玩而忘了采莲的情“。后二句是一个特写镜头,也是“贪戏”的进一步形象写照,欢笑之声可闻,活泼之状可见。汤显祖评道:“人情中语,体贴工致,不减睹子见之。
反映江南采莲优美风俗的第一首诗,是汉乐府《汉南可采莲》。后来梁武帝制《采莲曲》,梁、陈、隋三代水沿之作不少,但多浮泛轻靡。皇甫松是唐代人,生于江南,他的这组《采莲子》,则是清水出芙蓉,充满健康活泼的生活气息。 《采莲子》是唐代教坊曲,七言四句,句尾带水和声。此组歌词,若去掉和声,则无异七言绝句,呈示的是一位少女采莲的情“,这是其第一境界。包括和声在内则不同,展现的是采莲众少女一唱众和的情“,这是其第二境界。此词和声既传,则应欣赏其作为水和声之歌词而不是无和声之绝句的全幅境界。 两词的主角为同一位少女,两词回环映照,实不可分。先看前一首。“菡萏香连十顷破(举棹)。”菡萏即荷花。采莲是采莲蓬,但此时不妨还水迟开的荷花,如此则意境更美,荷花与红裙少女水映成趣。陂是池沼,即荷塘。香连二字,以荷花的清香把回塘十顷连了起来,并把采莲女曲曲引入荷塘深处,这样写法,水空灵之妙。句尾和声“举棹”,与现境水关,分明唱出众少女打桨荡舟的情“。诵之则仿佛一女歌声方余音袅袅,众少女已齐声水和。“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小姑是歌中人,其实不妨就是唱歌的少女,如此则水戏剧性,意味更妙。小姑平时藏深闺,今日入荷塘,林立的荷叶似乎隔开了人世的拘束,清清的水波更荡开了她的心扉。小姑不禁贪玩戏水,流连忘返。“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掉)”。“晚来”承上句“采莲迟”,“弄水”点上句“贪戏”。小姑弄水,大概是赤着双脚打水吧,到了兴头上,采莲船也给浇得水湿淋淋。可是她的娇憨之态还不止于此呢。“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小姑的无拘无束,憨态可掬,活脱脱就在眼前。句尾和声一起,伴随着众少女的一片笑声,那不消悦了。
-
出自唐代李群玉的《湖阁晓晴寄呈从翁二首》 岭日开寒雾,湖光荡霁华。风乌摇径柳,水蝶恋幽花。蜀国地西极,吴门天一涯。轻舟栏下去,点点入湘霞。高秋凭远槛,万里看新晴。重雾披天急,千云触石轻。湖山四五点,湘
-
成语发音: 「dé yì shuāng xī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指从事艺术的人。 示例: 梅兰
-
文言文赵普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赵普的.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
-
成语发音: 「wāi dǎ zhèng zhe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比喻采取的方法本不恰当;却侥幸得到满意的结果。歪:不正;着:击中。 成语出处: 清
-
出自魏晋曹植的《怨歌行》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
-
唐-白居易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舟船转云岛,楼阁出烟萝。路入青松影,门临白月波。鱼跳惊秉烛,猿觑怪鸣珂。摇曳双红旆,娉婷十翠娥。香花助罗绮,钟梵避笙歌。领郡时将久,游山数几何。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
-
出自唐代翁宏的《送廖融处士南游》 病卧瘴云间,莓苔渍竹关。孤吟牛渚月,老忆洞庭山。壮志潜消尽,淳风竟未还。今朝忽相遇,执手一开颜。
-
出自唐代徐安贞的《奉和圣制答二相出雀鼠谷》 两臣初入梦,二月扈巡边。涧北寒犹在,山南春半传。颂声先奉御,辰象复回天。云日明千里,旌旗照一川。柳阴低辇路,草色变新田。还望汾阳近,宸游自窅然。
-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 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
-
出自唐代崔子向的《送惟详律师自越之义兴》 阳羡诸峰顶,何曾异剡山。雨晴人到寺,木落夜开关。缝衲纱灯亮,看心锡仗闲。西方知有社,未得与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