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月夜原文、翻译及赏析_厉鹗古诗词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标签: 古诗三百首 景点 月夜 写景 抒情 孤独《灵隐寺月夜》注释
灵隐寺,在杭州灵隐山东南麓,寺前有飞来峰,寺中有冷泉亭诸名胜,环境清幽。诗写灵隐寺月夜景象、感觉,意境清冷。
香界:指佛寺。明杨慎《丹铅总录·琐语》:“佛寺曰香界。”白:谓如雪如霜,喻清冷。
“月在”句:灵隐寺周有北高峰、南高峰、飞来峰,故云。
一灯:指佛殿中长明灯。群动息:语本陶渊明《饮酒》诗:“日入群动息。”谓万物俱息。
“孤磬”句:以佛殿孤磬之声,反衬万籁俱寂之幽静。四天,四方天空。沈佺期《从幸香山寺应制》:“岭上楼台千地起,城中钟鼓四天闻。”空,空寂。
《灵隐寺月夜》鉴赏
《灵隐寺月夜》是一首五言古体诗。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附近有飞来峰、冷泉亭诸名胜,是西湖的游览胜地。“月夜”标题,可见这首诗描写的是灵隐寺的月夜景色。从诗中“夜寒”、“落叶”看,时间当在深秋。
首二句,“夜寒”点时间,在深秋的寒夜。“香界”,指佛寺。一个“白”字,未见其月,已见月光的皎洁。接着写透过寺门,可见曲折的山涧与寺门相连,一个清凉幽静的境地呈现在眼前。三、四句承上启下,抬头望“月在众峰顶”,可见月升中天,群峰相托;低头看“泉流乱叶中”,可见秋叶纷飞,泉水流淌。由静景而写到动态,以动衬静,更觉佛寺秋夜的静谧。四句读来,佛寺月夜,尽收眼底,俯仰之间,所见所感,妙趣横生。
五、六句先写进入佛寺。“一灯”指寺里的长明灯。“群动息”,语出陶渊明《饮酒》“日入群动息”,指一切都归于沉寂。“孤磬”指僧人夜里诵佛经的击磬声。“四天”指四禅天,佛教所谓色界诸天,即整个天空。两句意为,进入佛寺,所见一灯孤明,犹感四面静寂,只听到僧人夜里诵经的击磬声,悠然响在寂静的夜空中。末二句又承上启下,后写由于太冷清,太空寂,难免使人生出孤独惆怅之感,不便久留,只好出寺离归。山林多虎,使人生畏,“况闻岩下风”。俗谓“云从龙,风从虎”。闻风如见虎,使人更惊恐不安,欲离归而又难以回归。
全诗写灵隐寺的月夜景色,突出了山中佛寺的空幽冷寂,从而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处境难耐的心境。写法上,以景托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
《灵隐寺月夜》创作背景
灵隐寺是人们熟悉的杭州一景,坐落在西湖西北的灵隐山麓,寺前冷泉飞度,古木苍深,不远处飞来峰如巨石飞坠,屹立寺门,环境幽静、清雅。这次诗人找了一个恰当的时间,踏着月光游山,全诗的韵味就在这月色当中。
-
李白寄远其十一全文: 爱君芙蓉婵娟之艳色,色可餐兮难再得。 怜君冰玉清迥之明心,情不极兮意已深。 朝共琅玕之绮食,夜同鸳鸯之锦衾。
-
牡丹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裴说 mǔ dān 牡丹shù duǒ yù qīng chéng,ān tóng táo lǐ róng。wèi cháng pín chù jiàn,bù
-
出自先秦佚名的《生民》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拆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
-
成语发音: 「tù kuí yàn mà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形容景象荒凉。 成语出处: 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
-
成语发音: 「shā fá jué duà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伐:进攻。泛指处事作出决断的能力。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若说
-
贡章湍险吁可惊,岸翻石走轰雷霆。崩奔出贑一千里,江势到此才渊渟。道山仙府相照映,盘泊下饮苍龙精。金沙洗淘洲屿出,红紫错杂围春城。郡台峨空压万瓦,况值开霁宜高明。老郎官冷厌缰锁,亦有樽酒难独倾。旋烹茗
-
出自唐代朱子奢的《文德皇后挽歌》 神京背紫陌,缟驷结行輈.北去横桥道,西分清渭流。寒光向垄没,霜气入松楸。今日泉台路,非是濯龙游。
-
原文赠从弟魏晋刘桢其一泛泛东流水,磷磷水中石。苹藻生其涯,华叶纷扰溺。采之荐宗庙,可以羞嘉客。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其二亭亭山上松
-
出自元代杨梓的《杂剧·忠义士豫让吞炭》 第一折 (智伯引缔疵上,诗云)周室中衰起战争,鸱张七国各屯兵。一从唐叔分桐后,政事分来在六乡,某乃智宣子之子荀瑶是也,国人号为智襄子,因某居长,称为智伯。这个是
-
成语发音: 「chái láng zhī wě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使百姓困于豺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