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中秋元月原文、翻译及赏析_辛弃疾古诗词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月也杯中 一作:月在杯中)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标签: 月夜 壮志难酬 中秋节 壮志 抒怀 景色 节日 怀才不遇 愤懑 情感《一剪梅·中秋元月》译文
回忆昔日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皓月也倒映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台举杯赏月,可是乌云密布,雨水浸湿了纱窗,哪里还有月光。
我简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高照,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慢慢把曲唱到终。
《一剪梅·中秋元月》注释
尊:同“樽”,酒杯。
浑欲:简直想。化工:指自然的造化者。
从容:悠闲舒缓,不慌不忙。
《一剪梅·中秋元月》赏析
该词上片描写了词人回忆曾经在一个晴朗的中秋,置身丹桂丛中,月波花影荡漾在酒杯中,而今晚云雨湿了纱窗,只有蜡烛闪光的情景,下片描写了词人想要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宫,但路也难通,信也难通,只得在烛光下慢慢喝酒、唱歌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上片,用对比的手法写今宵中秋无月之遗憾。
起首二句,逆入,因今思昔。起笔入题,回忆先年中秋之夜,碧霄无云,皓月当空, 桂影婆娑,桂花飘香,伴桂倚花,把酒赏月,“花在杯中,月在杯中”,怡然自得的情景。“花在”两句,笔意极工,透显空灵静境,欣喜之情。
“今宵”三句,折转写今宵中秋楼台赏月,人酒依旧,却不见明月。原因是“云湿纱窗,雨湿纱窗”,今晚是个雨夜。曲笔写出赏月而不得月的沉闷而遗憾之情。
下片写无月之夜的孤寂愁怀。换头紧承上片。
“浑欲”三句,写企盼中秋之月的心情。“浑欲乘风问化工”写出盼月心情之急切,倍见其遗恨之深。此句暗中透出词人被朝廷闲置不用,报国无门之恨,他要“浑欲乘风”去质问皇上,为何如此对待他。“路也难通。信也难通。”写出愿望难以实现的无可奈何之情状,其怨恨之情显而易见。
结末三句以景作结,写中秋无月之夜的寂寞愁情。词人在无奈之下,只得以红烛为伴,借酒浇愁,慢歌独饮,聊以自慰,以此来打发这个无月的漫漫长夜。其孤苦之状,历历在目。
在这首词中,作者明伤“中秋无月”,实则有英雄末路之叹。全词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语言明白晓畅,婉曲蕴藉,韵味无穷。
《一剪梅·中秋元月》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公元1182年(宋孝宗淳熙九年)到公元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具体年份已不可考。诗人的那种报国无门、济世无望、壮志难酬的悲愤全都倾注于问“月”之中,通过该词表达出来。
-
出自唐代可隆的《句》 万般思后行,一失废前功。(《观棋》)
-
行台阶下原植三槐,故巡抚张纪常正德壬申正月剪伐其一,寸干无存。闰五月初十日,予适抚临。越旬日,前槐茁复出土,月转盛茂,再月余,而柯肄乔耸叶蔽云飞凌空之势,勃然莫遏。噫!槐一物也,厚积昌发乃尔。气数遭际
-
成语发音: 「xīn líng xìng qiǎ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心思灵巧。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9回:“更喜他心灵性巧,书到跟
-
宛敏灏在《张于湖评传·词论》中谓于湖词“兼有东坡之清旷与稼轩之雄豪。前者以其才气相似,后者则受时代影响”。廷式此作,亦可作如是观,实兼有苏辛之胜。"> 掀拳裸袖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xiān quán luǒ xi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高举拳头,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动。 成语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
出自宋代陈亮的《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6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
出自唐代朱湾的《寒城晚角(滑州作)》 高台高高画角雄,五更初发寒城中。寒城北临大河水,淇门贼烽隔岸是。长风送过黎阳川,我军气雄贼心死。羁人此夜寐不成,万里边情枕上生。乍似陇头戍,寒泉幽咽流不住;又如巴
-
文艺审美分类创造·蒙太奇 电影艺术的构成方法和构成手段的总称。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为建筑学上的一个常用术语,意思是装配、 构成。作为电影的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古典文学网提供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出自唐代李中的《再到山阳寻故人不遇二首》 维舟登野岸,因访故人居。乱后知何处,荆榛匝弊庐。欲问当年事,耕人都不知。空馀堤上柳,依旧自垂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