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夜原文、翻译及赏析_白居易古诗词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门前 一作:前门)
标签: 写景 乡村 场景《村夜》译文
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远处田野,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
《村夜》注释
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苍苍:灰白色。
切切:虫叫声。
绝:绝迹。
独:单独,一个人。
野田:田野。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村夜》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前两句写村夜秋色的浓重,后两句描绘出乡村之夜的美景。诗人通过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独寂寞的心情。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诗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村夜》创作背景
公元814年(元和九年),白居易怀着因母亲逝去而孤独寂寞的心情在渭村结合当时的夜景写下这首诗。
-
出自唐代唐彦谦的《游南明山》 久闻南明山,共慕南明寺。几度欲登临,日逐扰人事。于焉偶闲暇,鸣辔忽相聚。乘兴乐遨游,聊此托佳趣。涉水渡溪南,迢遥翠微里。石磴千叠斜,峭壁半空起。白云锁峰腰,红叶暗溪嘴。长
-
脑筋急转弯题目:小花从20楼跳下去为什么没有丝毫损伤? 脑筋急转弯解析:如果是人,无论是怎么条必定会有事,可小花是一只鸟,它会飞,又怎会有事呢? 脑筋急转弯答案:小
-
原文白莲盗首徐鸿儒,得左道之书,能役鬼神。小试之,观者尽骇,走门下者如鹜。于是阴怀不轨。因出一镜,言能鉴人终身。悬于庭,令人自照,或幞头,或纱帽,绣衣貂蝉,现形不一。人益怪愕。由是道路遥播,踵门求见者
-
出自唐代李频的《长安即事》 长遇豪家不敢过,此身谁与取高科。故园久绝书来后,南国空看雁去多。中夜永怀听叠漏,先秋归梦涉层波。愁人白发自生早,我独少年能几何。
-
先秦-诗经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形式: 四言诗翻译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喜鹊
-
成语发音: 「bù lǚ wéi jiā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成语出处: 明·邵景瞻《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念见刘,颈荷
-
菩萨蛮令·金陵怀古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康与之 pú sà mán lìng jīn líng huái gǔ 菩萨蛮令·金陵怀古lóng pán hǔ jù jīn líng jùn,
-
花底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杜甫 huā dǐ 花底zǐ è fú qiān ruǐ,huáng xū zhào wàn huā。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hū yí xíng mù yǔ
-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译文借着醉意拍春衫,回想着,旧日春衫上的香。天将离愁与别恨,折磨我这疏狂
-
唐-吕岩妙妙妙中妙,玄玄玄更玄。动言俱演道,语默尽神仙。在掌如珠异,当空似月圆。他时功满后,直入大罗天。形式: 五言律诗押[先]韵会员贡献还没有译注信息翻译这首诗词收录诗词(326)首吕岩(唐)成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