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词鉴赏

恨别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古诗词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3-04-11 17:01:05阅读:74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标签: 叙事 无奈 抒情 思乡

  《恨别》译文

  我离开洛阳之后便四处漂泊,远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

  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

  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

  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令人高兴的是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要拿下幽燕。

  《恨别》注释

  ⑴洛城:即洛阳,杜甫的故乡。四千里:约数,泛言距离之远。洛阳距成都约三千里。

  ⑵胡骑(jì):指安禄山、史思明的叛军。长驱:长途驱驰。五六年: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至此时已有五年。

  ⑶草木变衰:指秋季。衰,衰落,凋零。宋玉《九辩》:“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行:行走,来到。剑外:剑阁以南,即蜀地。以长安为中心,蜀地在剑阁之外,故称剑外。

  ⑷“兵戈”句:谓因为战乱,自己无法归乡,只能终老异乡。江边,指锦江边。

  ⑸步月:月下漫步。清宵:清静的夜晚。

  ⑹看云:遥望白云。杜甫有四弟,名为颖、观、丰、占,其中颖、观、丰散在各地,只有占随杜甫入蜀。二句互文,形容望远怀人,日夜无休,故行为颠倒。

  ⑺闻道:听说。河阳,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孟州市西。

  ⑻司徒:指李光弼。至德二载(757),李光弼破贼将蔡希德,加检校司徒。乾元二年(759)十月,李光弼大军赴河阳,大破贼众。上元元年(760),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急为:急速做某事。破幽燕:指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幽燕(yān),指范阳一带,为安史叛军的巢穴。范阳在唐以前为幽州,战国时属于燕国,故称幽燕。

  《恨别》赏析

  这是杜甫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鉴赏此诗,一要注意炼字的表达效果,二要注意表意的含蓄蕴藉,寓情于形象的描绘和叙述之中。首联中的的“一别”“长驱”颔联中的“衰”“老”等词,一方面表现了叛军的嚣张气焰,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在安史之乱中的无奈、悲凉、飘零憔悴的遭遇。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沈德潜评论此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

  首联以“恨别”领起,写出诗人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五六年动荡岁月中,告别故土、漂泊在外四千多里而不知归期的复杂心境,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四千里”,从空间着笔,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从时间着笔,伤战乱之久。个人的困苦经历,国家的艰难遭遇,都在这些数量词中体现出来。在这几年中,叛军铁蹄蹂躏中原各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这是诗人深为忧虑的事情。

  颔联两句描述诗人流落蜀中的情况。“草木变衰”,语出宋玉《九辩》中的“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这里是指草木的盛衰变易,承上句的“五六年”,暗示入蜀已有多年,同时也与下一句的“老”相呼应,暗比诗人自己的飘零憔悴。诗人到成都,多亏亲友帮助,过着比较安定的草堂生活,但思乡恋亲之情是念念不忘的。由于“兵戈阻绝”,他不能重返故土,只好老于锦江之边了。“老江边”的“老”字,悲凉沉郁,寻味不尽。

  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其中杜颖、杜观、杜丰散在各地,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杜甫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它不是抽象言情,而是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说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形象中所蕴含的忧伤之情。手法含蓄巧妙,诗味隽永,富有情致。

  尾联回应次句,抒写杜甫听到唐军连战皆捷的喜讯,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760年(上元元年)三月,检校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这就是诗中“乘胜”的史实。当时李光弼又急欲直捣叛军老巢幽燕,以打破相持局面。杜甫盼望国家复兴,他自己亦可还乡,天下可喜可乐之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这首诗以充满希望之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杜甫胸怀的开阔。

  这首七律用简朴优美的语言叙事抒情,言近旨远,辞浅情深。杜甫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每一句都蕴蓄着丰富的内涵,饱和着浓郁的诗情,值得读者反复吟味。

  《恨别》创作背景

  该诗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秋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作。乾元元年(758)冬,杜甫由华州回洛阳。次年春,在洛阳东的陆浑庄故居小住,又返华州司功参军任所,不久弃官客秦州、寓同谷,至成都,辗转四千里,再未能回到洛阳。杜甫写下此诗时,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有五六个年头。其间战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唐军不断取得胜利,但是叛乱尚未完全平定。杜甫在成都听到前线传来胜利的消息,抚今追昔,有感于离乡背井、骨肉分散,写下这首诗。

TAG标签:

猜你喜欢
  • 百无一能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bǎi wú yī né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什么都不会做。 成语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2回:“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

  • 姓字早登龙虎榜,文书夜直丝纶阁。

    出自宋代黄诚之的《满江红(寿韩尚书)》 五岳三光,钟秀气、笃生人杰。天付与、心肠锦绣,精神冰雪。姓字早登龙虎榜,文书夜直丝纶阁。谢君王、特地掇鸾坡,来闽粤。几千顷,恩波阔。十万户,欢声浃。看致君尧舜,

  • 嘘寒问暖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xū hán wèn nuǎ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问冷问热;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嘘:缓缓吹气。 成语出

  • 下阪走丸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xià bǎn zǒu w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阪:斜坡;丸:弹丸。在斜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说话敏捷流利。 成语出处: 五代·王仁裕

  • 又不是五色毛斑点,浑则是一片玉玲珑

    出自元代杨景贤的《杂剧·西游记·第二本》 绛坛宝日丽璇霄淑景当空午篆高三殿尽如灵宝界诸天齐降紫宸朝第五折诏饯西行(虞世南上,云)物估人烟万里通,皇风清穆九州同。未能奏上甘棠赋,先献商霖第一功。小官虞世

  • 聊斋志异嘉平公子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嘉平公子寓意

    原文嘉平某公子[1],风仪秀美。年十七八,入郡赴童子试。偶过许娼之门,见内有二八丽人,因目注之。女微笑点首,公子近就与语。女问:“寓居何处?”具告之。问:“寓中有人否?”曰:“无。”女云:“妾晚间奉访

  • 宿禽讵相保,迸火烟欲失。

    出自唐代杨衡的《宿陟岵寺云律师院》 像宇郁参差,宝林疏复密。中有弥天子,燃灯坐虚室。心证红莲喻,迹羁青眼律。玉炉扬翠烟,金经开缥帙。肆陈坚固学,破我梦幻质。碧水洒尘缨,凉扇当夏日。宿禽讵相保,迸火烟欲

  • 几夕江楼月,玄晖伴静吟。

    出自唐代喻凫的《送贾岛往金州谒姚员外》 山光与水色,独往此中深。溪沥椒花气,岩盘漆叶阴。潇湘终共去,巫峡羡先寻。几夕江楼月,玄晖伴静吟。

  • 味同嚼蜡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wèi tóng jiáo là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象吃醋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成语出处: 《楞严经》卷八:“

  • 桂殿兰宫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guì diàn lán gō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建筑气派,设备华美的宫殿。 成语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列风峦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