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古诗词鉴赏

捣衣诗原文、翻译及赏析_柳恽古诗词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3-04-21 17:00:14阅读:288

  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

标签: 闺怨 思念 妇女

  《捣衣诗》译文

  你迟迟未归,是因为被风波阻拦所以滞留下来了吧!

  我这里已是秋风起而木叶下,你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

  萧瑟凄寒的园圃中,晚归的鸟儿聚集栖宿;窗户下,唧唧的秋虫在断续悲鸣。

  等我裁好寒衣寄到你那,只怕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穿上春服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

  《捣衣诗》注释

  行役: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泛称行旅,出行。

  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

  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

  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牖:窗户。

  安见:哪里能见到。安:哪里。

  《捣衣诗》鉴赏

  柳恽以《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之句闻名后世。他的这首同赋闺怨的少年成名作《捣衣诗》中“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一联,也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将纨素一类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捣,使其平整柔软。捣衣的劳动,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感情,因此捣衣诗往往就是闺怨诗的异名。六朝这类诗甚多,谢惠连的《捣衣诗》就曾受到钟嵘的称赞,其中有句云:“檐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额)。”可见古代捣衣的具体情景。

  捣衣往往为了裁缝寄远。因此诗一开头便从感叹行人淹留不归写起:“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古代交通不便,南方水网地区,风波之险常是游子滞留不归的一个重要原因。女主人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的原因是由于风波之阻,正反映出特定的地域色彩。两句中一“滞”一“淹”,透出游子外出时间之久与思妇长期盼归之切,而前者重在表现客观条件所造成的阻碍,后者重在表达思妇内心的感受,在相似中有不同的侧重点。

  三四两句写深秋景色。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即陇头,系游人滞留之地。陇首或陇头的意象,在南北朝诗赋中常与游子的飘荡相联系,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飘荡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飘荡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广,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绪虽略带悲凉,而意境疏朗阔远。《粱书》本传说:“恽少工篇什,为诗云:‘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王元长(融)见而嗟赏。”可见它在当时就被视为警语佳句。

  五六句由第四句的驰神远想收归眼前近景:“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在呈现出深秋萧瑟凄寒景象的园圃中,晚归的鸟儿聚集栖宿;思妇的窗户下,唧唧的秋虫在断续悲鸣。“寒”点秋令,也传出思妇凄寒的心态;夕鸟之集,反衬游人不归;草虫悲,正透出思妇内心的悲伤。所见所闻,无不触绪增悲。

  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

  诗题为“捣衣”,但跟前面所引的谢惠连的《捣衣诗》具体描绘捣衣劳动的写法不同,除结尾处略点寄衣之事外,其它六句几乎不涉捣衣本题,表面上看似有些离题。实则首联揭出游人之淹滞远方,为捣衣之由,中间两联写景,为捣衣时所见所想,仍处处关合题目。只是此篇旨在抒写捣衣的女子对远人的思念、体贴,对捣衣劳动本身则不作正面描写。这种构思,使诗的意境更为空灵,也更富抒情色彩。

TAG标签:

猜你喜欢
  • 赤龙吟大野,老母哭白帝。

    出自唐代鲍溶的《读史》 鬼书报秦亡,天地亦云闭。赤龙吟大野,老母哭白帝。苍苍无白日,项氏徒先济。六合已姓刘,鸿门事难制。坑降嬴政在,衣锦人望替。宿昔见汉兵,龙蛇满旌棨。始矜山可拔,终叹骓不逝。区区亚父

  • 不知尘世事,双鬓逐流年。

    出自唐代李频的《游四明山刘樊二真人祠,题山下孙氏居》 久在仙坛下,全家是地仙。池塘来乳洞,禾黍接芝田。起看青山足,还倾白酒眠。不知尘世事,双鬓逐流年。

  • 初中语文文言文习题及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习题及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 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 莺花烂熳君不来,及至君来花已老。

    出自唐代卢仝的《楼上女儿曲》 谁家女儿楼上头,指挥婢子挂帘钩。林花撩乱心之愁,卷却罗袖弹箜篌。箜篌历乱五六弦,罗袖掩面啼向天。相思弦断情不断,落花纷纷心欲穿。心欲穿,凭栏干。相忆柳条绿,相思锦帐寒。直

  • 不看僧面看佛面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bú kàn sēng miàn kàn fó mià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示例: 你不看僧

  • 东南一境清心目,有此千峰插翠微。

    出自唐代周朴的《桐柏观》 东南一境清心目,有此千峰插翠微。人在下方冲月上,鹤从高处破烟飞。岩深水落寒侵骨,门静花开色照衣。欲识蓬莱今便是,更于何处学忘机。

  • 名列前茅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míng liè qián má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成语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

  • 乱飞春得意,幽语夜闻声。

    出自唐代李山甫的《燕》 每岁同辛苦,看人似有情。乱飞春得意,幽语夜闻声。整羽庄姜恨,回身汉后轻。豪家足金弹,不用污雕楹。

  • “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原文及译文解析

    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世业农,岁得麦万石,乡人号万石王家。父禧,金末入财佐军兴,补进义副尉。国兵破永年,将屠其城,禧复罄家赀以助军费,众赖以免。金人迁汴,乃举家南渡河,居汝之鲁山。磐年方冠,从麻九

  • 战国策·宋卫·宋康王之时有雀生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宋卫·宋康王之时有雀生《宋康王之时有雀生》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整理的《宋康王之时有雀生》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宋康王之时,有雀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古诗词鉴赏
  • 古诗词考题
  • 先秦诗歌
  • 汉朝诗歌
  • 近当代诗歌
  • 汉赋精选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