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原文、翻译及赏析_晏殊古诗词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标签: 宋词精选 感叹 人生《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译文
在一片动听响亮的画鼓声中,人们不知已经过去了整日。不像发易逝的时间,只会让人渐渐地老去。能享受短暂的欢乐时光,及时发现风光的无限美好。一齐放声歌唱。就是一曲美妙动人的《渔歌子》。
碧绿清澈的湖水悠远无尽,澄澈的晓空缥缈绵长。人生又怎会一直停留在少年时代。不要惋惜发醉后的开怀大笑。需要知道的是。人间的万事是永远不会结束的。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注释
画鼓: 有彩绘的鼓。 白居易《柘枝妓》:“平铺一合锦筵开,连击三声画鼓催。”
昏又晓:朝夕,整日。昏即晓黑,晓即晓明。
揭调:高调,放声歌唱。
渔家傲:此调缘起张志和《渔歌子》,历经渔歌子--渔父--渔歌子,再到本调。本写渔家生活。渔家傲之名始于本词。
杳杳:悠远渺茫。
浮生:人生。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空虚无定,故称人生为浮生。
长年少:青春常驻。长,音cháng,少,音shào。
在风光和煦的日子里,大家齐声唱着《渔家傲》的小曲,自由自在,尽情享乐,好似神仙。寓有光阴易逝,及时行乐之意。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赏析
前阕首句“画鼓声中昏又晓”,人们在一片画鼓声中,由黄昏而达旦,真有点儿快乐不知时间过。“昏又晓”,黑夜与白天的更迭,形象表达时间的消逝。然而,“时光只解催人老”,时光不管你快乐与忧愁,只懂得催促人走向衰老 所以要“求得浅欢风日好”,及时地行乐,莫负光阴。后阕的“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再一次反复强调,抒发时光易逝、行乐须及时的感慨。
《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创作背景
晏殊游湖时,看到莲叶接天,满江荷花映日的景象,便写下了《渔家傲》,来唱诵荷花。
-
成语发音: 「qiū háo wú fà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
出自五代李煜的《忆江南》 (一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梦江口、望江梅、 归塞北、谢秋娘、春去也)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多少泪,沾袖复横颐。心事
-
存而不论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存而不论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存而不论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唐朝 王之涣
-
出自唐代独孤及的《自东都还濠州,奉酬王八谏议见赠》 关西仕时俱稚容,彪彪之鬓始相逢。天地变化县城改,独有故人交态在。不言会合迹未并,犹以岁寒心相待。洛阳居守寄酂侯,君著貂冠参运筹。高阁连云骑省夜,新文
-
出自唐代卢鸿一的《嵩山十志十首。涤烦矶》 涤烦矶者,盖穷谷峻崖,发地盘石,飞流攒激,积漱成渠。澡性涤烦,迥有幽致。可为智者说,难为俗人言。词曰:灵矶盘礴兮溜奔错漱,泠风兮镇冥壑。研苔滋兮泉珠洁,一饮一
-
柴毁骨立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柴毁骨立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柴毁骨立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这首诗作于熙宁八年(1075)。这年,苏轼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吕仲甫,字穆仲,丞相吕蒙正之孙。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吕任察推。苏轼到密州时,吕入朝做寺丞。"> 龙腾豹变
龙腾豹变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龙腾豹变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龙腾豹变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一无所能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一无所能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一无所能的出处、成语典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