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成长的必须
在中华文化中,“诗教”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虽然“诗教”的说法是以“温文敦厚”的儒家价值观为基础,但学诗作为接触文化的启蒙训练则不可缺少。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要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一方面,诗词源远流长,是贯穿中华文化的核心文化元素。另一方面,中国古典诗词至今仍活在人们的口中笔下,是所谓“活的经典”。
古典诗词也是深深烙印在中国人内心世界的文化“积淀”的核心,是中国人“文化修养”的基本成分。虽然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中国语言的变革,古典诗词创作者渐少,但它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从未有人怀疑过。而且,每个国人都非常熟悉一些诗词名句。即使是受教育程度并不高的人,也能脱口而出“白日依山尽”“床前明月光”。而像“司空见惯”“落花流水”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都是诗人创作的结晶,苏轼的《水调歌头》、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更是中国人审美理想的极致。这些诗词经典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为国人所熟悉。这种“熟悉”其实就是中国从古至今的启蒙教育中,诗歌作用的集中体现。
古代读书人接触文化,启蒙时最重要的基础训练是“对对子”,这种训练可以从一开始就掌握中文基本特色,也是接触中国诗歌的基础。像《唐诗三百首》这样脍炙人口的选本更是明清时代的启蒙读本。《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的著名篇章,通过一个丫鬟的学诗经验提供了以诗作为启蒙教育的范本。
在现代中国,用古典诗词进行启蒙教育也是现代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是接触汉语特性最直接和最生动有效的方式,将文字较为容易理解,又脍炙人口、广泛流行的古典诗词选入小学课本,是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基本模式。现代小学语文课本,一方面,要有今天的现代白话文;另一方面,一些诗词并不难懂,将其选入课本是非常适宜的。而且由于诗词的音律之美、文字之美、意境之美,易于背诵,往往能让学生背下来,一生受益。
事实也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一些名篇之所以家喻户晓,往往并非文学爱好者的传播,而是学校教育中背诵要求的结果。许多人都有感受,在小时候背诵古典诗词相对吃力,但小时候背下来的东西终身不忘,并且化为自己无意识的一部分,其实就是潜移默化的中华文化精神感悟和中国的诗意境界感悟。
今天的社会剧烈变化,古典诗词的学习更加凸显出重要性,不少已经成为文化经典、广为流传的诗词具有永恒的价值。
小学时在学校学一些浅近易懂、生动活泼的诗词,也是对兴趣的培养陶冶。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但通过古典诗词的教学来传承中华文化确实是事半功倍的事情。背诵古典诗词可能并不容易,但比起背诵现代白话文章或新诗,却未必会更难。因为古典诗词有格律、讲平仄、强调声韵之美,虽然古代的发音和现在并不完全相同,但相对整齐的句子、独到的意境使得古典诗词反而更容易背诵。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小学课本中选择一些现代作家的作品,反而需要做一些改写,因为有些内容对少年儿童来说可能太难了。一些浅近的古典诗词,看起来容易懂,却又常读常新。小时候背诵理解不深,经过多少年反复吟诵,每一次都觉得有无穷的意味。刚接触时层次低,感悟能力差,但也能知道一些,及至后来,越读越有味,越读越能够发现其深意。小时候懂一些,长大成人后通过自己的阅历再来感悟,往往更能感受诗词之美。
学习古典诗词,是领悟中国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方式,让少年儿童通过对母语之美的感悟,进一步产生对自己民族的深刻认同感。这对于全球化冲击下的少年儿童建立自己的社会认同有重要意义,这些意义无需讨论。
少年儿童要多学一些浅近生动的诗词曲作品,弄懂意思,学会欣赏;另外还应该让他们多背诵一些古代经典诗词。实际上,现在大家常接触的诗词,往往也是小学学的那些首,这是很不够的。像《唐诗三百首》这样经典的唐诗选本,一讲起来,大家都觉得不足为奇,人人都知道,但其实里面的许多诗作,连大学中文系的学生都很生疏。此外,多读经典诗词也是提高文字水平的好办法,早学一点,多学一些,只有好处。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学习古典诗词,是中国人成长的必须。
-
朝天子·秋夜怀客 周德清 月光。桂香。趁着风飘荡。 砧声催动一天霜。过雁声嘹亮。 叫起离情。敲残愁况。 梦家山身异乡。 夜凉。枕凉。不许愁人强。 周
-
关于狼的谚语大全 尽管狼在嚎叫,骆驼照样走路------蒙古族谚语
恶浪对狮子也敢冒犯-------土耳其谚语 狼再喂也变不成看家狗-------哈萨克族谚语 听了狼的哭声,千万不要动心------白族谚语 没有吃过羊的狼,嘴巴也是红的------维吾尔族谚语 离群的
-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声,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作品赏析【注释】:
-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
问东风何似,早吹绿、洞庭波。要催起江头,梅妆的?,柳态婆娑。遥知玉墀?鹭,对青阳、绿禁郁嵯峨。欢动云间阊阖,应收雪外蓬婆。谁将瑶瑟托湘娥。颖客播弦歌。向执法森然,寿星明处,陡顿春多。衡君也能三呼,更双
-
始华,折枝走,仍赋乐府天仙子,藉以见晌,用韵和之,聊答盛意半额淡妆鸾影翠。约略玉人新病起。碧彝金雀暗香来,凭竹几。薰沉水。诗在静华春梦里。羞涩蜡痕无意味。尽纵绛英争妩媚。中州风韵到南枝,归颖计。纫兰
-
安公子① 袁去华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几个人人否?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②,为谁都着眉端聚?独
-
凤楼郁郁呈嘉瑞。降圣覃恩延四裔。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保生酒劝椒香腻。延寿带垂金缕细。几行鵷鹭望尧云,齐共南山呼万岁。
-
木兰花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祝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处唐bull;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原文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