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重心曾发生从北至南、从西到东的转移。 三国两晋南北朝以前,中国经济重心位于黄河流域,特别是关中地区。正是由于该地区在政治经济上的重要性,使它成为历代统治者争夺的对象。因...

    经典文摘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411) 评论(0)

  • 读古人10大闲书,享人间无尽清福

    古人云:“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 闲人读闲书,可以说是地上神仙,享尽人间清福。 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是非荣辱不到处,卷书一榻清昼眠。 古人早已看透人生大道,将清心涵...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928) 评论(0)

  • 人从生到死的经典古训

    中国的先哲们喜欢用独到的视角审视人生百态,他们喜欢用概括性的表述和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指点江山、世态。 比如对人从生到死的概括莫过于那句中国人都喜欢引用古训:十岁不愁、二十不悔、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504) 评论(0)

  • 喝完最后一杯酒,从此消失在江湖

    01 1985年,古龙逝世。终年48岁。 他是喝酒喝死的。 1980年,古龙在松吟阁喝酒,遭遇黑社会的逼酒,他桀骜不从,对手出刀相向,他徒手格挡,被割伤手上的大动脉。 一个人身上有二千八百CC的血,他...

    经典文摘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480) 评论(0)

  • 18个对联故事,机智又有趣!

    中国的对联不但是充满韵律的文学形式,而且还充满了趣味;谈起对联,我们的脑海就会浮现出一幅幅文人墨客,边喝酒赏花,边互出对联,比拼才智的画面;当真是诗酒趁年华,红尘尽潇洒! 1、宦官自讨没趣明嘉靖年间,...

    文学知识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54) 评论(0)

  • 这些古人,再坚持一万多年就能见到轩辕黄帝

    美国当地时间12月17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在线发表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西南晚更新世与古老型人类有密切关系的人类股骨》。...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463) 评论(0)

  • 风住尘香花已尽,千古才情李易安!

    英雄美人,原也是想着迎合时代的,只是迎合不上,必要饱经忧患。...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793) 评论(0)

  • 唐朝温造借球赛平叛乱

    唐章怀太子墓出土的《打马球图》 唐朝中期的官吏温造是一名能吏,也是一名有胆有识的将军,对稳定唐朝的统治,维护唐帝国的统一,做了很大的贡献。 温造可谓名门之后,其祖先温大雅是唐初著名的思想...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540) 评论(0)

  • 庄子“不得已”的智慧:向外不伤害万物,向内不伤害天性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曾经对道家的学说下了八个字的评语:“综罗百代,广博精微”,意为老庄哲学无所不包,内涵丰富。 老子最先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成为道家的创始人。庄子是...

    道家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506) 评论(0)

  • 画眉张敞与五日京兆:西汉的风流能吏

    张敞画眉 本文摘自《帝国的溃败》,作者:张鸣,东方出版社 西汉中叶,官场上出了不少的可人,排第一的,当属张敞。张敞留名后世,在于一份参奏,说他身为朝廷命官,在家里给妻子画眉,不成体统。汉...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613) 评论(0)

  • 潇洒之庄子

    庄子一生洁身自爱,始终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他继承了并发扬了老子的道家思想,是惊世的哲学家,也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大家。 庄子的思想归属于道家,但其思想的广阔和深邃足以是人叹服。自然,是道家思想重要的元素...

    道家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621) 评论(0)

  • 老祖宗传下的说话礼仪,一开口就看出教养

    传统礼仪,没有敬烟敬酒,没有八面玲珑,传统礼仪用语之美,在朴实无华中透着一腔真诚!传统礼俗中诚敬谦和,和众修身的礼仪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传统礼仪,没有敬烟敬酒,没有八面玲珑,传统礼仪用语之...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412) 评论(0)

  • 儒家文明与当代中国研讨会举行

    由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儒家文明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30余位与会专家展开热烈讨论。 著名学者杜维明在发言中指出,儒家文明是开放式的文明,在当代中国,儒家...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992) 评论(0)

  • 中国五千年来跳不出的十大定律

    中国历史的发展,如同陀螺的运动,不停地旋转,一圈又一圈,周而复始。在这种周期性的运动中,有某种恒定的东西,始终保持不变。 杜牧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后人...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662) 评论(0)

  • 老子《道德经》的当下意义 处理好争与不争的关系

    老子五千言,流传两千多年,据说是世界上仅次于《圣经》发行量的一部人类文化典籍。之所以有这样历久弥新的翻译量、印刷量和阅读量,其根本在于它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恒常思辨、警醒和“淬火”作用。人...

    经典文摘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698) 评论(0)

  • 谁才是诸葛亮真正最希望的军事继任者

    诸葛亮临终前,对于个人的后事没有多少,多是关于蜀汉的人事安排,对于政治方面的接班人,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指定的是蒋婉、费祎,事实上还有董允,这四人被称为蜀汉四相。而军事上的接班人,诸葛亮似乎没有指定,一...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616) 评论(0)

  • 诗歌是个人朝圣,与集体无关

    不是集体歌颂的需要,而是个人内心的需要,这才是诗歌的真正特质。真正的好诗绝不会赞美权势、财富和成功,而是同情和悲悯,弥补过于幸福的生活。 这几天人们都在热议电视上的“中国诗词大会”,参...

    国学资讯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142) 评论(0)

  • 儒家经典语录大全

    儒家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儒家的思想也被称为儒学和儒教,由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创,儒家所著的各种书籍中有很多经典语录,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儒家经典语录大全: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儒家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181) 评论(0)

  • “心系祖国 圆梦中华”首届青少年中华古诗词创作大赛

    活动主题:弘扬中华诗词文化培育传统文化土壤 活动主旨:守住民族精神根基提高文化自觉自信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诞生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思想和伟大著作,有唐诗宋词、元曲汉赋,有四书...

    国学资讯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55) 评论(0)

  • 古诗词中的十大隐士:垂钓沧波间,心与浮云闲

    一、五柳先生陶潜 这个典故出自晋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就成了高人逸士的代名词。 诗词中“五柳先生...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478) 评论(0)

  • 唐诗里的情:天意从来高难问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不会一帆风顺的。古代读书人,都想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在家时十年寒窗,黄卷青灯,磨砺意志和才学。一旦得中进士,许多举子就像范进一样疯狂。孟郊有诗《中举后》曰: 昔日龌龊不足...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70) 评论(0)

  • 儒学复兴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儒学的复兴,首先得力于统治者的需要、爱好和提倡。赵匡胤虽戎马一生,但在北宋王朝建立之后却远比刘邦聪明,深知可以马上得天下,但无法以马上治之。他不仅自己独喜观书,手不释卷,且严格要求臣下都要积极读书...

    经典文摘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598) 评论(0)

  • 吕思勉三癖:好弈、嗜烟、爱猫

    吕思勉是一位把廿四史读过三遍的史学大师。在他传世不多的照片里,总给人不苟言笑的印象,似乎只知道苦读史书。实际上,除史学外,吕思勉兴趣广泛,也多有著述。他谙熟中医,著有《医籍知津》;在文学上,他不...

    风云人物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851) 评论(0)

  • 徐渭的大写意画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徐渭(1512—1593),字文长,号青藤,是我国十六世纪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他在文学、诗歌、戏曲和绘画史上都占有继往开来、推陈出新的重要地位。尤其在绘画方面,对后世四百多年的大写意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

    经典文摘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542) 评论(0)

  • 老子谈水的境界:柔而不弱,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认为,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往往能战胜最坚强的东西,就像水,水是善于利万物而不相争的,它乐于往人们所不齿的低处走,却能无坚...

    道家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472) 评论(0)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