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管仲重金求鹿 兵不血刃就制伏了楚国

    有“春秋第一相”之称的管仲,是一位打经济战的高手。《管子·轻重篇》收录了管仲靠“重金求鹿”而使楚国大败的趣闻。 齐桓公把南方的楚国看成称霸事业上的“假想敌r...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301) 评论(0)

  • 中国古代有没有宰相,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

    受邀在某网站的“专家问答系统”答读者问,有个读者问我“为什么有位熟悉的历史专家对我说《宰相刘罗锅》的电视剧名字起错了”,我的答复是“宰相制度早在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就...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632) 评论(0)

  • 忆江南:白居易最忆的是什么?

    《忆江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经典之作,但是长期以来,不知道是因为有些地方、有些城市宣传的需要,还是因为不损害这位“人民诗人”的光辉形象,总是不厌其烦地高调复诵这首诗词的前两首诗句,而对第...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864) 评论(0)

  • 靖康之耻有多悲催?貌美皇后沦为俘虏,难怪课本无法记载

    公元1127年1月9日,对于北宋来说,是最为屈辱的一天。这一天,金军攻破宋朝首都,闯进城中,无恶不作,繁华的都城瞬间被一抢而光。不仅如此,还俘获了宋徽宗父子,掳走了很多嫔妃和宫女及大臣三千多人,这就是...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223) 评论(0)

  • 柳永: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在宋词的璀璨星空里,柳永永远是那最多...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626) 评论(0)

  •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

    经典文摘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699) 评论(0)

  • 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那么什么是五福?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蝙蝠是好运和幸福的象征。人们用五只蝙蝠代表“五福”,祝福别人“五福(蝠)临门”。那“五福”是什么呢?“五福”出自《书经》的《洪范》:ldquo...

    传统文化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773) 评论(0)

  • 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深入研究国学是很有必要的

    国学不是要不要的问题: 袁行霈代表一向认为,国学不能救中国,也不能引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然而,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中国的国情,国情既包括中国的现状,也包括中国的历史,以及中...

    风云人物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520) 评论(0)

  • 儒家经典三礼是指哪三礼?

    儒家的著作有很多,不得不提的有“三礼”,它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制度典范,而三礼主要表达的是礼节教育、礼仪教育以及礼貌教育,而三礼之道也沿袭至今,教育世人尊师重道,待人有礼。 儒家经典三礼:...

    儒家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693) 评论(0)

  • 中国历代文人临终前的绝唱

    一、李斯 言行举止:秦相李斯腰斩前对一同伏诛的儿子说道:牵犬东门,乃可得乎? 小评:临刑前,给自己的儿子竟侃侃谈起了往日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李斯可真够幽默的,杀了一辈子人,终于轮到自己被杀...

    经典文摘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832) 评论(0)

  • 儒家道统与民族精神

    一、道之“道”与儒之“道” 何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论述已多,界定多样。如“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威武不屈……”等等。其实,这些众...

    儒家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343) 评论(0)

  • 古人六养:水声养耳,绿草养目,书卷养心

    水声养耳 人的五觉,特别是视、听、嗅觉往往是相联系的。听水声,同时嗅花香,如曾巩《西湖纳凉》里的诗句:“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 水,被人赋予生命与灵性的自然界中最伟大的物...

    经典文摘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929) 评论(0)

  • 六艺之御:战车是先秦时期的“坦克”

    在交通上,学会骑马和驾车要比走路节省好多时间,是提高效率的主要手段,在战争方面,除了运输上提高效率外,战车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坦克”,在那个阵而后战的时代是冲击对方战斗阵型的强大力量。...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256) 评论(0)

  • 问津书院打造国学教育基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湖北日报讯 (记者张辉、通讯员李万进)已有2000多年历史、以“孔子使子路问津”典故命名的问津书院,正在进行相关项目建设。昨日,省政协主席杨松专程赴武汉市新洲区进行视察。 杨松视...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477) 评论(0)

  • 舌尖上的历史:宋代全民热爱下馆子

    一日三餐在宋代才普遍起来(但也有部分人家只吃二餐),这只有在农业产量大为提高、食物变得丰富并且有了夜生活之后,才可以实现的。 吃饱之后,人们便会追求吃得精致。宋人对于饮食是非常讲究的。富贵人...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72) 评论(0)

  • 古典文学才是网络小说的大IP

    从《芈月传》、《琅琊榜》、《如懿传》、《兰陵王》再到《锦绣未央》等,一批历史类网络小说近来成了热门IP,改编影视剧频掀“古风”热潮。近日,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的网络文学研讨会上,雷达、阎晶明、...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370) 评论(0)

  • 十句古语,阐释何为“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血脉流淌在中国人心中的生生不息的爱;是穿越血与火的洗礼;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取的力量之源。 以下十句古语是历代圣贤学者们关于“中国精神”的总结,...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425) 评论(0)

  • 杜牧为这位美女写了首长诗,但她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

    刚写下“张好好”三个字,年轻人英俊的脸上,已经满是泪水。这个名字一度让他热血沸腾,是他的最爱。现在他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纪念那段去而不返的岁月。...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805) 评论(0)

  • 跟道家学大气,跟佛家学静气,跟儒家学正气

    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气,所谓元气;中国人最重视的精神之一,也是气,所谓人活一口气。养气,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修养工夫。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大家,也无一不着力于养气工夫。主要养的气虽有差异,却都是根...

    经典文摘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66) 评论(0)

  • 秦始皇这么强,为何秦朝却这么短命?

    人类,有的时候聪明,有的时候傻,但始终在进化。历史有的时候是故事,有的时候是事故;历史不是镜子,是开了又落的花,朝花夕拾;重温故国、故城、故人,芳华刹那。——高晓松 (图)秦始皇(前259年...

    经典文摘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191) 评论(0)

  • 关于古诗词大赛证书邮寄及奖金发放的通知

    “心系祖国圆梦中华”2015青少年中华古诗词创作大赛颁奖盛典已于12月5日成功举办,所有到场出席颁奖盛典的获奖作者,获奖证书及获奖奖金已由大赛组委会现场颁发。其他部分未到场出席颁奖盛典的获奖作...

    国学资讯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513) 评论(0)

  • 庄子养生:精神的自由,齐物的境界

    庄周是战国时的文学家、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重要继承人,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从这点上说,庄子真是功不可没...

    道家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696) 评论(0)

  • 儒释道经典箴言名句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金刚经》 感悟:“如来”可理解为自己的本性和真心。这颗真心不是从什么地方来,也没有去什么地方,只是我们这颗纯朴的真心被世俗和自身的欲望...

    经典文摘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986) 评论(0)

  • 东晋皇帝皇后共吃“仙丹”:两人先后去世

    大臣们劝他,褚蒜子劝他,他都不听,反而认为吃得太少。不仅自己狂吃,还拉着皇后一起吃,到了365年正月,皇后王氏先死了。一个月后,他也中毒身亡。他活了25岁,只做了4年的皇帝。所以史称晋哀帝。 桓...

    文化杂谈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825) 评论(0)

  • 《二十四史》里最经典的话,值得细细思量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格,不同的诉求。对君子晓以大义,对小人用利益诱惑。对待不同的人,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经典文摘 发表于2022-05-17 阅读(612) 评论(0)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