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晖,字叔平,河南洛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元晖传
(1)元晖,字叔平,河南洛阳人也。祖深,魏恒、朔二州刺史。父翌,尚书左仆射。晖须眉如画,进止可观,颇好学,涉猎书记①。少得美名于京下,周太祖见而礼之,命与诸子游处,每同席共砚,情契甚厚。
(2)弱冠,召补相府中兵参军,寻迁武伯下大夫。于时突厥屡为寇患,朝廷将结和亲,令晖赍②锦彩十万,使于突厥。晖说以利害,申国厚礼,可汗大悦,遣其名王随献方物。俄拜仪同三司、宾部下大夫。保定初,大家宰宇文护引为长史,会齐人来结盟好,以晖多才辩,与千乘公崔睦俱使于齐。迁振威中大夫。武帝之垮突厥后也,令晖致礼焉。加开府,转司宪大夫。及平关东,使晖安集河北,封义宁子,邑四百户。
(3)高祖总百拼,加上开府,进爵为公。开皇初,拜都官尚书,兼领太仆。奏请决杜阳水灌三畤③原,溉舄卤④之地数千项,民赖其利。明年,转左武候将军,太仆卿如故。寻转兵部尚书,监漕渠之役。未几,坐事免。顷之,拜魏州刺史,颇有惠政。在任数年,以疾去职。岁怜,卒于京师,时年六十。上噬悼久之,救鸿护监护丧事。谧曰元。
【注释】①书记:指书籍、书犊等 ②赍:ji携带③畤:zhi土高出的地方。 ④岛卤:xilu盐碱地。
2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2分)
①周太祖见而礼之() ②晖说以利害()
23.下面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少得美名于京下”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元晖,字叔平,河南洛阳人也 B。于时突厥屡为寇患
C.晖说以利害 D。 若属皆且为所虏
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同席共砚 ,情契甚厚。
②遣其名王随献方物。
2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元晖不仅长相英俊,而且行为举止也很得体。
B.因为元晖可爱又善良,所以周太祖就让他陪伴自己的儿子。
C.因为元晖多才善辩,所以周太祖经常派他出使的任务。
D.元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显著,颇得皇上信赖。
26.请分别从文中三个段落中找出最能概括各自段落核心内容的词语填在下面空格中。(限4字内)(3分)
(1);(2)_;(3) 。
参考答案
22.(2分)(1)礼遇,以礼相待,有礼貌地对待等(2)劝说,说服
23.(2分)C
24.①(2分)(元晖与诸子)常常同席而眠一起磨砚写字,(彼此)很投合,感情深厚。
(或“情投意合”)
②(2分)(可汗)派遣他的名王跟随(元晖)来进献地方特产。(明显缺漏或错误1处扣0.5分)
25.(2分)B
26.(3分)(1)少得美名。(2)多才辩(3)颇有惠政
-
【诗句】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出处】唐·白居易《买花》 【翻译】这一丛深色的牡丹花价钱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赋税了。 【意思】深色花:大红花,这里指红牡丹。中人赋:中等人户缴纳的赋 税。此联的
-
罗洪先夜泊赤壁五百年来此胜游,水光依旧接天浮。徘徊今夜东山月,仿佛当年壬戌秋。有客得鱼来赤壁,无人载酒出黄州。吟成一啸江山寂,孤鹤横江掠小舟。作者简介 罗洪先(1504—1564年),字达夫,号念庵,
-
本草纲目石部石钟乳文言文 《本草纲目.石部.石钟乳》 作者:李时珍 释名 亦称留公乳、虚中、芦石、鹅管石、夏石、黄砂石。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
哦!你将那汕磨房、解典库,金银珠翠.田产物业,都将来典尽卖绝了
哦!你将那汕磨房、解典库,金银珠翠.田产物业,都将来典尽卖绝了 出自元代秦简夫的《杂剧·东堂老劝破家子弟》 楔子(冲末扮赵国器扶病引净扬州奴、旦儿翠哥上)(赵国器云)老夫姓赵,名国器,祖贯东平府
-
早在去年之前,我应该见过付秀莹两次。一次,也是最早,起码十年前了,完全不记得当时谁做的东,反正围着一张巨大的餐桌,一屋子都不怎么熟悉的人,远远地,隔着各种杯盘,付秀莹坐在那里,很少说话。虽然也没觉得怎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四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聊斋志异·青梅拼音版、聊斋志异·青梅注音版,欢迎阅读。聊斋志异·青梅注音版《 青qīng梅méi 》 白bái下xià程chéng生shēng性xìng磊lěi落luò , 不bù为
-
诫子书张之洞吾儿知悉:汝出门去国,已半月余矣。为父未尝一日忘汝。父母爱子,无微不至,其言恨不一日离汝,然必令汝出门者,盖欲汝用功上进,为后日国家干城之器,有用之才耳。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屡失腹地亦
-
高中文言文劝学 在高中的文言文中,劝学作为重要课程大家都了解吗?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中文言文劝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中文言文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
-
伊犁凿井 伊犁城中无井,皆汲水于河。一佐领①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②得活? “乃拔木就③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