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原文及译文解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1:29:31阅读:87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盎曰:"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淮南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袁盎谏曰:"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上弗用。淮南王益横。及柴武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上因迁之蜀,轞车传送。袁盎时为中郎将,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上弗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盎入,顿首请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卫不谨,故病死。"于是上乃解,曰:"将奈何?"盎曰:"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于是文帝立其三子皆为王。盎由此名重朝廷。

盎素不好晁错,及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晁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抵罪,诏赦以为庶人。吴楚反,闻,晁错曰:"夫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计谋。"人有告袁盎者,袁盎恐。上召袁盎入见,袁盎乃具言吴所以反状,以错故,独急斩错以谢吴,吴兵乃可罢。遂诛晁错。

吴楚已破,上更以元王①子平陆侯礼为楚王,袁盎为楚相。尝上书有所言,不用。后袁盎病免居家,梁王欲求为嗣,袁盎进说,其后语塞。梁王以此怨盎,曾使人刺盎。刺者至关中,问袁盎,诸君誉之皆不容口。乃见袁盎曰:"臣受梁王金来刺君,君长者,不忍刺君。然后刺君者十余曹,备之!"袁盎心不乐,家又多怪,乃之棓生所问占。还,梁刺客后曹辈果遮刺杀盎安陵郭门外。

太史公曰:袁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仁心为质,引义慷慨。遭孝文初立,资适逢世。时以变易,及吴楚一说,说虽行哉,然复不遂。好声矜贤,竟以名败。

【注】①"元王",即楚元王,其子为平陆侯刘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盎遂不谢谢:推脱。

B.绛侯得释,盎颇有力 有力:出了力

C.使吏案袁盎受吴王财物 案:查究

D.梁刺客......果遮刺杀盎安陵郭门外 遮:阻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及绛侯免相之国 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B.①上因迁之蜀,轞车传送 ②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C.①以不用公言至此 ②市人皆以嬴为小人

D.①专为蔽匿,言不反 ②如姬为公子泣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袁盎"引义慷慨"的一组是

①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②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

③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

④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

⑤袁盎具言吴所以反状,以错故

⑥梁王欲求为嗣,袁盎进说,其后语塞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③④⑥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为人敢言直谏,强调等级名分和"礼"的规范,不能骄矜无礼。他对绛侯和淮南王骄矜无礼的行为就感到不满并向孝文帝提出了谏言。

B吴楚叛乱后,晁错诬陷袁盎收受吴王财物,对叛乱知情不报。袁盎就向皇上说明了吴王谋反是晁错唆使的缘故,只有赶快杀掉晁错以示拒绝,吴军才可能停止。

C梁王想成为汉景帝的继承人,袁盎进言劝说,从此以后,这种议论便被中止,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曾经派人刺杀袁盎。

D司马迁认为,在孝文帝刚继位时,袁盎碰上了适宜的时代,才智得以施展。而时局在变动着,等到吴楚反叛时,他诛杀晁错的建议虽被采纳,但他已不再被重用。

答案

1.A。A项是道歉、谢罪。

2.A。A项两句都是动词"前往"和"到......去"的意思。B项第①句中"因"是副词于是、就。第②句中""因"是副词趁机,趁势。C项第①句中, "以"是连词因为。第②句中"以"是动词认为。D项第①句中,"为"是介词替。第②句中"为"是介词对、向。

3.B。第①句中袁盎认为绛侯"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是不应该的,劝说皇上注意君臣之礼。第②句中袁盎以诸侯太骄横必然会发生祸乱这个道理,劝说皇上适当削弱诸侯的力量。第③句中袁盎说,万一淮南王死于放逐途中,皇上就会被认为天下之大却容不得弟弟,以此劝说皇上不要因放逐淮南王而背上不义的罪名。第①②③句都能表明袁盎的"引义慷慨"。第④句仅是袁盎对孝文帝宽解、安慰之语。第⑤句从文中叙述的"盎素不好鼂错"、鼂错说"欲请治盎宜知计谋"的情况中可以看出袁盎与鼂错素有矛盾。"袁盎具言吴所以反状,以错故"这句话和鼂错的言论一样,是利用吴楚反叛这件事情来互相攻讦,并非"引义慷慨"。第⑥句是说梁王想成为汉景帝的继承人,袁盎进言劝说,从此以后,这种议论便被中止。但是袁盎进言劝说时是否"引义慷慨",并没有记载。因此第④⑤⑥句不能表明袁盎"引义慷慨"。

4.B.B项原文并未说明晁错的话有没有事实根据。

[参考译文]: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后侄吕禄的家臣。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的官。

绛侯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皇上对他非常恭敬,常常亲自送他。袁盎说:"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丞相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也不向他谢罪。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回到自己的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囚禁在监狱中,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淮南王来京朝见的时候,杀死了辟阳侯,他平时待人处事也相当骄横。袁盎劝谏皇上说:"诸侯骄横必然会发生祸患,可以适当地削减他们的封地。"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淮南王更加骄横。等到柴武太子准备造反的事被发觉,追查治罪,牵连到了淮南王,皇上便将他贬谪到蜀地去,用囚车传送。袁盎当时担任中郎将,便劝谏说:"陛下向来娇纵淮南王,不逐渐加以限制,以至落到了现在这种地步,如今又突然严惩他。淮南王为人刚直,万一在路上遇到风寒而死在半途中,陛下就会被认为以天下之大却容不得他,而背上杀死弟弟的恶名,到时怎么办呢?"皇上不听,终于那样办了。淮南王到了雍地就病死了,这个消息传来,皇上吃不下饭,哭得很悲哀。袁盎进入,叩头请罪。皇上说:"因为没有采用你的意见,所以才落得这样。"袁盎说:"皇上请自我宽心,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难道还可以追悔吗!再说陛下贬谪淮南王,是想让他的心志受些劳苦,使他改正过错,由于官吏护卫得不谨慎,所以他才病死。"于是皇上才感到宽解,说道:"那以后怎么办呢?"袁盎说:"淮南王有三个儿子,随您安排罢了。"于是文帝便把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而袁盎也因此在朝廷中名声大振。

袁盎向来不喜欢晁错,等到汉文帝去世,汉景帝继位,晁错当上了御史大夫,派官吏查核袁盎接收吴王财物的事,要按罪行的轻重给予惩罚。皇帝下诏令赦免袁盎为平民。

吴楚叛乱的消息传到京城,晁错说:"袁盎接收了吴王的许多金钱,专门为他隐瞒,说他不会反叛。现在反叛已成事实,我打算请求处治袁盎。他必当知道叛乱的阴谋。"有人将这件事告知了袁盎,袁盎害怕。皇上召袁盎进宫会见,袁盎就详细地说明了吴王谋反的情况,是因为晁错的缘故,只有赶快杀掉晁错来向吴王认错,吴军才可能停止。于是皇上就杀了晁错。

吴楚叛军已被攻破,皇上便把楚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改封为楚王,袁盎担任楚相。袁盎曾经上书进言,但未被采纳。后来袁盎因病免官,闲居在家,梁王想成为汉景帝的继承人,袁盎进言劝说,从此以后,这种议论便被中止。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曾经派人刺杀袁盎。刺客来到关中,打听袁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众人都赞不绝口。刺客便去见袁盎说:"我接受了梁王的金钱来刺杀您,您是个厚道人,我不忍心刺杀您。但以后还会有十多批人来刺杀您,希望您好好防备一下!"袁盎心中很不愉快,家里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怪事,便到棓(bèi)先生那里去占卜问吉凶。回家的时候,随后派来的梁国刺客果然在安陵外城门外面拦住了袁盎,把他刺杀了。

太史公说:袁盎虽然不好学,可是他善于领会贯通,他以仁爱之心为本体,常常称引大义,慷慨激昂。赶上汉文帝刚刚继位,他的才智恰好碰上了适宜的时代,因此能得以施展。时局不断地在变动,等到吴楚反叛时,建议诛杀晁错。虽然他的建议被采纳实行,然而他以后不再被朝廷所用。爱好名声夸耀才能,终于因为追求名声而招致祸患.

二: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 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 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而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示以为反,征系请室①,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淮南王长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袁盎谏曰:“诸侯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上弗用。淮南王益横。及棘蒲侯柴武太子谋反 事觉,治,连淮南王,淮南王征,上因迁之蜀,槛车传送。袁盎时为中郎将,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 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上弗听,遂行之。

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盎入,顿首请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

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毁名。”上曰:“吾高世行三者何事?”盎曰:“陛下居代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夫曾参以布衣犹难之,今陛下亲以王者修之,过曾参孝远矣。夫诸吕用事,大臣专制,然陛下从代乘六乘传驰不测之渊,虽贲、育②之勇不及陛下。陛下至代邸,西向让天子位者再,南面让天子位者三。夫许由③一让,而陛下五以天下让,过许由四矣。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卫不谨,故病死。”于是上乃解,曰:“将奈何?”盎曰:“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于是文帝立其三子皆为王。盎由此名重朝廷。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节选)

注:①请室:汉代囚禁官吏有罪者的牢狱。②贲(bēn)、育:战国时勇士。《尸子》云:孟贲,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兕虎。 《战国策》曰:夏育,叱呼骇三军。③许由:相传尧要让与君位,他逃至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其为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盎遂不谢

②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B.①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①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

②且陛下迁淮南王

D.①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②唯在陛下耳

9、下列各组中都能表明袁盎明义善谏的一组是

①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

②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

③盎遂不谢。

④唯袁盎明绛侯无罪。

⑤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

⑥盎入,顿首请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

⑦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毁名。

⑧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

A.①②③⑤⑦B.②④⑥⑦⑧C.①④⑤⑦⑧ D.②③④⑥⑧

10、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认为绛侯是机遇巧合偶获成功的功臣,不是国家的重臣。他有能力,却并没及时阻止诸吕为祸。

B.古代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绛侯和孝文帝都有做得失礼的地方。

C.在淮南王之死一事上,孝文帝后悔不听袁盎的多番力谏,以致酿成终生追悔莫及的憾事,只好将其三子皆立为王以补救过失。

D.袁盎虽出身卑微不堪,却最终成为名重一时的权臣。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4分)

⑵夫诸吕用事,大臣专制,然陛下从代乘六乘传驰不测之渊,虽贲、育之勇不及陛下。(6分)

参考答案

8、C

9、C

10、C

11、见下面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淮南王刘长进京朝见,杀了辟阳侯,举止骄横。袁盎劝谏皇上说:“诸侯太骄横,必然会发生祸乱,应该削减他的封地。”皇上不采纳他的意见。淮南王更加 骄横。等到棘蒲侯柴武的太子准备谋反的事被发觉,追查治罪,牵连到淮南王,淮南王被征召,皇上准备用囚车传送,把他放逐到蜀地去。袁盎当时担任中郎将,于 是进谏说:“您素来骄纵淮南王,不加一点限制,以至于落得现在这个地步,如今又突然地严惩他。淮南王为人刚愎,万一遭受风寒而死在道途上,您就竟成了拥有 广大的天下却不能容人,背上杀死弟弟的罪名,到时又怎么办呢?”皇上不听他,还是把淮南王放逐了。

淮南王到雍地就病死了。皇上听了这消息,不吃不喝,哭得很哀恸。袁盎进见,叩头请罪。皇上说:“正因为没采纳你的意见才到了这地步啊。”袁盎说:“皇上请 自我宽心些,这已是过去的事了,难道可以反悔吗?况且你有三样高出世人的行为,这事并不足以毁坏你的名声。”皇上说:“我高出世人的行为是哪三件呢?”袁 盎说:“您在代国的时候,太后曾经病了三年,您不曾合眼,也不曾解衣就寝,凡汤药不是您亲口尝过的,都不准奉给太后。曾参作为平民尚难做到这样,而您作为 君王却做到如此的地步,比起曾参的孝来那是超过得太多了。诸吕当权,大臣独断专行,然而您从代地坐了六乘车奔驰到这如不测之渊的京城来,就是孟贲、夏育那 样的勇士也比不上您。您到了代王官邸,面向西两次推让天子之位,面向南三次推让天子之位。许由只推让了一次,您却推让了天下五次,超过许由有四次之多啊! 况且您放逐淮南王,为的是要他劳苦心志,使他改过自新。是由于官吏护卫不够细心,所以他才病死了。”于是皇上才感到宽解,说道:“那以后怎么办呢?”袁盎 说:“淮南王有三个儿子,随您安排了。”于是文帝把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立为王。袁盎也因此在朝廷声名大振。

[参考译文]:

袁盎是楚地人,字丝。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当过吕后侄吕禄的家臣。等到汉文帝登上了皇帝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他做了中郎的官。

绛侯担任丞相,朝觐之后,便急急忙忙地走出朝廷,很是踌躇满志。皇上对他非常恭敬,常常亲自送他。袁盎说:"丞相如果对皇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臣下与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采取这种态度。"以后在上朝的时候,皇上逐渐威严起来,丞相也逐渐敬畏起来。过了不久,丞相怨恨袁盎说:"我与你的兄长袁哙有交情,现在你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也不向他谢罪。等到绛侯被免除了丞相的职位,回到自己的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发他谋反,囚禁在监狱中,皇族中的一些公侯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绛侯得以被释放,袁盎出了不少力。绛侯于是与袁盎倾心结交。淮南王来京朝见的时候,杀死了辟阳侯,他平时待人处事也相当骄横。袁盎劝谏皇上说:"诸侯骄横必然会发生祸患,可以适当地削减他们的封地。"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淮南王更加骄横。等到柴武太子准备造反的事被发觉,追查治罪,牵连到了淮南王,皇上便将他贬谪到蜀地去,用囚车传送。袁盎当时担任中郎将,便劝谏说:"陛下向来娇纵淮南王,不逐渐加以限制,以至落到了现在这种地步,如今又突然严惩他。淮南王为人刚直,万一在路上遇到风寒而死在半途中,陛下就会被认为以天下之大却容不得他,而背上杀死弟弟的恶名,到时怎么办呢?"皇上不听,终于那样办了。淮南王到了雍地就病死了,这个消息传来,皇上吃不下饭,哭得很悲哀。袁盎进入,叩头请罪。皇上说:"因为没有采用你的意见,所以才落得这样。"袁盎说:"皇上请自我宽心,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难道还可以追悔吗!再说陛下贬谪淮南王,是想让他的心志受些劳苦,使他改正过错,由于官吏护卫得不谨慎,所以他才病死。"于是皇上才感到宽解,说道:"那以后怎么办呢?"袁盎说:"淮南王有三个儿子,随您安排罢了。"于是文帝便把淮南王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而袁盎也因此在朝廷中名声大振。

袁盎向来不喜欢晁错,等到汉文帝去世,汉景帝继位,晁错当上了御史大夫,派官吏查核袁盎接收吴王财物的事,要按罪行的轻重给予惩罚。皇帝下诏令赦免袁盎为平民。

吴楚叛乱的消息传到京城,晁错说:"袁盎接收了吴王的许多金钱,专门为他隐瞒,说他不会反叛。现在反叛已成事实,我打算请求处治袁盎。他必当知道叛乱的阴谋。"有人将这件事告知了袁盎,袁盎害怕。皇上召袁盎进宫会见,袁盎就详细地说明了吴王谋反的情况,是因为晁错的缘故,只有赶快杀掉晁错来向吴王认错,吴军才可能停止。于是皇上就杀了晁错。

吴楚叛军已被攻破,皇上便把楚元王的儿子平陆侯刘礼改封为楚王,袁盎担任楚相。袁盎曾经上书进言,但未被采纳。后来袁盎因病免官,闲居在家,梁王想成为汉景帝的继承人,袁盎进言劝说,从此以后,这种议论便被中止。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曾经派人刺杀袁盎。刺客来到关中,打听袁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众人都赞不绝口。刺客便去见袁盎说:"我接受了梁王的金钱来刺杀您,您是个厚道人,我不忍心刺杀您。但以后还会有十多批人来刺杀您,希望您好好防备一下!"袁盎心中很不愉快,家里又接二连三地发生了许多怪事,便到棓(bèi)先生那里去占卜问吉凶。回家的时候,随后派来的梁国刺客果然在安陵外城门外面拦住了袁盎,把他刺杀了。

太史公说:袁盎虽然不好学,可是他善于领会贯通,他以仁爱之心为本体,常常称引大义,慷慨激昂。赶上汉文帝刚刚继位,他的才智恰好碰上了适宜的时代,因此能得以施展。时局不断地在变动,等到吴楚反叛时,建议诛杀晁错。虽然他的建议被采纳实行,然而他以后不再被朝廷所用。爱好名声夸耀才能,终于因为追求名声而招致祸患.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关政之恶

    作者: 淮南 【本书体例】 徐树丕徐树丕,字武子,号活埋庵道人,长洲(今江苏苏州

  •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出处】唐·刘禹锡《乌衣巷》。【意思翻译】王谢:指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此联的意思是:从前在王导、谢安等豪门厅堂前飞来飞去 的燕子,如今却飞进普通人家里垒

  •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吾告堵敖以不长

    出自先秦屈原的《天问》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 黄汝亨《玉版居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黄汝亨:玉版居记 黄汝亨锺陵民俭,境以内,山川城廓半萧瑟,绝少胜地可眺览。独城南山寺名福胜者,去城里许,径窅而僻,都无市喧,惟是苔衣树色相映,寺殿亦净敞可望。前令于此集父老或诸生五六辈,说约讲艺。而寺

  • “封建制五刑”指的是哪些刑罚

    “封建制五刑”指的是哪些刑罚封建制五刑,第一次被确定是在隋朝的《开皇律》中,包括笞、杖、徒、流、死五种基本的法定刑罚。笞刑始于战国时期,是用法定规格的荆条责打犯人臀或腿的刑罚。笞刑分五等,一等十下,依

  •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兀的不是头鸡叫?小二哥,你起来,收拾冢火,我去了也

    兀的不是头鸡叫?小二哥,你起来,收拾冢火,我去了也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朱砂担滴水浮沤记》 楔子(冲末扮孛老同正末王文用、旦儿上)(孛老诗云)急急光阴似水流,等闲白了少年头。月过十五光明少,人

  • 李白《清平调·其三》: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清平调·其三 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栏杆。 【简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

  • “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为司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张华,字茂先,晋惠帝时为司空。于时燕昭王墓前,有一斑狐,积年能为变幻。乃变作一书生,欲诣张公。过问墓前华表曰:“以我才貌,可得见张司空否?”华表曰:“子之妙解,无

  • 还嗟绝机叟,白首汉川阴。

    出自唐代崔湜的《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丞相登前府,尚书启旧林。式闾明主睿,荣族圣嫔心。川狭旌门抵,岩高蔽帐临。闲窗凭柳暗,小径入松深。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吟。兰迎天女佩,竹碍侍臣簪。宸翰三光烛,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