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原文及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1:20:58阅读:463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注:①左光斗(1575~1625)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明朝官员,是史可法的老师。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下狱,死。弘光时平反,谥为忠毅。

②史可法(1601年~1645年),明末政治家,军事家。字宪之,祥符人(今河南开封),东汉溧阳侯史崇第四十九世裔孙,其师为左光斗。明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因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南明朝廷谥之忠靖。清高宗追谥忠正。

1、先君子:作者对其已过世的父亲方仲舒的称呼。

2、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方。

3、从数骑:几个骑马的随从跟着。微行:穿着平民衣服出行。

4、庑:廊下小屋。生:指书生。

5、解貂:脱下貂皮裘。

6、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崇祯迸士,南明时任兵部尚书大学士,清军入关时镇守扬州,公元1645年4月25日城破,殉难。

7、瞿然:惊视的样子。

8、面署第一:当面批为第一名。

9、厂狱:明代特务机关东厂所设的监狱。

10、逆阉:叛逆的太监,这里指魏忠贤。

11、防伺:防范看守。

12、炮烙:用烧红的铁来炙烧犯人的一种酷刑。

13、长镬:一种长柄的掘土工具。

14、眥:眼眶。

15、昧:不明事理。

16、构陷:诽谤陷害。

阅读试题练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微指左公处 微:暗暗地

B、及左公下厂狱 及:等到

C、或劝以少休 少:稍微

D、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 造:建造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①久之,闻左公被炮烙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①则席地倚墙而坐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乃奋臂以指拨眦 ②皆以美于徐公

D、①皆铁石所铸造也 ②某所而母立于兹

10、下面各组内容,都能直接表现左光斗“刚毅爱才”的是(3分)( )

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②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③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④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

⑤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⑥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记叙以左光斗与史可法的关系为线索,循序渐进,脉络分明,标题为《左忠毅公逸事》,表明了作者对左光斗是怀有敬意的。

B、文中写左、史相见,史遭怒斥的情况,更能突出左光斗忠贞气节,反衬了史可法的胆小怕事。

C、末段点明所叙“逸事”的来源,既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也使全文首尾呼应。

D、文中提到史可法为讨“流贼张献忠”而刻苦治军的事例,是为了体现左光斗对史可法产生的影响。

1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史 公 治 兵 往 来 桐 城 必 躬 造 左 公 第 候 太 公 太 母 起 居 拜 夫 人 于 堂 上 余 宗老 涂 山 左 公 甥 也 与 先 君 子 善 谓 狱 中 语 乃 亲 得 之 于 史 公 云。

13、翻译下面语句(5分)

①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3分)

②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2分)

参考答案:

8、【D】造:到……去

9、【B】连词,都是表修饰。(A.音节助词,不译/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①介词,用/动词,认为; D.助词,所字结构/名词,处所)

10、【A】①爱才;②得才后的惊奇;④⑤刚毅;③⑥是说史可法。

11、【B】 “反衬了史可法的胆小怕事”说法不妥

12、断句(3分):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说明:每错3处扣1分,多段漏段错段都算错。“谓狱中语”后不断亦可)

13、翻译(5分)①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3分 “碌碌”、“惟”各1分,句意1分)

②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老师呀!( 2分 “上、下”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先父曾经说,同乡先辈左忠毅公在京都附近任学政。一天,刮风下雪特别寒冷,带着几个骑马的随从外出,私行察访走进一座古庙。到了堂下小屋里见一个书生趴着桌子睡着了,文章刚成草稿。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裘衣盖在书生身上,并给他关好门。左公向庙里的和尚了解这个书生,原来就是史可法。等到考试,吏官叫到史可法的名字,左公惊喜地注视着他,他呈上试卷,就当面批点他是第一名。又召他到内室,让他拜见了左夫人,并对夫人说:“我们的几个孩子都平庸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了。”

等到左公被送进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守在监狱的大门外边。可恶的太监防范窥伺很严,即使左家的佣人也不能靠近。过了好久,听说左公受到炮烙酷刑,不久就要死了,史可法拿出五十两银子,哭泣着跟看守商量,看守受感动了。一天,看守让史可法换上破旧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用手拿着长锹,装作打扫卫生的人,把史可法引进牢房。暗暗地指点左公待的地方,只见左公靠着墙坐在地上,脸和额头烫焦溃烂不能辨认,左边膝盖往下,筋骨全部脱落了。史可法走上前去跪下,抱着左公膝盖就哭泣起来。左公听出是史可法的声音,可是眼睛睁不开,于是奋力举起胳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恼怒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可你来到我这里!国家的事情败坏到了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我已经完了,你又轻视自己不明大义,天下事谁能支持呢?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到坏人捏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地上刑具,做出投打的样子。史可法闭着嘴不敢出声,快步地出来。后来史可法常常流着泪讲述这件事给别人听,他说:“我老师的肝肺,都是铁石所铸造出来的。”

崇祯末年,张献忠在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活动。史可法凭着凤阳、庐州道员的身份奉命防守御敌。每次有警报,就几个月不能上床睡觉,他让士兵轮番休息,可是自己在帐篷外边坐着。挑选了强健的士卒十人,命令二人蹲坐着,自己用背靠着他们,过了一更就轮番替换一次。每到寒冷的夜晚站立起来,抖动自己的衣裳,铠甲上的冰霜散落下来,发出金属般响亮的声音。有人劝他稍微休息一下,他说:“我对上怕辜负朝廷,对下怕愧对我老师呀!”

史可法指挥军队,往来于桐城。一定亲自到左公府第向太公、太母请安,并到厅堂上拜见左夫人。我本家的老前辈涂山,是左公的外甥,他和先父很要好,说左公在监狱里对史可法讲的话,是亲耳从史可法那里听到的。

背景:

《左忠毅公逸事》所处时期,正是宦官干预朝政,为祸愈演愈烈,魏忠贤设东厂,假借皇帝命令逮捕朝廷官员,排除异己,左光斗当时就站在反阉党斗争的最前列,并因此被害下狱而死。左,指左光斗。忠毅公是他死后由朝廷追赠的谥号。封建社会凡朝廷大臣或社会知名人士死后,根据他生前的表现和贡献朝廷给予“谥号”。《左忠毅公逸事》的“逸事”写的是为正史书所不记载的事,也就是散失了的事迹。这些事迹一般比较琐碎,但能说明被记者的品质、性格等。

赏析:

《左忠毅公逸事》记述了左光斗不为世人所知的几件逸事,赞美了左光斗知人的卓见和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生死荣辱的品格。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塑造了左光斗这一动人的形象,体现了方文“雅洁”的特点。文章记事不杂,用笔精细,故而人物形象十分丰满。写左光斗、史可法狱中相见一段,尤为大气凛然。

文章的开篇就充满传奇色彩温情脉脉作者从记述左光斗与年轻书生史可法的偶遇写起:时任京畿学政的左光斗,风雪严寒之日,微服出行进入一座古寺,看见一个书生正在厢房伏案睡觉;左光斗阅读了书生的文章草稿,就脱下自己的貂皮外衣给书生盖上,又给关上门……既形象表现了左光斗的“伯乐”精神:求贤若渴,善于发现人才,赏识人才,爱护人才,又为下文史可法不忘师恩,不违师训作伏笔。

第二段是全文的重点,写得惊心动魄,感人至深。“及左公下厂狱”,一笔带过左光斗因弹劾魏忠贤而蒙冤入东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道出史可法对老师的深切关注,这一短句,墨如金,剪裁得当。“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史可法再也无法忍耐,只得“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对狱卒啖之以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得以乔装成“除不洁者”潜入门禁森严的监牢。突出表现左光斗的舍生命、为大义、刚强不屈的崇高品格,则是浓墨重彩,活灵活现:只见左光斗“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令人不难想象左光斗在东厂狱中遭受何等非人的酷刑!一个“倚”,一个“坐”两个动词,活现了左光斗的“一息尚存,决不屈服”的精神。左光斗被折磨得“面额焦烂不可辨”,“目不可开”,但当他听出史可法的声音时,竟然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如炬:这一事迹,典型地表现了左光斗的坚强毅力和顽强斗志!对前来探监的史可法的不仅有一番“怒曰”:“不识大体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而你还到这里来!国家之事糜烂到如此地步,老夫此身已经罢了,你要还这样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还不赶快离去,难道等着奸人编造罪名来陷害你?我现在就扑杀你!”,而且有“过激举动”:“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如此神情激愤,言辞严厉,慷慨激昂既体现了对逆阉的仇恨,更体现了对寄予殷切厚望的学生的挚爱——爱之深,责之切!左光斗的良苦用心是通过这样的“当头棒喝”,让史可法不要感情用事,要清醒地认识目前国家的形势和自己的处境,要以天下为己任、当国家的“中流砥柱”!一位受尽酷刑、生命危在旦夕的人,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天下事谁可支柱者?”读此,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真真催人潸然泪下!大义凛然的人物形象,顶天立地!史可法的切身感受凝聚为一句“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字字千钧,掷地有声,有力地彰显了左光斗的耿耿丹心、铮铮铁骨!这里,既与第一段中“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相呼应,又为第三段表现史可法忠于国事职守作铺垫。

第三段主要以一个细节——”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表现史可法治军的勤于职守和身先士卒。这正是得益于左光斗老师言传身教。“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史可法的这句心里话就是明证。第四段简叙史可法在带兵期间,凡到桐城,必定亲自到左公第,问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表明史可法尊师如父、对恩师永志不忘的深情厚谊。这些,不仅表现了史可法的爱国精神和尊师情操,更是从侧面衬托他的恩师左光斗的人物形象。左公确有知人之明,对史可法确实是没有“看走眼”;有其师必有其弟子,学生的所作所为,正是恩师言传身教的结果!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廉政用典名句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等文中引用 ■解读 “必先”与“而后”两相对比,把孰因孰果表达得一目了然,习近平同志正是借此阐明“腐败规

  • 历史上孙权的皇后是谁 孙权为什么临死时才立皇后

    孙权,也是一个可以被称为一代英主的皇帝,他年纪轻轻就执掌江东,把江东发展起来,联合蜀汉抗击曹魏。只不过,东吴除了孙权和自己的父兄三个人算是厉害人物之外,他的后代们就没有一个有什么出息了。孙权死后,东

  • 送胡叔才序的文言文阅读答案与译文

    送胡叔才序的文言文阅读答案与译文   王安石  叔才,铜陵大宗,世以赀名。子弟豪者驰骋渔弋为己事,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先时,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之产,卒无就。邑豪

  • 妇人上城乱招手,夫婿不闻遥哭声。

    出自唐代李廓的《杂歌谣辞。鸡鸣曲》 星稀月没上五更,胶胶角角鸡初鸣。征人牵马出门立,辞妾欲向安西行。再鸣引颈檐头下,月中角声催上马。才分地色第三鸣,旌旗红尘已出城。妇人上城乱招手,夫婿不闻遥哭声。长恨

  • 任用谗夫不能制

    任用谗夫不能制 出自先秦佚名的《成相杂辞》 请成相。 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 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何伥伥。 请布基。 慎圣人。 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 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 反其

  • 天净沙·秋思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注释1、枯藤:枯萎的枝蔓。2、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黄昏。3、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

  • 想从前错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处

    出自元代宫天挺的《杂剧·严子陵垂钓七里滩》 第一折某姓严名光,字子陵,本贯会稽严州人也。自幼年好游玩江湖,即今在南阳富春山畔七里滩,钓鱼为生。方今王新室在位,为君一十七年,灭汉宗一万五千七百余口,绝刘

  • 《李之仪卜算子》注释、翻译、赏析

    李之仪 名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导读】 李之仪(1035—1117),北宋婉约派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又称姑溪老农, ">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 《长安何如日远》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长安何如日远 原文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①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流涕③。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④问明帝:“汝意谓⑤长安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