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教化,国家之急务也,而俗吏慢之”原文及译文解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1:18:58阅读:160

教化,国家之急务也,而俗吏慢之;风俗,天下之大事也,而庸君忽之。夫惟明智君子,深识长虑,然后知其为益之大而收功之远也。光武遭汉中衰,群雄麋沸,奋起布衣,绍恢前绪,征伐四方,日不暇给,乃能敦尚经术,宾延儒雅,开广学校,修明礼乐。武功既成,文德亦洽。继以孝明、孝章,遹追先志,临雍拜老,横经问道。自公卿、大夫至于郡县之吏,咸选用经明行修之人,虎贲卫士皆习《孝经》,匈奴子弟亦游大学,是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

其忠厚清修之士,岂唯取重于缙绅,亦见慕于众庶。愚鄙污秽之人,岂唯不容于朝廷,亦见弃于乡里。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及孝和以降,贵戚擅权,嬖幸用事,赏罚无章,贿赂公行,贤愚混淆,是非颠倒,可谓乱矣。然犹绵绵不至于亡者,上则有公卿、大夫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李膺之徒面引廷争,用公义以扶其危,下则有布衣之士符融、郭泰、范涝、许邵之流,立私论以救其败。是以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至有触冒斧钺,僵仆于前,而忠义奋发,继起于后,随踵就戮,视死如归。夫岂特数子之贤哉,亦光武、明、章之遗化也!当是之时,苟有明君作而振之,则汉氏之祚犹未可量也。不幸承陵夷颓敝之余,重以桓、灵之昏虐:保养奸回,过于骨肉;殄灭忠良,甚于寇雠;积多士之愤,蓄四海之怒。于是何进召戎,董卓乘衅,袁绍之徒从而构难,遂使乘舆播越,宗庙丘墟,王室荡覆,烝民涂炭,大命陨绝,不可复救。然州郡拥兵专地者,虽互相吞噬,犹未尝不以尊汉为辞。以魏武之暴戾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蓄无君之心久矣,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由是观之,教化安可慢,风俗安可忽哉!

(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八》)

【注】①遹:yù,遵循。②烝:zhēng,众多。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俗吏慢之慢:傲慢,不敬

B.乃能敦尚经术 乃:却,竟然

C.上则有……之徒面引廷争引:揭发,检举

D.岂特数子之贤哉特:仅仅,只是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用来说明教化是国家“急务”的一组是(3分)

①光武遭汉中衰,群雄糜沸②足以教立于上,俗成于下

③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④是以政治虽浊而风俗不衰

⑤加有大功于天下⑥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A.①②③B.①②⑤C.③④⑥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化是国家的紧要任务,风俗是天下的大事。只有圣明智慧的君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会明白重视教化、匡正风俗的益处和功效。

B.在群雄蜂起、天下大乱的背景下,汉光武帝却能凭一介平民之力,奋发起兵,恢复祖先的事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教化的作用。

C.孝和帝以后,贵戚专权,朝政腐败。面对混乱局势,志士仁人坚守道义,勇于赴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保证了东汉王朝不至倾覆。

D.虽然汉室衰徽,但如果有明君发奋振作,那么汉朝的福运仍然不可估量。可惜桓帝和灵帝昏庸暴虐,人心离散,王朝的灭亡就不可避免了。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武功既成,文德亦冷《(3分)

(2)其忠厚清惨之士,岂唯取重于缙绅,亦见慕于众庶。(3分)

(3)然州郡拥兵专地者,虽互相吞噬,犹未尝不以尊汉为辞。(3分)

参考答案

9.A(慢:怠慢,懈怠)

10.C(①介绍光武帝起兵时面临的局势;⑤是介绍曹操立下的功劳)

11.B(曲解文意,原文是说光武帝在征战中依然能够重视教化)

12.(1)军事上的功业已经建立,教育和感化的德政也普遍推行开了。(“既”1分,“洽”1分,句意1分)

(2)那些忠诚、厚道、清正、有修养的人,哪里只是受到官员们的尊重,也被百姓仰慕。(“其”1分,“见……于……”1分,句意1分)

(3)然而各州郡掌握军队、占据地盘的人,虽然互相吞并,但还没有不以尊崇汉朝为理由的。(“吞噬”1分,“辞”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教化是国家的紧要任务,而俗吏却对此怠慢;风俗是天下的大事,而庸君却对此疏忽。只有明智的君子,经过深思熟虑,然后才知道它们的益处之大、功效深远。汉光武帝遭逢汉朝中期衰落,群雄蜂起,他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奋发起兵,继承恢复祖先的事业,征伐四方,终日忙碌,没有空闲,却能够推崇儒家经典,以宾客之礼延聘儒家学者,大力兴办学校,昌明礼乐。军事上的功业已经建立,教育和感化的德政也普遍推行开了。接着是明帝、章帝,遵循先辈的遗愿,亲临太学拜访有学问的长者,手拿经典向他们请教。上自公卿、大夫,下至郡县官吏,全都选用熟悉儒家经典、品行端正的人,即便是虎贲卫士也都学习《孝经》,匈奴贵族的子弟们也要到国家设立的太学游学。因此,教化确立于朝廷,风俗形成于民间。那些忠诚、敦厚、清正、有修养的人,哪里只是受到官员们的尊重,也被百姓仰慕。那些愚蠢卑鄙、邪恶下流之徒,岂止是不被朝廷容纳,也被乡邻鄙弃。自从夏、商、周三代灭亡之后,教化风俗之好,还没有像东汉那样兴盛过。到汉和帝以后,皇亲国戚独揽大权,奸佞小人得势妄行,赏罚没有标准,贿赂之风公然流行,贤良愚劣混淆不清,是非颠倒,可以说是混乱啊!然而东汉朝廷仍然能够延续,不至于灭亡,原因在于上有公卿、大夫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李膺等人敢于当面检举、争辩,用公正的道义扶持危局;下有身为平民的符融、郭泰、范滂、许邵之辈,形成民间的舆论来挽救颓败的形势。

所以,国家朝政虽然污浊,可是社会正气却没有衰微,直至有人敢于冒着杀头的危险,前面的人倒下了,而人们的忠义之心更加激奋,在后面紧紧跟随,虽然紧跟着被杀,他们仍然视死如归。哪里只是这几个人(本身)贤德,也是汉光武帝、明帝、章帝留下的教化之功啊!在那时,如果有贤明的君主发奋振作,则汉朝的福运仍然不可估量。不幸的是,国家经受衰败、凋敝之后,又加上桓帝、灵帝昏庸暴虐:袒护姑息奸佞小人,胜过骨肉之亲;屠杀忠良之士,比对待仇敌还厉害;积累了众多士人的愤怒,汇集了天下的愤怒。于是何进从外地召来了军队,董卓乘机夺权,袁绍等人以此为借口向朝廷发难,使得皇帝流亡,宗庙荒废,王室倾覆,百姓遭殃,汉朝的命运终结,无法挽救。然而各州郡掌握军队、占据地盘的人,虽然互相吞并,但还没有不以尊崇汉朝为理由的。以魏武帝曹操的残暴强横,加上在世人面前建立了大功,他存下取代君王的野心已经很久了,可直至去世都不敢废掉汉朝皇帝而由自己取而代之,难道是他没有做皇帝的欲望?不过是畏惧名声(不好)和道义(不合)而克制自己罢了。由此看来,教化怎么可以轻视,风俗又怎么可以忽略!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是真是假 历史上真有秋香其人吗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来源: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那么此故事从何而来?秋香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原来,唐伯虎点秋香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笔记体小说中。明代小说家王

  • 半间半界

    半间半界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半间半界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半间半界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①翻②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解】 ①文翁:汉景时为

  • 润屋必能知早散,辉山应是不轻沽

    润屋必能知早散,辉山应是不轻沽 出自唐代李咸用的《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为儒自愧已多年,文赋歌诗路不专。肯信披沙难见宝,只怜苫草易成编。燕昭寤寐常求骏,郭隗寻思未是贤。且固初心希一试,箭穿正鹄岂无

  • 八音迭奏

    八音迭奏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八音迭奏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八音迭奏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三三五五

    三三五五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三三五五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三三五五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 尔乃食举《雍》彻,太师奏乐,陈金石,布丝竹,钟鼓铿鍧,管弦烨煜

    出自两汉班固的《东都赋》 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乌睹大汉之云为乎?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由数期而创万代,盖六

  • 呀!这早晚还是午时也

    出自元代李直夫的《杂剧·张天师断风花雪月》 第一折(冲末扮陈太守领张千上)(陈太守诗云)农事已随春雨办,科差犹比去年稀。小窗睡彻迟迟日,花落闲庭燕子飞。老夫姓陈,双名全忠。由进士及第,随朝数载。谢圣恩

  • 《和叔夏水仙时见於宣卿坐上叔夏折一枝以归八》鉴赏

    【原题】:和叔夏水仙时见於宣卿坐上叔夏折一枝以归八绝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