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囿”原文及译文赏析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
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1.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杀其麇鹿者如杀人之罪——如:如同、等于
B.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阱:陷阱,比喻诱人犯罪
C.雉兔者往焉——焉:兼词,予彼
D.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禁:禁忌
2.下列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B.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是以后世无传焉
C.民犹以为大,何也/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D.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若是其大乎
3.本段的主旨是什么?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注释] ①囿:古代畜养禽兽的园林。
4.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在文献上有说文王有七十里的园林,百姓还觉得小了。
B.“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这正体现了孟子的以民为本的政治主张内容。
C.“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孟子指出齐宣王所占有园林是不能与民共用的,所以民认为太大了原因。
D.“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形象的写出齐宣王所占的园林象陷阱一样百姓不敢靠近,暗示了齐宣王的治国策略是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5.本段孟子告诉的是什么道理?
答案:
1.D
2.B
3.主旨:与民同乐,即与老百姓利益一致,不把自己的享乐建立在对百姓的侵害之上。论证方法:对比文王与齐王的不同做法,由此造成百姓的不同反应。
4.D
5.孟子告诉齐宣王要实行“以民同乐”的亲民政策,只有与民共同富有大自然,拉近百姓距离,才会得到百姓支持。
【译文】
齐宣王问道:“文王的园林有七十里见方,有这事吗?”孟子答道:“在文献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问:“竟有这么大吗?”孟子说:“百姓还觉得小了呢。”宣王说:“我的园林四十里见方,百姓还觉得大,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园林七十里见方,割草砍柴的可以去,捕鸟猎兽的可以去,是与百姓共同享用的,百姓认为太小,不也是很自然的吗?我初到齐国边境时,问明了齐国重要的禁令,这才敢入境。我听说国都郊区之内有个园林四十里见方,杀了其中的麋鹿,就如同犯了杀人罪;这就像是在国内设下了一个四十里见方的陷阱,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是应该的吗?”
-
梦见逝者,五行主水,得此梦,乃是身边小人颇多之预兆,凡事应明察秋毫,不可与他人间针锋相对,如因小事引来纠葛,财运更有不利之意,冬天梦之吉利,春天梦之不吉利。
-
《宿建德江》 作者: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诗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
梦见吃米糕,得此梦,身边多有贵人相助,彼此间真诚相处,财运可得改善之意,多为吉兆,求财之人善与他人交涉,事业可得提升。如做此梦,虽聪明伶俐,然则做事应换位思考,不可与他人间大打出手,心中多有不安之感。
-
飘蓬薄幸郎 出自元代汤舜民的《【双调】对玉环带清江引 四景题诗》 郎上孤舟,片帆无计留。妾倚危楼,寸心无限愁。红雨打船头,苍烟迷渡口。 眼底阳关,今宵何处宿?梦里阳台,此情何日休?这番相思直恁陡
-
出自元代贾仲明的《杂剧·铁拐李度金童玉女》 第一折(老旦扮王母引外扮铁拐李上)(王母诗云)阆苑仙家白锦袍,海中银阙宴蟠桃。三更月下鸾声远,万里风头鹤背高。子童乃九灵大妙金母是也。为因蟠桃会上,金童玉女
-
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片咏梅、惜梅。前两句咏叹梅花的出类拔俗。它不同凡花,虽春未到却独自冲寒而开;它洁白似雪,但冰雪却不具备它那醉人的幽香。后两句惋惜梅花的孤独寂寞。它虽傲姿凌霜,暗香袭人
-
出自唐代来鹄的《圣政纪颂》 三皇不书,五帝不纪。有圣有神,风销日已。何教何师,生来死止。无典无法,顽肩奡比。三皇实作,五帝实治。成天造地,不昏不圯。言得非排,文得圣齿。表表如见者,莫若乎史。是知朴绳休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牛刀小试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牛刀小试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牛刀小试的出处、成语典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