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言文 > 高中文言文

“沈纮,字铭缜”原文及译文解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1-03 00:57:47阅读:925

沈纮,字铭缜,乌程人。父节甫,字以安。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礼部仪制主事,厉祠祭郎中。诏建祠禁内,令黄冠祝釐,节甫持不可。尚书高拱恚甚,遂移疾归。起光禄丞。会拱掌支部,复移疾避之。万历初,屡迁至南京刑部右侍郎。召为工部左侍郎,摄部事。御史高举言节甫素负难进之节,不宜一岁三迁。吏部以节甫有物望,绌其议。节甫连上疏请省浮费,核虚冒,上兴作,减江、浙织造,停江西瓷器,帝为稍减织造数。中官传奉,节甫持不可,且上疏言之。又尝献治河之策,语凿凿可用。父忧归,卒。赠右副都御史。天启初,纮

方柄用,得赐谥端清。

纮与弟演同登万历二年进士。纮改庶吉士,授检讨。累官南京礼部侍郎,掌部事。西洋人利玛窦入贡,因居南京,与其徒王丰肃等倡天主教,士大夫多宗之。纮奏:“陪京都会,不宜令异教处此。”识者韪其言。然纮素乏时誉。与大学士从哲同里闬,相善也。神宗末,从哲独当国,请补阁臣,诏会推。亓诗教等缘从哲意,摈何宗彦、刘一燝辈,独以纮及史继偕名上。帝遂用之。或曰由从哲荐也。疏未发,明年,神宗崩,光宗立,乃召纮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未至,光宗复崩。天启元年六月,纮始至。

故事,词臣教习内书堂,所教内竖执弟子礼。李进忠、刘朝皆纮弟子。李进忠者,魏忠贤始名也。纮既至,密结二人,乃奏言:“辽左用兵亟,臣谨于东阳、义乌诸邑及扬州、纮安募材官勇士二百余,请以勇士隶锦衣卫,而量授材官职。”进忠、朝方举内操,得淮奏大喜。诏锦衣官训练募士,授材官王应斗等游击以下官有差。纮又奏募兵后至者复二百余人,请发辽东、四川军前。诏从之。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再进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禁中内操日盛,驸马都尉王昺亦奉诏募兵,愿得帷幄重臣主其事。廷臣皆言纮与朝阴相结,于是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劾纮阳托募兵,阴藉通内。刘朝内操,纮使门客诱之。王昺疏,疑出纮教。阉人、戚畹、奸辅内外弄兵,长安片土,成战场矣。纮疏辨,因请疾求罢。帝慰留之。世扬等遂尽发纮通内状,刑部尚书王纪益疏劾纮,比之蔡京。纮亦劾纪保护熊廷弼、佟卜年、刘一谳等。诏两解之。未几,纪以卜年狱削籍,议者益侧目纮。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逾年卒。赠太保,谥文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B.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C.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D.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纮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纮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11.下列对文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祠是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东汉末,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

B.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明朝开国之初建都于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迁都北京后,南京就成为明朝的留都。

C.阁臣是明清大学士的别称。明代废除中书省及宰相等职,设立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等大学士。

D.锦衣卫指明朝的特务机构“东厂”,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纮出身士宦,父亲忠直。他父亲是进士出身,曾因反对在禁宫建祠的诏令,遭到尚书高拱记恨,但秉性不改,在朝中颇有雅望。

B.沈纮守职守责,拒绝异教。任职礼部侍郎期间,西洋人利玛窦在南京传播天主教,沈纮上书反对此事,得到了有识之士的支持。

C.沈纮交好宦官,升迁顺利。他在内阁讲授期间,巴结宦官魏忠贤、刘朝,因这二人的极力推荐而被封为太子太保,进入文渊阁。

D.沈纮曾受弹劾,但是职位稳固。他因与宦官刘朝关系较好,虽然受到朝臣的弹劾,但都能得到皇帝的保护,没有受到什么处罚。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中官传奉,节甫持不可,且上疏言之。又尝献治河之策,语凿凿可用。(5分)

(2)廷臣皆言纮与朝阴相结,于是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劾纮阳托募兵,阴藉通内。(5分)

参考答案

10.(3分)A【解析】大学士叶向高言:“纪纺交攻,均失大臣体。今以谳狱斥纪,如公论何?”朱国祚至以去就争,帝皆弗听。纺不自安,乃力求去。命乘传归。

11.(3分)D【解析】锦衣卫和东厂是明朝不同的两个机构,二者混为一谈了。

12.(3分)C【解析】魏忠贤和刘朝都是沈纮的弟子,说“巴结”不太准确;沈纮被封为太子太保,进入文渊阁也不是因为魏、刘二人极力推荐。

13.(10分)(1)(5分)宦官传承俸禄,沈节甫坚持不同意,并且上奏章劝谏此事。(沈节甫)又曾提出治理黄河的方案,意见切实,值得采用。(“可”“河”“凿凿”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5分)朝廷大臣都称沈纮与刘朝暗中勾结,因此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人弹劾沈纮表面上借口招募兵丁,暗中凭借此举与宦官勾结。(“阴”“阳”“藉”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参考答案

沈纮,字铭镇,乌程人。他的父亲沈节甫,字以安。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进士。授职为礼部仪制主事,历任祠祭郎中。诏令在禁宫建祠,让道士在里边祭祀祈福,沈节甫坚持不赞同。尚书高拱对他非常恼恨,于是他称病归乡。后起用为光禄寺丞。遏上高拱负责吏部,又称病回避他。万历初年,逐次升迁至南京刑部右侍郎。神宗召见并委任他任工部左侍郎,负责工部事务。御史高举称沈节甫一向负有缓进的节操,不应该一年三次升迁。吏部因为沈节甫有众望,否定了高举的提议。沈节甫接连上奏请求减少浮费、核查虚冒,阻止兴作,减少江浙的织造,停止江西的瓷器,神宗为此稍稍减少了织造的数额。宦官传承俸禄,沈节甫坚持不同意,并且上奏劝谏此事。又曾提出治理黄河的方案,意见切实,值得采用。他在父亲去世后回乡,至去世。赠封右副都御史。天启初年,沈纮刚刚任官,他的父亲被赐予端清的谥号。

沈纮与弟弟沈演同时考取万历二十年(1592)的进士。沈纮改任庶吉士,授职为检讨。官至南京礼部侍郎,负责礼部事务。西洋人利玛窦入京朝贡,于是居住在南京,与他的门徒王丰肃等人倡导天主教,士大夫中很多人信奉它。沈纮上奏称:“陪京是都会之地,不适宜让异教在此存在。”有识之人赞同他的劝谏。然而沈纮向来没有什么声誉。与大学士方从哲是小同乡,互相友善。神宗末年,方从哲单独执政,奏请补充内阁大臣,诏令公众推举。亓诗教等人遵循方从哲的心意排斥何宗彦、刘大广之流,唯独将沈纮和史继偕的姓名呈上。皇帝就任用了他们。有的人说是由方从哲推荐,奏疏没有下发。第二年,神宗逝世,光宗继住,这才召见沈纮任命他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还没有到任,光宗也逝世了。天启元年(1612)六月,沈纮才到任。

先例,词臣在内书堂做讲授,所教的宦官要行弟子之礼。李进忠、刘朝都是沈纮的弟子。李进忠是魏忠贤最初的姓名。沈纮到任后,与他们两人秘密结交,于是上奏称:“辽左的战事急迫,我在东阳、义乌等城邑以及扬州、淮安招募材官和勇士二百多人,请将勇士编入锦衣卫,而对材官依照才干授予官职。”李进忠、刘朝正好负责内宫事务,得到沈纮的奏疏,大为高兴。诏令锦衣官训练所招募的兵士,授予材官王应斗等人为游击以下不同级别的官职。沈纮又上奏招募了二百多名兵士,请求拨发到辽东、四川的军队中。诏令依从了。不久,加封他为太子太保,进入文渊阁,再晋升为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

禁官的练兵之事一天天兴盛,驸马都尉王昺也奉诏招募兵丁,希望得到朝廷中的重臣来主持这件事。朝廷大臣都称沈纮与刘朝暗中勾结,因此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人弹劾沈纮表面上借口招募兵丁,暗中凭借此举与宦官勾结。刘朝在宫中练兵,沈纮派门客诱惑他。王昺的奏疏,怀疑出自沈纮的教唆。宦官、外戚亲贵、奸邪辅臣在宫廷内外操练兵马,片土之地的京城,成了战场。沈纮上奏辩解,就请求因病罢职。皇帝抚慰、挽留他。惠世扬等人便详尽揭发了沈纮与宫内太监勾结的情况,刑部尚书王纪再上奏弹劾沈纮,将他与蔡京并论。沈纮也弹劾王纪保护熊延弼、佟卜年、刘一谳等人。皇帝两度颁诏化解此事。不久,王纪因为佟卜年的狱案被削夺官籍,议论的人更加对沈纮侧目而视。大学士叶向高上奏称:“王纪、沈纮互相攻击,都有失大臣的体统。现在因为刘一谳的微案贬责王纪,谈何公论?”朱国祚以辞职相争辨,皇帝都不听。沈纮自感不安,于是极力请求离去。皇帝令他乘驿车归乡。过了一年去世。赠封为太保,谥号文定。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醉乡记(清)戴名世

    昔众尝至一乡陬[1],颓然靡然[2],昏昏冥冥[3],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4],心为之荒惑[5],体力之败乱[6]。问之人:“是何乡也?”曰:“酣适之方[7],甘旨之尝[8],以徜以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四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我问你罗帏里书生有么?哎,你草庵中道童休唬

    我问你罗帏里书生有么?哎,你草庵中道童休唬 出自元代佚名的《杂剧·玉清庵错送鸳鸯被》 楔子(冲末扮李府尹引从人上,诗云)白发刁骚两鬓侵,老来灰尽少年心。等闲分食天家禄,但得身安抵万金。老夫姓李,

  • 文学创作的影响因素

    文学创作的影响因素 文学创作的双重属性,决定了文学创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既离不开作家个人的精神劳动,又是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发生的,同时,文学创作还依赖于一定的文学传统。影响文学创作的因

  • 洛阳女儿行王维原文翻译 洛阳女儿行赏析

    原文翻译洛阳有一位女子住在我家对门,正当十五六的芳年容颜非常美丽。她的丈夫骑一匹青白相间的骏马,马具镶嵌着珍贵的美玉。她的婢女捧上黄金的盘子,里面盛着烹制精细的鲤鱼。她家彩绘朱漆的楼阁一幢幢遥遥相望,

  • 《东征赋》赏析

      这篇征行赋作于汉安帝永初七年(公元113年),斯年班昭随儿子曹成(字子谷)去陈留赴任。本赋主要是抒写沿途的所见所感,注重四个方面:一是写离开京城的悲伤之情;当“去故就新”时,想到身寄异地,悲伤不已

  • 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猎

    出自两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亡是公听然而笑曰:“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夫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封疆画界者,非为守御,所以禁淫也。今齐列为东藩,而外私肃慎,捐国逾限,越海

  • 妙舞轻回拂长袖,高歌浩唱发清商。

    出自唐代吴少微的《古意》 洛阳芳树向春开,洛阳女儿平旦来。流车走马纷相催,折芳瑶华向曲台。曲台自有千万行,重花累叶间垂杨。北林朝日镜明光,南国微风苏合香。可怜窈窕女,不作邯郸娼。妙舞轻回拂长袖,高歌浩

  • 贤贤易色

    贤贤易色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贤贤易色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贤贤易色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缪昌期,字当时,江阴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缪昌期,字当时,江阴人。为诸生有盛名,举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年五十有二矣。张差梃击事,刘廷元倡言疯癫,刘光复和之,疏诋发讦者,谓不当诧之为奇货,居之为元功。昌期愤,语朝士曰:&l

相关栏目:
  • 文言文大全
  • 高中文言文
  • 初中文言文
  • 小学文言文
  • 古文观止
  • 清代散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