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谐之,豫章南昌人也”原文及译文赏析
胡谐之,豫章南昌人也。祖廉之,治书侍御史。父翼之,州辟不就。谐之初辟州从事主簿,临贺王国常侍,抚军行参军,晋熙王安西中兵参军,南梁郡大守。以器局见称。徙邵陵王南中郎中兵,领汝南大守,不拜。除左军将军,不拜。
世祖顿盆城,使谐之守寻阳城,及为江州,复以谐之为别驾,委以事任。文惠大子镇襄阳,世祖以谐之心腹,出为北中郎征虏司马,爵关内侯。在镇毗赞,甚有心力。建元二年,还为骁骑将军,转黄门郎,领羽林监。永明元年,转守卫尉。明年,加给事中。三年,迁散骑常侍,太子右率。
谐之风形瑰润,善自居处,兼以旧恩见遇,朝士多与交游。六年,迁都官尚书。上欲迁谐之,尝从容谓谐之曰:“江州有几侍中邪?”谐之答曰:“近世唯有程道惠一人而已。”上曰:“当令有二。”后以语尚书令王俭,俭意更异,乃以为太子中庶子,领左卫率。
谐之兄谟之亡,谐之上表曰:“臣私门罪衅,早备荼苦。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与今亡第二兄臣谟之衔戚家庭得蒙训长情同极荫何图一旦奄见弃放,吉凶分违,不获临奉,乞解所职。”诏不许。
八年,上遣谐之率禁兵讨巴东王子响于江陵,兼长史行事。为子响所败,有司奏免官,权行军事如故。复为卫尉,领中庶子。谐之有识计,每朝廷官缺及应迁代,密量上所用人,皆如其言,虞悰以此称服之。十年,转度支尚书。明年,卒,年五十一。赠右将军、豫州刺史。谥曰肃。
(节选自《南齐书·胡谐之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与今亡第二兄臣谟之衔戚家庭/得蒙训/长情同极荫/
B. 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与今亡第二兄臣谟之衔戚家庭/得蒙训/长情同极荫/
C. 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与今亡第二兄臣谟之衔戚家庭/得蒙训长/情同极荫/
D. 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与今亡第二兄臣谟之衔戚家庭/得蒙训长/情同极荫/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辟,指君主召见并授予其官职,它与文中的“徙”“出”“加”“赠”意思相同。
B. 永明元年,属于年号纪年法,古代纪年法还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等。
C. 禁兵,禁军,是封建时代直辖于帝王且担任护卫帝王或皇宫、首都任务的军队。
D. 谥,文中指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被加给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胡谐之亲情观念很重。胡谐之兄弟之间情感深厚,他的哥哥胡谟之去世之后,他向皇帝上表,提出辞职,皇帝没有准许。
B. 胡谐之不接受任命。他曾被任命为邵陵王南中郎中兵、汝南太守,又被任命为左军将军,他都因职位太低而没有接受任命。
C. 胡谐之受世祖器重。世祖担任江州刺史时用他作别驾,还把职任上的事委托给他;文惠太子镇守襄阳时,世祖把胡谐之当心腹看待。
D. 胡谐之很有见地。每当朝廷官员缺额应提拔或替代时,他就会暗中预测皇上想要任用的人,结果都像他所说的那样,虞悰很佩服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兼以旧恩见遇,朝士多与交游。(5分)
(2)为子响所败,有司奏免官,权行军事如故。(5分)
10.
【答案】C
【解析】原文标点:兄弟三人,共相抚鞠,婴孩抱疾,得及成人。长兄臣谌之,复早殒没。与今亡第二兄臣谟之衔戚家庭,得蒙训长,情同极荫。
11.
【答案】A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它与文中的‘徙’‘加’‘赠’意思相同”,错误。“辟”,指官府授予官职,而文中的“徙”是指调职;“出”是出京受任;“加”是指加官授职;“赠”指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
12.
【答案】B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B项,“他都因职位太低”于文无据。
13.
【参考答案】(1)加上因为与皇上有老交情而被厚待,所以朝中的官员大多同他交好往来。
(2)禁军被子响打败,(胡谐之)被有关官员上奏弹劾免官,暂代军事职务和以前一样。
【解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以”,“因为”;“见”,“被”;“遇”,“厚待”;“交游”,“交好往来”。第二句关键点:“为……所”,“被”;“权”,“暂代职务”;“如故”,“和以前一样”。
【参考译文】
胡谐之,是豫章南昌人。他祖父胡廉之,曾任治书侍御史。他父亲胡翼之,州里曾授予他官职他不就任。胡谐之起初被征作州从事主簿,临贺王国常侍,抚军行参军,晋煕王安西中兵参军,南梁郡太守。以才识气度而被人称道。徒邵陵王南中郎中兵,领汝南太守,没有接受任命。除授左军将军,没有接受任命。
世祖屯驻盆城时,派胡谐之守寻阳城,待到世祖为江州刺史时,又任用胡谐之作别驾,把职任上的事委托给他。文惠太子镇守襄阳时,世祖把胡谐之当心腹看待,让他出任北中郎征虏司马,进爵关内候。在镇治辅佐相赞,很有心力。建元二年,还京任骁骑将军,转黄门郎,领羽林监。永明元年,转守卫尉。第二年,加给事中。永明三年,迁散骑常侍,太子右率。
胡谐之风度潇洒形貌漂亮,很会为人,加上因为与皇上有老交情而被厚待,所以朝中的官员大多同他交好往来。永明六年,迁都官尚书。皇上想再提升胡谐之,曾经从容地对胡谐之说:“曾在江州共事的人中有几个侍中啊?”胡谐之回答说:“最近只有程道惠一个人。”皇上说:“应当让(侍中)有两个。”后来把这说给尚书令王俭听,王俭的意见是另外任职,于是就任用胡谐之做太子中庶子,领左卫率。
胡谐之的哥哥胡谟之死了,胡谐之上表奏道:“我私门的罪孽,早就经受了苦毒。兄弟三个人,共同生活互抚养,从婴孩时起经常患病,好不容易长大成人。大哥胡谌之,又早早去世。我和现在去世的二哥胡谟之在家中饱含忧伤,得蒙二哥的教训长大成人,那情感就像受到极大的荫庇一样。怎能想到突然弃舍,彼凶我吉互相离违,不能亲临侍奉,请求解除我的官职。”诏告不许。
永明八年,皇上派胡谐之率领禁兵到江陵讨伐巴东王子响,兼长史行事。禁军被子响打败,(胡谐之)被有关官员上奏弹劾免官,暂代军事职务和以前一样。再做卫尉,领中庶子。胡谐之(对于考核官吏)很有见解,每当朝廷官员缺额以及应提拔替代时,他暗中分析预测皇上要任用的人,都像他所说的那样,虞悰因此佩服他。永明十年,胡谐之转度支尚书。永明十一年逝世,终年五十一岁。追赠右将军、豫州刺史。谥号为肃。
-
【4687】智慧书:希伯来法文化经典之二(冯象译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47.2万字,2016年2月第1版,72元)△5部分:①约伯记;②诗篇;③箴言;④传道书;⑤雅歌。〇“谁就要当心,舌头莫沾
-
《新唐书柳浑列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原文: 柳浑,字夷旷,一字惟深,本名载,梁仆射惔六世孙,后籍襄州。天宝初,擢进士第,调单父尉,累除衢州司马。弃官隐武宁山。召拜监察御史,台
-
【生卒】:1002—1060【介绍】: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12岁随叔梅询学习,26岁以梅询的“门荫”,补太庙斋郎。不久,任桐城县主簿,调任河南县主簿。天圣九年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
-
花影宋代:苏轼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却教 一作:又教)译文及注释 译文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傍晚太阳下山
-
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出自宋代张炎的《疏影·咏荷叶》碧圆自洁。向浅洲远渚,亭亭清绝。犹有遗簪,不展秋心,能卷几多炎热。鸳鸯密语同倾盖,且莫与、浣纱人说。恐怨歌、忽断花风,碎却翠云千叠。回首
-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出自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
-
出自唐代杨谏的《长孙十一东山春夜见赠》 故人谢城阙,挥手碧云期。溪月照隐处,松风生兴时。旧林日云暮,芳草岁空滋。甘与子成梦,请君同所思。
-
我告了一个时辰假限,下山来辞别了母亲、哥哥,上山受死去也 出自元代秦简夫的《杂剧·宜秋山赵礼让肥》 第一折(冲末扮赵孝、正末赵礼抬老旦、卜儿上)(卜儿诗云)汉季生民可奈何,深山无处避兵戈;朝来试
-
清晓自倾花上露,冷侵宫殿玉蟾蜍 出自五代花蕊夫人的《宫词(梨园子弟以下四十一首一作王珪诗)》 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 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昆山。 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