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食菱原文、翻译及赏析_江盈科文言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标签: 小学文言文 写人 哲理 讽刺 故事《北人食菱》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北人食菱》注释
北人:北方人。
识:知道。
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席:酒席。
啖:吃。
并壳:连同皮壳。
或:有人。
曰:说。
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去:去除,去掉。
护:掩饰。
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并:一起。
欲:想要。
以:用来。
答:回答。
何:哪里。
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坐:因为,由于。
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北人食菱》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3.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不要去掩盖自己的短处,应实事求是。
《北人食菱》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
和孙珪秘丞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杜衍 hé sūn guī mì chéng 和孙珪秘丞lǎo lái kǎi fǎ bù rú chū,shì xiàng jiān qí xí cǎo
-
南北朝-谢灵运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差池燕始飞,夭袅柳始荣。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幽树虽改观,终始在初生。松茑欢蔓延,樛葛欣蔂萦。眇然游宦子,晤言时未并。鼻感改朔气,眼伤变
-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全文: 绀殿横江上,青山落镜中。 岸回沙不尽,日映水成空。 天乐流香阁,莲舟飏晚风。 恭陪竹林宴,留醉与
-
成语发音: 「guò ér néng gǎ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成语出处: 《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曰:
-
成语发音: 「xiǎo qì guǐ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一点一滴地积蓄钱的人或指吝啬鬼 成语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咱组长不是小气鬼,
-
出自唐代黄滔的《客舍秋晚夜怀故山》 寥寥深巷客中居,况值穷秋百事疏。孤枕忆山千里外,破窗闻雨五更初。经年荒草侵幽径,几树西风锁弊庐。长系寸心归未得,起挑残烛独踌躇。
-
成语发音: 「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ā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成语出处
-
推此而言,则盛衰吉凶,莫不存乎声音矣 出自两汉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夫治乱在政,而音声应之;故哀思之情,表于金石;安乐之象
-
出自唐代綦毋诚的《同韦夏卿送顾况归茅山》 谪宦闻尝赋,游仙便作诗。白银双阙恋,青竹一龙骑。先入茅君洞,旋过葛稚陂。无然列御寇,五日有还期。
-
天还没亮,布就起来了。 布给匠炉装上炭,点火,然后拉动风箱,眼见火旺起来了,这才夹了块铁板放进去。做完这些,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洗脸刷牙,填饱肚子后,布夹出那块红通通的铁板,放到匠墩上,拎起大铁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