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苏轼词翻译赏析: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笎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苏轼词作鉴赏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气候--“飞雪似杨花”.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惦念。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可是公务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这一段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结尾三句是说,妻子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
词中将“姮娥”与作者之妻类比,以虚衬实,以虚证实,衬托妻子的孤寂无伴;又以对比衬托法,通过描写双燕相伴的画面,反衬出天上孤寂无伴的姮娥和梁下孤寂无伴的妻子思情之孤苦、凄冷。这一高超的艺术手法,与上片飞雪与杨花互喻的手法一道,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魂。
-
红紫成泥泥作尘,颠风不管惜花人。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许春。
-
梦见印医,亲人会卧床不起。病人和久病痊愈的人梦见印医,病情会加重,或突然病倒。梦见与印医交谈,或向印医咨询,会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病人梦见和印医谈话,或请教印医,不久病情会好转。梦
-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①,同来何事不同归②?梧桐半死清霜后③,头白鸳鸯失伴飞④。 原上草,露初曦⑤,旧栖新垅两依依⑥。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释]
-
经典一词在古是指“经”和“典”。一般来说,“经”主要是南宋以后形成的“十三经”。是科举考试的基础内容。如果说经书用于立论,史书则是进行佐证,提供思路。
-
《凤栖梧》 年代:宋作者:柳永 蜀锦地衣丝步障。 屈曲回廊,静夜闲寻访。 玉砌雕阑新月上,朱扉半掩人相望。 旋暖熏炉温斗帐。 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 酒
-
寒窗灯尽月斜晖,佩马朝天独掩扉。清露已凋秦塞柳,白云空长越山薇。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
销薄春冰,碾轻寒玉,渐长渐弯。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学抚瑶琴,时时欲翦,更掬水鱼鳞波底寒。纤柔处,试摘花香满,镂枣成班。时将粉泪偷弹。记绾玉曾教柳傅看。算恩情相著,搔便玉体,归期暗
-
花边停骏马,柳外缆轻舟。湖内画船交,湖上骅骝骤。
-
日出入行 李白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 人非元气安能与之久裴回。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
-
扬州慢① 姜夔 淮左名都②,竹西佳处③,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④,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⑤,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⑥,算而今,重到须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