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浣溪沙》全诗赏析
作品赏析
【注释】:【注释】
①苏:即江苏苏州市。这里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
②“雪晴”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明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
“人饱”将使“我愁”消除。
③镊(niè):拔除。 霜须:白须。
【评解】
苏轼被贬到黄州,适逢天降大雪。本词即为此所作,表示对“雪兆丰年”的欣喜。
这首词以乐景写忧思,以艳丽衬愁情,手法奇特巧妙。全词境界鲜明,情思深婉,收到
了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穷而情无尽的艺术效果。
【集评】
《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抒发了关心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表现了内心深
处的忧虑。从艺术感受来看,上阕比较显露,下阕更为深婉,而上阕的情思抒发,似乎
在为下阕的无声形象作提示。这样,上下两阕的重点,就自然地都落在最末一句上,彼
此呼应,互为表里。
《唐宋词选注》:词中表示出“雪兆丰年”的欣喜,“但令人饱我愁无”,是与杜
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一胸怀。
说明恶劣的处境并没有使他悲观绝望。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词的上片描写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片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 ,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整首词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词的首句,若据傅引旧注,则“万顷风涛不记苏”的“苏”,当指苏州,旧注中的“公”,当指苏轼。这一句说的是苏轼未把在苏州为风灾荡尽的田产记挂心上 。但据现有资料,苏轼被贬黄州时无田产在苏州,只在熙宁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兴置田产。从词前小序得知,苏轼此词乃徐君猷过访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见大雪纷飞时所作。联系前一首写的“半夜银山上积苏”与“涛江烟渚一时无”的景象来看,又知徐君猷离去的当天夜晚,即由白天的“微雪”转为大雪。这样 ,“万顷风涛不记苏 ”,应为实写十二月二日夜酒醉后依稀听见风雪大作及苏醒时的情景,“苏”,似宜作苏醒解。依此可知,词上片写词人在酒醉之后依稀听见风声大作,已记不清何时苏醒过来,待到天明,已是一片银装世界。词人立刻从雪兆丰年的联想中,想象到麦千车的丰收景象,而为人民能够饱食感到庆幸。下片回叙前一天徐君猷过访时酒筵间的情景。歌伎的翠袖在柳絮般洁白、轻盈的雪花萦绕中摇曳,她那红润的嘴唇酒后更加鲜艳,就像熟透了的樱桃。而词人却在酒筵歌席间,呵着发冻的手,捋着已经变白了的胡须,思绪万端。
值得一提的是,词人摄取“呵手镊霜须”这一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在谪贬的特定环境中的忧思。这一忧思的形象,衬以白雪萦绕翠袖和鲜艳的绛唇对比强烈,含蕴更丰。
总体来看,上片比较明快,下片更显得深婉,而上片的情思抒发,恰好为下片的无声形象作提示。上下两片的重点是最末的无声形象。它们彼此呼应,互为表里,表现了词人一个昼夜的活动和心境 。遣词、用字的准确形象,也是这首词的特点。如“不记”二字,看来无足轻重,但它却切词序“酒醒”而表现了醉中的朦胧 。“但令”一词,确切地表达了由实景引起的联想中产生的美好愿望。“烂樱珠”,着一“烂”字,活画出酒后朱唇的红润欲滴。
-
碧窗凉簟唯便睡,露井无尘荫绿槐。梦入醉乡犹病渴,辘轳声到枕边来。
-
朱柏庐简介|生平
-
空阶重叠上垣衣,白昼初长社燕归。落尽海棠人卧病,东风时复动柴扉。
-
舣舟一笑,正三吴好处,天将僧占。百斛冰泉,醒醉眼、庭下寒光潋滟。云湿阑干,树香楼阁,莺语青山崦。倚花索句,终日登临无厌。小瓶声卷松涛,俗尘不到,休把柴门掩。瓯面碧圆珠蓓蕾,强似花浓酒酽。清入心脾,名高
-
洛阳云树郁崔嵬,落日行人首重回。山势忽从平野断,河声偏傍故宫哀。《五噫》拟逐梁鸿去,六印休惊季子来。惆怅青槐旧时路,年年无数野棠开。
-
关于时间的英语谚语 throughout the ages--千秋万代
关于时间的英语谚语是人们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以下一些英语谚语是根据中文翻译过去的,后面是一些英文中流传的。希望大家能喜欢 时间的谚语 1、Timeandtidewaitfornoman--岁月不等人
-
卜算子 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祝 【
-
旧诗一读一番新,读罢昏然一欠伸。无数盆花争诉渴,老夫却要作闲人。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处唐bull;白居易《长恨歌》原文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注释回眸:回过身来转动
-
学奕翻译: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便想拉弓搭箭去射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