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诗词帮发表于:2023-05-04 12:16:38阅读:201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解释:深秋的天空一片阴霾,因此霜也来得晚了,水中的荷叶早已凋残,只留了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

  赏析:此句描绘阴霾迷蒙的景象,淅沥的秋雨,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片错落有致的声响,别具一种美的情趣,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朝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分类标签: 秋天 怀人 友情 写景 写雨 景色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译文

  骆氏亭外竹林环绕,雨后亭外景物着然一新。相思之情啊飞向远方,可却隔着重重的高城。

  深秋的天空一片阴霾,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水中的荷叶早已凋残,只留了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注释

  崔阴、崔衮:崔戎的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

  竹坞(wù):丛竹掩映的池边高地。

  水槛(jiàn):指临水有栏杆的亭榭。此指骆氏亭。

  迢递:遥远的样子。重城:一道道城关。

  秋阴不散霜飞晚:秋日阴云连日不散,霜期来得晚。

  枯荷听雨声:雨滴枯荷,大约只有彻夜辗转难眠的人才能听到。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赏析

  此诗首句写骆氏亭,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

  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竹丛里船坞深静无尘,临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隔着重重的高城飞向远方。

  首句写骆氏亭。“竹坞”是竹林怀抱隐蔽的船坞;“水槛”,指傍水的有栏杆的亭轩,也就是题中的“骆氏亭”。清澄的湖水,翠绿的修竹,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无尘”和“清”,正突出了骆氏亭的这个特点,可以想见诗人置身其间时的那种远离尘嚣之感。幽静清寥的境界,每每使人恬然自适;但对于有所思念、怀想的人来说,又往往是牵引思绪的一种触媒:或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或因没有好朋友共赏幽胜而感到惆怅。这两句由清幽的景色到别后的相思,其间虽有跳跃,但并不突兀,原因就在于景与情之间存在相反相成的内在联系。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居的长安,中间隔着高峻的城墙。“迢递”一词有“高”、“远”二义,这里用“高”义。“重城”即高城。由于“迢递隔重城”,所以深深怀念对方;而思念之深,又似乎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越过高高的城墙,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隔”字在这里不只是表明“身隔”,而且曲折的显示了“情通”。这正是诗歌语言在具体条件下常常具有的一种妙用。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小诗的后两句是说,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留得满地枯残的荷叶,好听深夜萧瑟的雨声。

  第三句又回到眼前景物上来:“秋阴不散霜飞晚”。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诗人是旅途中暂宿骆氏亭,此地近一段时期的天气,自然是出自揣测,这揣测的根据就是“秋阴不散”与“留得枯荷”。这一句一方面为末句伏根,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阴霾欲雨的天气,四望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人,心情不免更加黯淡,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增加相思的浓度。

  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但要领略诗句所蕴含的情趣,却须注意从“秋阴不散”到盼“雨”的整个过程。秋叶听雨打枯荷的况味,诗人想已不止一次的领略过。淅沥的秋雨,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片错落有致的声响,别具一种美的情趣。看来倒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的天气特意作美了。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秋雨的到来就不同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永夜不寐的人,因为能聆听到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庆幸枯荷之“留”了。“留”、“听”二字写情入微,其中就有着不期而遇的喜悦。“听雨声”自然是夜宿的缘故,但主要还是由于“听雨声”蕴含有一种特有的意境和神韵。这“听雨”竟有一种特别的美感,久听之后,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沈义父《乐府指迷》云:“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此诗之结语:“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正是以景结情,不仅景中含情,且有声有情、声情并茂,声、景、情谐和合一而收余音缭绕之致,使诗歌境象迷茫,旨义含隐深曲。

  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八年)。当时李商隐离开崔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崔雍、崔衮两位从表兄弟,写下了这首很有情韵的小诗。

TAG标签:

猜你喜欢
  • 自暴自弃成语组词

    成语发音: 「zì bào zì q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成语解释: 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 成语出处: 《孟子·离娄上》:

  • 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

    出自唐代皇甫曾的《送少微上人东南游》 石梁人不到,独往更迢迢。乞食山家少,寻钟野寺遥。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秋夜闻清梵,馀音逐海潮。

  •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意思翻译、赏析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出自宋代李师中的《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九文言文翻译

    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九《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所编著的,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编年体通史。以下是资治通鉴·晋纪·晋纪九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文言文起屠维大荒落,尽重光协洽,凡三年。

  • 落落大方造句九则

    【落落大方解释】形容人的举止自然,不拘束呆板,也不装腔作势。 【落落大方造句】 ①这姑娘虽然是从农村来的,但言谈举止都很有分寸,落落大方。 ②那女孩一上台就落落大方地向大家鞠了个躬,然

  • 相对厅前捺且立,自惭身品世间毛。

    出自唐代韦铿的《嘲邵景、萧嵩》 一双胡子著绯袍,一个须多一鼻高。相对厅前捺且立,自惭身品世间毛。

  • 诗歌是个人朝圣,与集体无关

    不是集体歌颂的需要,而是个人内心的需要,这才是诗歌的真正特质。真正的好诗绝不会赞美权势、财富和成功,而是同情和悲悯,弥补过于幸福的生活。 这几天人们都在热议电视上的“中国诗词大会”,参

  • 宛颈独宿兮不与众同。

    出自先秦佚名的《鹄歌》 悲夫黄鹄之早寡兮。 七年不双。 宛颈独宿兮不与众同。 夜半悲鸣兮想其故雄。 天命早寡兮独宿何伤。 寡妇念此兮泣下数行。 呜呼哀哉兮死者不可忘。 飞鸟尚然兮况于贞良。 虽有贤雄兮

  •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阅读答案及翻译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

  • 长年逢岁暮,多病见兵兴。

    出自唐代徐铉的《和明上人除夜见寄》 酌酒围炉久,愁襟默自增。长年逢岁暮,多病见兵兴。夜色开庭燎,寒威入砚冰。汤师无别念,吟坐一灯凝。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