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原文、翻译及赏析_诗词名句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诗词帮发表于:2023-05-30 18:08:07阅读:239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

唐朝 杜荀鹤

分类标签: 咏物 讽喻 哲理 目的 励志

  《小松》译文

  长满松针的小松树长在深草丛中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小松》注释

  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

  蓬蒿(pénghāo):即蓬草、蒿草。

  直待:直等到。

  凌云:高耸入云。

  始道:才说。

  《小松》鉴赏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描写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淹没在“深草里”。

  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往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 ”,一字千钧,不 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 、勇敢的精神 ,形象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变大。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生长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预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

  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生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小诗的后两句是说,那些人当时不识这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霄,人们才说它高。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果能识别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见识,所以诗人感叹说: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作栋梁之才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诗情与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里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

TAG标签:

猜你喜欢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全诗赏析

    原文赏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拼音解读:yī dào cán yáng pù shuǐ zhōng ,bàn jiāng sè sè bàn jiā

  • 我有一个结义兄弟,叫做张善友,平日尽肯看经念佛,修行办道。

    出自元代郑延玉的《杂剧·崔府君断冤家债主》 楔子(冲末扮崔子玉,诗云)天地神人鬼五仙,尽从规矩定方圆。逆则路路生颠倒,顺则头头身外玄。自家晋州人氏,姓崔名子玉。世人但知我满腹文章,是当代一个学者,却不

  • 门客家臣义莫俦,漆身吞炭不能休。

    出自唐代周昙的《春秋战国门。豫让》 门客家臣义莫俦,漆身吞炭不能休。中行智伯思何异,国士终期国士酬。

  • 亭亭玉立的成语故事

    亭亭玉立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古典文学网提供成语亭亭玉立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亭亭玉立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何年灯焰尽,风动影堂扉。

    出自唐代李骘的《读惠山若冰师集因题故院三首》 五天何处望,心念起皆知。化塔留今日,泉鸣自昔时。古苔生石静,秋草满山悲。莫道声容远,长歌白雪词。高怀逢异境,佳句想吟频。月冷松溪夜,烟浓草寺春。浮云将世远

  • 和白敏中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明呈上(魏扶)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和白敏中圣德和平致兹休运岁终功就合咏盛明呈上拼音版、注音及读音: 文学家:魏扶 hé bái mǐn zhōng shèng dé hé píng zhì zī xiū yùn suì zhōn

  • 左传全集《郑灵公之死》原文赏析与注解

    郑灵公之死 (宣公四年) 【题解】 宫中无小事,事事起纷争。在那个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环境中一句无心的话,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可能招致杀身之祸。郑国的这场内乱就属于此类情况。 【原文】 楚人

  • 陆逊火烧连营败蜀军,刘备白帝城托孤的历史故事

    陆逊火烧连营 蜀汉章武元年(221)六月,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和替关羽报仇,急忙出兵三峡,进攻孙吴。孙权请和不得,只好迎战。他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孙桓等将领及士卒五万人

  • 但有一事,要禀知老相国,未敢擅便

    出自元代高文秀的《杂剧·须贾大夫谇范叔》 楔子(净扮魏齐领卒子上,诗云)自从分晋列为侯,天下雄兵数汴州。谁想马陵遭败后,至今说着也还羞。某乃魏齐是也,佐于魏国,为丞相之职。想俺先祖魏斯,与那赵籍、韩虔

  • 最受欢迎的十首经典唐诗赏析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简析】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诗经名句
  • 爱情诗句
  • 情诗绝句
  • 情诗名句
  • 写景诗
  • 咏物诗
  • 山水诗
  • 田园诗
  • 边塞诗
  • 送别诗
  • 风的诗句
  • 春天的诗句
  • 夏天的诗句
  • 秋天的诗句
  • 冬天的诗句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