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顺利迎奉天子,为何袁绍没能抓住此次机会?
195年,曹操大破吕布,吕布兵败选择投靠刘备。此后汉献帝决定东归,下诏让各路诸侯救援自己,可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一石二鸟的机会,既能营救天子又能掌控朝政。此后曹操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顺利迎奉汉献帝,也开启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道路。为什么当时袁绍就没能抓住此次机会,率先出手营救天子呢?这也让曹操和袁绍在北方争夺战上,就此占据了上风。
东汉末年,曹操能从官宦子弟变成统一北方的枭雄,实力抵达长江沿线,天下十三州占据九州半,其个人才能当居首功,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效果也应该功不可没。让人奇怪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有那么大的价值,实力比曹操强大的袁绍为什么不迎接天子呢?
袁绍没有与曹操争夺“迎天子”的权力,一方面是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价值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大。其实,曹操“迎天子”到许昌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因为当时的汉献帝是块烫手的山芋,谁接手谁倒霉。董卓拥立天子而被杀,王允挟持天子而被处死,李傕、郭汜把持天子因被离间而大打出手。
汉献帝在张奉、董承的保护下一路逃亡,到达安邑时几乎走投无路,连温饱都成了问题,许多跟随的大臣活活饿死。在这样的背景下,袁绍看不到“迎天子”有多大价值,因此一直在犹豫。更主要的是,就算曹操有了天子,但是在官渡之战时,谁敢说袁绍一定会失败?如果最终袁绍打败了曹操,历史又会怎样评说“迎天子”的价值呢?
事实上,曹操之所以能够迎接到汉献帝,也是因为各种机缘巧合。当时汉献帝能够从关中回到洛阳,是因为身边一直有杨奉和韩暹两位军阀跟随。这两人能够千里迢迢护送,绝不是忠君爱国,而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想派曹仁接近洛阳,结果被董承率军挡了回去。曹操之所以最后能够控制汉献帝,是因为这几个军阀发生了内讧。
还有一大因素,那就是“地缘”,曹操比袁绍更有优势。公孙瓒想要到洛阳控制汉献帝,就必须越过袁绍和曹操的地盘,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袁绍想要到洛阳控制汉献帝,也要越过曹操的地盘,这也不容易。如果袁绍要硬来,就意味在没有摆平公孙瓒的情况下,就与曹操交战,显然这不是良策。
另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要作用,并不是可以借着天子的名义做事,而是因为汉献帝身边有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团队。只要能控制住汉献帝,就可以让这个团队为自己干活。尤为重要的是可以把自身的影响力渗透到关中地区,比如曹操利用汉献帝身边的钟繇,就轻松地控制了关中地区。
总的来说,之所以曹操得到了汉献帝而袁绍没有,除了机缘巧合的因素外,最大原因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用看上去并不大。否则,就算“地缘”不占优势,袁绍也会发动大军,不惜一战也会攻取洛阳控制汉献帝。
-
一、 语义说明:大海变为陆地,陆地沦为大海。比喻环境变化很大。 使用类别:用在「环境改变」的表述上。 沧海桑田造句:01管它沧海成桑田,真情永远不变。 02这座小城十几年来,沧海桑田,变化实在太大了。
-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做梦梦见的基本都是身边的人和身边发生的事。
-
济阴之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
-
文言文课后练习及答案 京兆①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②皆( )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翌日就截之( ),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愕,谓( )诸弟曰:“树木同株,闻
-
唇亡齿寒的意思: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反之,嘴唇无齿则一无是处。比喻利害相关。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唇亡齿寒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ldq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作品赏析【注解】: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传说鹳雀经常栖息于此。【韵译】: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
-
【原题】:池上近作假山引水穿石撒珠其上亦有可观因成拙句
-
节选文言文练习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
捕蛇者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导语:《捕蛇者说》,出自于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文本抓住蛇毒与苛政之毒的联系,巧用对比,通过捕蛇者与毒蛇之毒来衬托赋税之毒,突出了社会
-
王国维《人间词话·明清人论词之失》经典解读 明清人论词之失 明季国初诸老之论词,大似袁简斋之论诗,其失也,纤小而轻薄。竹垞以降之论词者,大似沈归愚,其失也,枯槁而庸陋。 明季国初之诸老就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