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士大夫们的高光时刻:东华门外唱名赐第后成为好男儿
要说知识分子最向往的朝代,宋朝绝对排在第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保证了士大夫阶层的绝对利益,从打工者到股东的身份转换,绝对催生了他们投身宋朝建设的强大动力。
而宋朝的文人在成为治国理政的"士"之前,自然要经历过科举的筛选,只有金榜题名才能鲤鱼化龙、完成蜕变。在中举之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就是"唱名赐第",唱名过后算是正式得到认可,成为大宋王朝统治阶级的一份子。
唱名赐第,看起来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荣耀,但背后的实质却是宋朝政治的基本制度。
所以北宋名臣韩琦面对战功赫赫的狄青时,会理直气壮地说"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并把在战场上杀得敌人闻风丧胆的面涅将军吓得战战兢兢,久立不敢动。因为文臣有绝对的话语权。
魏公(韩琦)命擒焦用,欲诛之。(狄)青闻而趋就客次救之。魏公不召,青出立于子阶之下,恳魏公曰:"焦用有军功,好儿。"魏公曰:"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立青而面诛之。青甚战灼,久之,或曰:"总管立久。"青乃敢退,盖俱并诛也。
狄青的老部下焦用犯了事被韩琦逮到,狄青原本以为凭自己和韩琦的交情,加上焦用本人也曾为国立过功,觉得求个情应该没事,没想到韩琦说只有中举了在东华门外唱过名的才是好男儿,焦用算不上,然后就当着狄青的面把焦用砍了,并且把狄青也吓得够呛。
在韩琦眼中,或者在宋朝士大夫的共识里,国朝只有不杀士大夫的传统,武夫嘛,敢犯事就要有被砍头的觉悟。
当然唱名赐第绝不只是点名答到这么简单,电视剧《清平乐》里天圣八年韩琦中举时的唱名赐第基本还原了历史情境,整个过程庄重复杂,仪式感很强,也展示了宋朝的儒雅气象。
事物的发展有个过程。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也就是宋朝发动收复幽燕十六州的雍熙北伐的前一年,意气风发的宋太宗为了笼络天下人才,亲自在崇政殿组织合格的进士殿试,并首次组织新科进士们点名,这就是唱名赐第的首秀。
梁颢首以程试上进。帝嘉其敏速,以首科处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赐及第。唱名赐对,盖自是为始。
自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由皇帝本人遴选士子,给予中举士子"天子门生"的荣誉,加上由皇帝唱名赐第,都表达出宋朝立国之初"兴文教"的导向,加强对及第进士的重视和恩宠,自然就能笼络住这些天下精英。这些人是能帮助皇帝治理国家的人才,而不是对江山社稷有威胁的统兵将帅。
唱名的场面很浩大,但并不在东华门
韩琦说东华门外唱名,但唱名的真正地点不是在东华门,只是通过东华门传向了大宋的四面八方。因为东华门是大宋皇城的东门,而东华门外就是都城汴梁的最繁华所在,这里就是大宋的中心。
唱名赐第仪式的举行场地,大多数情况就是举行殿试的地方。从宋太宗在崇政殿首次唱名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崇政殿就成为了唱名赐第的地方,"太宗六、真宗十二、仁宗十二,并试崇政殿"。
到了神宗熙宁三年,锐意改革的神宗皇帝连殿试的地方也要改,于是唱名场地就随之换到了集英殿,此后就成为定制,后面北宋的皇帝就懒得改了。
当然,也有个别情况唱名赐第和殿试不在一个地方,是在仁宗朝,嘉祐八年"崇政殿试礼部奏名进士,帝不御殿",仁宗因故没有出席殿试,但是过了半个月之后,"帝御延和殿,赐进士许将已下一百九十四人及第、出身、同出身"。
举行唱名赐第仪式的时间基本都是在殿试结束后十天左右,作为帝国未来执掌者们的人生巅峰时刻,参加人员当然不只是科考的相关人员,即唱名者与被唱名者,必须要有最高级别的见证。
唱名之日,皇帝坐于殿内龙椅之上,宰执、中书、殿试官等大臣分列于殿内,新进士和其余大臣则在殿外等候。贡院的考试官,也就是科举全程中涉及到的工作人员,如知举官、南省点检试卷、诸科出义考试官等,在此时也和在殿试时一样,须在殿外当值。
此外宗室皇亲、军方重臣都会应召参与唱名仪式,给朝廷把场子支棱起来,表达对新科进士们的认可与肯定。仁宗景祐元年,诏:为放举人,令宗室允宁以下并驸马都尉赴崇政殿衹应。皇祐元年,诏:放举人日,曾宣皇亲兵管军臣僚、使相、节度使已下至刺史",这么多大佬齐聚,可见级别之高。
唱名赐第时不用太紧张,记得籍贯父祖就行
作为一个非常正式庄重的国家典礼,唱名赐第仪式的流程每一个步骤都有相应的规范,中举的新科进士们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
在唱名前几日,准备工作就要展开了,这时候新科进士会根据殿试的名次得到一个小纸条子,也就是"号纸",其功能作用,相当于唱名仪式入场券。
到了唱名这天,进士们要穿着襴袍、靴子,举着号纸通过和宁门,而后到达殿外。这个时候就发挥号纸的作用了,没有这个出入证的一律不允许进入。
人员就位之后,宰相向皇帝进献三鼎甲的试卷,开始宣读,而后按照五个层次,宣读新科进士名字。读完一个名字,就有殿前的禁军卫士层层通传。
听到有人应答后,禁军会先问这个人的籍贯和父祖姓名,确定本人后,接引至殿下,皇帝身边会有人在此询问其籍贯和父祖姓名,答完之后,就可以进入排好的班次之中,等同一甲的人宣读完毕后,统一去领取敕书,而后拿着敕书谢恩,向皇帝躬身再拜后退去。
在唱名时,不同名次的人,享受的待遇也不一样。作为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是有单独班次,唱完名之后同步会被赐予食物、量体制袍,还有资格向皇帝进谢恩诗。一直到第十名,为第一甲,后面是第二至第五甲。从状元到第二甲唱名完,会有一句"宜赐进士及第";第三甲和第四甲唱名完毕,会有一句"宜赐进士出身";到了最后的第五甲,就只有"宜赐同进士出身"了。
五甲唱名完毕后,所有进士手持敕书再拜,殿内会传"赐进士袍笏",就是发工作制服了,进士们换完衣服,入殿内向皇帝谢恩,就完成了唱名赐第仪式。
至于为什么会两次要求确认进士的籍贯和父祖姓名,因为在这个上面闹过乌龙,虽然每科进士人数不多,但同名同姓的事还真遇到过,还比较尴尬。
那是仁宗老爸真宗干的糊涂事,天禧三年殿试,有两个叫王言的优秀人才中了进士,但一个是睦州人,另一个是衢州人。其中睦州的王言比较优秀,名次较高在二甲内,应该是赐进士及第,衢州的王言只是五甲,只能赐同进士出身。但是上台领奖的时候,衢州的王言捷足先登,先走一步,等睦州的王言应答时,真宗反应过来了,这俩人名字一样,问了下第二个王言的籍贯,才知道弄错了。
真宗就把两个人叫到一起对质,衢州的王言说,恳请陛下念我已经领旨谢恩,意思就是官家您刚刚金口玉言赐我进士及第了,真宗自然也不不好当面拨乱反正,只好错就错了,赐睦州的王言同进士出身。但是第二天睦州的王言就收到了圣旨,被赐进士及第。但此后为了防止乌龙再现,殿前唱名都必须传呼某州某人,还要两次确认籍贯和父祖姓名,就怕一个地方还有同名同姓的人中举。
唱名赐第,只是殿试过后新科进士们的第一个庆典活动,此后他们还要谒宫门向皇帝谢恩、赴国子监拜谒先师孔子、参加闻喜宴等,当然,最重要也是最风光的当然是跨马游街,最前面的状元甚至可以享受只有皇帝才能有资格使用的七驺金吾卫开道引路,道路两旁行人竞相观瞻,何等荣耀。甚至还有可能被人榜下捉婿,大小登科一日举行。
所以,宋真宗会告诫他的子民,"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知识绝对能够改变命运,不仅能带来直接的物质待遇收获,还能让你一展生平抱负,不枉人间一行。
备注: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在此对相关作者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马说原文及译文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马说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马说原文 作者:韩愈 世有
-
艳遇是一滴露水看女性情感栏目,看说男道女节目,看时尚流行杂志。关于艳遇种种,多了去了。似乎,街角旮旯,到处可见,随时随地,可拾可捡似的。也许关注艳遇太多了,周围的艳遇也多了起来。某红颜,艳遇网友,她昔
-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生活的应制词,此词写的是帝王的歌舞升平生活。“霞散绮,月沉钩。帘卷未央楼。夜凉河汉截天流,宫阙锁清秋。”首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时令气候,语句精美、华丽,透着淡淡的秋的气息。上片写
-
鲁侯养鸟 昔者海鸟止①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②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
-
【3829】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中央文献出版社,9万字,2018年8月第1版,37元)△本书内容,摘自习近平2012年11月15日至2018年6月期间的讲话、报告、演讲、指
-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①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②牧牛,乃不任学耶?&r
-
宝贝,睡吧 我从二姐手里把雨点抱过来,她如豆子般的小眼睛盯着我的脸。我和她的爸爸相比,除了多一副眼镜,还有许多相异。我不是她的父亲,我是大伯,雨点才八个月,她明白了什么呢?在我的怀里,雨点平静得让人诧
-
善说者若巧士,因人之力以自为力,因其来而与来,因其往而与往。不设形象,与生与长,而言之与响。与盛与衰,以之所归。力虽多,材虽劲,以制其命。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
-
《秋夜寄邱员外》 作者: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周处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周处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父鲂,吴鄱阳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