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提议汉字改为拼音,赵元任写出96字奇文反对,全文一个读音
中国五千年文化之所以能延绵不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汉字一代代地传承下来。汉字的重要性,早已被历史所证明。然而,百年前五四运动期间的“汉字不灭,中华必亡”口号,在当年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各个知识分子为此大打出手。
1928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公布了《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就是说把汉字用字母来表达。瞿秋白表示明确反对,他于次年2月拟订出了《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春,《中国拉丁化的字母》出版,引起了很大反响。1930年9月,中国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海参崴举行。
当时来参加大会的人基本都是北方人,使得大会通过的汉字改革方案并不能代表全部,而且大会上还出现了偏激观点,废除现有汉字。《一个革命知识分子的模范》是胡愈之撰写,他在文章提到,“秋白是拉丁化北方化方案的最早创造者,他是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的开山老祖。单就这—件事,就教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掉他。”
鲁迅先生起初也支持拉丁化新文字,他说:“这回的(拉丁化)新文字却简易得远了,又是根据于现实生活的,容易学,有用,可以用这对大家说话,明白道理,学得技艺,这才是劳苦大众自己的东西,首先的唯一活路。”
然而,将汉字拼音字母化,遭到了“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的反对。赵元任是公认的旷世奇才,他教过物理学、数学、哲学、中国音乐史、中国语言、汉语语法、理论语言学、逻辑学等课程,实在令人瞠目结舌。赵元任精通无数语言,通晓英、德、法、日、古希腊、拉丁、俄等多国外语,甚至全国各地方言都能说得非常地道。
赵元任得知汉语可能进行拉丁文拼音改革后,他强烈反对,为此写了一篇文章反对。这篇文章连标题在一起共96个字,可全文只有一个读音。全文是这样的:“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文章标题是《施氏食狮史》,全部读音都是“shi”。尽管读音一样,可表现了不同的意思,这可能是汉字的精妙之所在。赵元任以此想表达一件事,如果用字母拼音来表达汉字,那汉字的优美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很不利。
参考资料:《施氏食狮史》、《中国拉丁式字母草案》
-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子曰:“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
-
清代集句诗创作考察(同光宣时期) 清穆宗同治(1862~1874)、德宗光绪(1875~1908)、末帝宣统(1909~1911)是清代最后三个王朝,共 ">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是真是假 历史上真有秋香其人吗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来源: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那么此故事从何而来?秋香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原来,唐伯虎点秋香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笔记体小说中。明代小说家王
-
作者: 王海龙 你们彼此相爱 永不分离 没有你便 "> 明儒李三才及其《抚淮小草》孤本考略
根据《明史·李三才列传》与周骏富所编《明人传记资料丛刊》,李三才(1552—1623),字道甫,号修吾,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卒 ">
-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
-
其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十、其 1、代词 ①作人称代词,一般是第三人称,可译作“他/她/它(们)(的)”。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例:屠大窘,恐前后受其
-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
-
西城别墅者,先曾王王父司徒府君西园之一隅也[1]。 初,万历[2]中府君以户部左侍郎乞归养[3],经始此园于里第之西南[4],岁久废为人居[5],唯西南一隅小山尚存。山上有亭,曰石帆[6]。其下有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