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究竟是信任诸葛亮,还是一直提防诸葛亮?
刘备死后,由刘禅继位。不过刘禅的外号大家都懂,叫“扶不起的阿斗”,似乎蜀汉在他的带领下,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刘备可能也明白刘禅不是什么大才,所以在白帝城托孤之时,才会对诸葛亮说出那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很多人觉得刘备说“君可自取”是在试探诸葛亮,这就有点太小看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情谊了,其实刘备在当下的真实感情,更多透露出来的是一种无奈。刘备建立蜀汉的目的就是为了延续汉朝血脉,诸葛亮根本就不姓“刘”,所以他于情于理都不可能取代刘禅的位置,如果他敢擅自称帝那诸葛亮就成了叛国的人了。其实刘备和诸葛亮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又苦于刘禅实在没有一统全国的才能,所以才表露出了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但这种情绪对于刘禅来说,可能再次打击到了他的自尊心。
刘禅听到刘备托孤时说的话,他会怎么想呢?既然父皇都说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样的话,那刘禅应该也明白在刘备心里究竟谁的分量更重了。所以此后就算蜀汉真正的掌权人是诸葛亮,对于刘禅来说也无所谓了,因为这也是刘备的意思。不过刘禅真就对诸葛亮这么放心吗?恐怕也不是这样的。刘禅应该是十分恐惧诸葛亮才对,刘禅并不知道刘备遗言的真正含义,所以他必须提防诸葛亮以免真的被逼宫。
所以刘禅也在培养自己的亲信,其中黄皓就是刘禅身边最重要的一员。只不过刘禅眼光太差,还是选中了一位小人,为此后蜀汉的安危埋下了一颗隐患的种子。其实诸葛亮根本就没有任何要取代刘禅的意思,但刘禅有防备之心也能理解,他们二人就算有猜忌也能和平相处下去。坏就坏在诸葛亮去世以后,刘禅马上在黄皓的提议下废除了丞相之位。
其实刘禅的这个举动已经暴露了他此前对诸葛亮的担心,他不想以后又冒出第二个诸葛亮,所以要想办法把权力握在自己手上。到了这时,蜀汉的结局基本上就已经被决定好了,《出师表》中有很多诸葛亮对刘禅的告诫,可惜刘禅只会空背,理解不了其中的意思。等黄皓总览朝政,开始操弄权威后,蜀汉的灭亡便已进入倒计时。
所以说,刘禅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在刘备不在以后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诸葛亮也没办法重新获得刘禅100%的信任了,其实诸葛亮此后做了很多能让刘禅放心的事,只是刘禅实在不争气,非但没有自强起来更是一点想要继承刘备遗志的样子都没有。
-
诗中有云字的古诗名句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
鹅笼夫人传 (清)周容 鹅笼夫人者,毗陵某氏女也。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得鹅笼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
-
武王克殷文言文翻译 导语:解答文言文翻译题首先要把给出的文言文认真阅读一遍,弄清楚大体意思。然后联系上下文将所需翻译的句子分解成一个一个的词,再把这些词分别一一对
-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词之盛衰》经典解读 诗词之盛衰 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即诗词兼擅如永叔、少游者,词胜于诗远甚。以其写之于诗者,不若
-
张鲁传 【题解】 张鲁是东汉末“五斗米道”首领,“天师道”创立者张道陵之孙。初平二年,任益州牧刘焉的督义司马,率徒众攻取汉中,称师君,东汉统治者无力镇压张鲁,便封他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太守。张鲁所
-
《子鱼论战》文言文赏析 《子鱼论战》是宋楚泓水之战始末的记述,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两种对立的军事思想的激烈冲突。文章前半部分叙述战争经过及宋襄公惨败的结局,后半部
-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考必考通假字 摘要: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备考需要有方法针对性的去复习,针对近几年高考语文命题的`趋势,在复习中要“以本为本”,做到“取法于内,获
-
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
-
【汲瓤: 注音:jiacute;qǔ 释义:(1)吸取经验。 (2).吸收。 造句:我到这里来是汲取经验教训的 汲取的近义词:吸取吸收 【吸收】: 注音:xīs
-
有些人在梦中总是会梦到一些奇怪的场景,这一方面与他白天的思维方式有关,一方面也预示着近期的一些征兆。有些人梦见夜晚中杀人,而且内心非常紧张,就会担心是不是白天预示着不不好的征兆。梦见杀人并不意味着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