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到底有多坏?董卓是个怎样的人?
汉末时期董卓这个人,不管是在史书中,还是演义小说中,能够用来形容他的词语非常多,但是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坏”。不管董卓做过些什么事情,在人们的眼中都是负面的,坏的透顶的那种,似乎全天下所有的坏事都让董卓做尽了。那么,董卓到底做过些什么样的坏事,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坏人呢?
不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对于董卓,大家评论起来就是一个字:坏!两个字:很坏!三个字:非常坏!四个字:坏事做尽!那么董卓在历史上到底做了哪些坏事?惹得天怒人怨,最后死后都不放过,拿他的尸体点了天灯,演义里还说烧了七天七夜。
其实在以史为鉴墨上桑看来,董卓主要做了下面三个方面的坏事。
一、对汉朝皇室极坏
自有皇帝以来,赵高已经对秦二世皇帝胡亥很过分了,最后还逼的胡亥自杀,但是赵高比起董卓来,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我们看看董卓对皇室干了啥?
1、毒死少帝,立汉献帝
董卓在大将军何进的命令下,带领西凉兵入京,乘着洛阳大乱,一下子就掌握了朝政,14岁的少帝和9岁的刘协成为傀儡。董卓一来看不上汉少帝和何太后,二来觉得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自己和董太后都姓董,于是开始谋划废少帝,立刘协。在董卓的权势下,这事没几天就搞定了,少帝废为弘农王,刘协继位即汉献帝。
过了几天,董卓觉的诸侯都要求弘农王复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弘农王和何太后全给弄死了。
2、淫乱宫室
董卓一手掌控朝政,连皇帝废立都说了算,加上董卓也好色,皇帝年幼,整个皇宫的妃子、公主基本上都遭了董卓的毒手。
3、挖陵、烧庙、迁都
董卓干的最过分的事情就是为了迁都到关中,干脆挖了汉朝皇帝的陵墓寻宝,烧掉了洛阳皇宫、太庙断了汉室宗亲的念想。董卓看到其他诸侯都组团来刷自己这个大boss,虽然自己兵强马壮,但是架不住对方人多,于是决定干脆逼汉献帝迁都关中,到自己地盘上去。
为了迁都的费用,董卓派吕布带兵洗劫了汉朝皇陵、皇宫,把能弄到的财宝、兵器全部抢走,不能带走的一把火全给烧了,包括洛阳的皇宫、宗庙。
大家都说曹操是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其实董卓才是挖坟挖的最早、最狠的一个。到了长安,董卓自己任命自己为太师,出门都以皇帝的架势。还让皇帝叫自己为“尚父”。
以史为鉴墨上桑认为:废立皇帝、奸污公主、烧毁宗庙、挖掘陵墓……这种事情干一件出来皇室都会不死不休,结果董卓竟然全部都干了,刘氏宗亲一点办法都没有,可以说汉室的确气数已尽了。
二、对汉室大臣极坏
1、随意侮辱大臣
董卓侮辱大臣简直是最轻的惩罚了。甚至董卓刚进京平乱的时候,太尉崔烈作为大汉最高级的官员之一要求董卓退后,结果董卓破口大骂:“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现在说什么回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崔烈悄悄的啥也不敢说。
董卓进京后,先逼少帝罢免原先的司空,把这一官帽给自己戴上。后面董卓想迁都,太尉黄琬、司徒杨彪仅仅提了一下反对,第二天就被罢官。迁都后,董卓俨然天子自居,但凡公卿大臣拜见董卓,都需要下车跪拜,而董卓不需要回礼;朝廷各要职部门(如尚书)都需要到董卓的太师府汇报工作。
2、各种手段恐吓大臣
董卓对于大臣威逼恐吓简直无所不用其极。董卓在洛阳的时候要开会讨论废立皇帝,袁绍不同意,董卓就骂道:“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袁绍当时声望很高,手里也有点兵权,于是对着董卓互喷:“天下健者,岂唯董公?”然后拿着佩刀作揖而去。董卓当时还有所顾虑,没想到袁绍回家后就撒丫子跑出洛阳了。
董卓迁都到长安后,诱降了一批造反的士兵,再一次群臣大宴会上董卓把诱降的人拉出来砍脚砍手,凿眼割舌,有的还把活人放到锅里煮……参加宴会的群臣被吓得瑟瑟发抖,勺子、筷子掉了都不知道,只有董卓饮食自若。
3、随意杀死大臣
董卓刚开始专权的时候,想要杀鸡儆猴立威,刚好有一个御史来给董卓汇报没有摘下佩剑,于是董卓以这个为由头,直接把御史打死示众。董卓养了一个胡人,非常讨董卓喜欢,这个胡人于是就借着董卓威名胡作非为。有一个司隶校尉赵谦斌公执法,把这个胡人给杀了。董卓知道后大骂:我养的狗别人都不可以骂,别说是我董卓的人了。于是就把这个赵谦处死。
到了长安之后,因为袁绍起兵反董,还当了盟主,于是董卓把太傅袁隗、太仆袁基灭族。董卓甚至连死人也不放过,当初洛阳大乱的时候,大将军何进的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在乱兵之中被董卓弟弟杀了,董卓后来又派人把何苗从坟里挖出来,肢解尸体抛到路边。然后把何苗老娘也杀了,弃于路边。
4、挖百官祖坟
董卓迁都的时候,不仅仅挖了皇陵,朝廷百官的祖坟也没有放过,董卓更是在洛阳纵兵抢劫富户,抢劫财务女子,啥恶劣的事情基本上都干了。
以史为鉴墨上桑认为:侮辱恐吓、打击报复对于大多数权臣来说都不算啥,可是董卓随意杀害大臣、在酒宴上砍手砍脚、挖人祖坟、派兵劫掠这样的残暴行径可以说坏事做尽,历史上真的少有。难怪历代文人没有一个说董卓好话的。
三、对百姓极坏
1、杀良冒功。
有一年二月,颍川郡阳城县的乡村搞社日聚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聚在一起。结果董卓派兵过来,直接把男的全杀光,女的全部抢走。拉着老百姓的牛车把人头放在两边,女人财物绑在车上。部队回洛阳号称歼灭黄巾贼获得大胜,然后把人头在洛阳烧了示众,女人财物全部分给士兵。
2、残酷对待俘虏
董卓作战的时候抓到了几个山东诸侯的士兵,董卓于是找了好几匹布,抹上猪油,缠到俘虏身上,然后从脚下点火,活活烧死了俘虏。
3、经济掠夺
董卓在经济上除了直接抢劫搜刮,更是通过铸造劣质钱币来搜刮老百姓的财富。董卓毁掉流行的五铢钱,搜集市面上的铜器来铸造钱币,结果铸造的小钱偷工减料到了极致,小钱里面没有铜、没有金属纹路,甚至有的连轮廓都没有一捏就碎。于是导致民间物价飞涨,民间卖一斛粮食需要数十万小钱,导致整个经济体系崩溃,民间开始以物易物,老百姓活的更难了。
4、劳役、冤案频发
董卓迁都时连皇帝官员都不管,别说是普通百姓了,西凉士兵抢劫杀人,奸淫掳掠甚至司空见惯。被逼着迁都的老百姓一路上饿死累死就更多了。到了西安,更是不得休息,百姓还要给董卓出劳役,给董卓修建不次于长安的郿坞。
董卓立法严苛,少有不对就有严刑峻法,有一次董卓突发奇想让司隶校尉刘嚣抓捕“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之人,统统以死刑加没收全部财产的方式惩办,结果执行者看谁不顺眼就直接按上罪名带走杀掉,引发大量的冤案,被冤死的有成千上万人。
以史为鉴墨上桑认为:按照史书上所描述,大家想一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如何在董卓统治时期才可以生存?可以说99%可能都是死路一条,可见董卓之残暴。可以说董卓的所作所为,上到皇帝下到普通百姓都恨透了他。唯一可能感谢董卓的,恐怕只有可以随意烧杀抢掠的西凉士兵吧。
等到董卓被吕布所杀,郿坞里上至九十岁的董卓母亲,下至董卓的儿孙,全部被报仇雪恨的人所杀,董氏家族人的尸体被堆积在郿坞,最后一把火全部烧掉。
董卓的尸体被扔在大街上示众,因为董卓太肥,尸体的油、血等留下来附近的草皮都染红了。看守董卓尸体的士兵无聊,就从董卓肚脐引出来一个灯芯点着,足足烧了好几天。
再后来,在贾诩的主意下,西凉士兵以替董卓报仇的名义反叛,杀了王允,打跑了吕布,就把董卓尸体附近的灰收集起来埋在了郿坞。也算帮董卓实现之前吹下的牛皮说:事成则雄踞天下,事败则退守郿坞。
-
这首词是借柳咏情。一、二句写柳色,一簇簇,一条条,如缕如金,形象娩媚。三、四句是借题发挥,写柳色与松色一样,而苏小小偏偏要在松下与郎定情,却不在柳下,对此,一般有情之物都将怪怨苏小小厚此薄彼。而词
-
【注释】: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统治者推行不抵抗政策,他的卓越才能、远大抱负无从施展。这首词通过对自家身世的倾诉,来表达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真实地表现了他那种感时抚事、郁郁不得志的心理活
-
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
-
《军城早秋》载于《全唐诗》卷二六一。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使读者看到严武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导读】 陶渊明所作的《饮酒》诗一共二十首,不是同一时间连续写作的。 "> 注释赏析《上元应制[宋]蔡襄》诗词意思解释
上元应制 [宋]蔡 襄高列千峰宝炬森,端门方喜翠华临。千峰:指大型山形灯彩。 宝炬:华美的蜡烛。端门:宫殿正南门。 翠华:帝王 "> “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管勾。中原兵起,岭海骚动,弃官归乡里,慨然以生民为念。
-
有朝一日天随人愿,赛田文养客三千.《天净沙》诗词原文赏析|名句解读
天净沙 严忠济 名句:有朝一日天随人愿,赛田文养客三千。 【导读】 严忠济(?—1293)又名忠翰,字紫芝。元代长清(山东济南 "> 李白诗《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原文翻译鉴赏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是唐代李白的五言古诗。这首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流露了诗人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的感情。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⑴ 暮从碧山
-
拉伯雷(1493或1494—1553),弗为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小说家。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自幼受经院教育,二十岁左右就当了修士。在修道院中拉伯雷热心学习希腊文,并同人文主义者通信,因而被视为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