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杂曲歌辞 杨柳枝 二》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09-30 21:46:52阅读:170

  这首词是借柳咏情。一、二句写柳色,一簇簇,一条条,如缕如金,形象娩媚。三、四句是借题发挥,写柳色与松色一样,而苏小小偏偏要在松下与郎定情,却不在柳下,对此,一般有情之物都将怪怨苏小小厚此薄彼。而词中的柳却“不愤”,可见柳之宽厚温柔,能对苏小小之情的体谅。从咏柳中,也称道了人的情操。

  此词提到馆娃宫和苏小小,周啸天教授认为是说苏州之柳胜于钱塘,似乎与白居易的《杨柳枝》词唱着反调。前两句是说吴王宫柳非常繁富。后两句是说,要是钱塘的柳色更好,苏小小就不会约郎到松柏之下去“结同心”了。周啸天把“不愤”解为不服,认为词人是根据古乐府《苏小小歌》,对白词进行了反讽,词意是说苏州宫柳胜于杭州。

  不过,这首词的意味还不止于此。它留有丰富的想象余地。杨柳枝柔,本来是可以绾作同心结的,但苏小小却和她的情人为何不来柳下。刘禹锡《杨柳枝》“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原来柳下结同心,乃有与情人分别的寓意。而松柏岁寒后凋,是坚贞不渝的象征,自然情人们愿来其下结同心而作山盟海誓了。如果作者有将宫柳暗喻宫人之意的话,那么“不愤钱塘苏小小,引郎松下结同心”就不但不是贬抑,反倒是是羡慕乃至嫉妒了。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户限为穿造句五则

      语义说明:形容来访人数众多。 使用类别:用在「访客众多」的表述上。 户限为穿造句:01新开幕的卖场总是人潮爆满,户限为穿。 02这次的特卖吸引了不少人,早上十点不到,观众已如潮水涌入,户限为穿。 03

    •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尹直,字正言,泰和人。景泰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成化六年上疏乞纂修《大明通典》,并续成《宋元纲目》,章下所司。十一年迁礼部右侍郎,辞,不许。丁父忧,服除,起南京吏部右侍郎,就

    •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

    • 中考语文文言文王顾左右而言他最常考考点

      中考语文文言文王顾左右而言他最常考考点   【常识】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孟轲,战国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孟子的文章有《天时不如地利》

    • 番薯引入与清代的人口增长

      清代台湾民生 说起番薯,它与花生、玉米等食品一样,也是一种外来物种,但在清代人口爆炸式增长而耕地面积所增有限的情况下,它成为下层百姓填饱肚子,支持生存的重要食品。所以我们要讲清代食品,就不能不

    • 狼的文言文和翻译

      狼的文言文和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下面由小编为您整

    • 一种会话方式

      一种会话方式经济学家,或任何一个学者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缺乏精神互动的机械活动,而是一种会话或交谈。今天,蔓延整个经济学界的 "> 张岱《自为墓志铭》“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骏马,好梨园,好古董,兼以荼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

    • 初中的文言文翻译《五柳先生传》

      初中的文言文翻译《五柳先生传》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 文言文重要知识点复习虚词“之”用法讲解

      文言文重要知识点复习虚词“之”用法讲解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复习:虚词“之”用法讲解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