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清史稿·邓世昌传》原文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5:09:07阅读:582

清史稿

原文: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既长,入水师学堂,精测量、驾驶。光绪初,管海东云舰,徼循海口。李鸿章治海军,高其能,调北洋。从丁汝昌赴英购铁舰,益详练海战术。二十年夏,日侵朝,绝海道。鸿章令济远、广乙两船赴牙山,遇日舰,先击,广乙受殊伤;轰济远,都司沈寿昌,守备杨建章、黄承勋中炮死。济远逃,日舰追之,管带方柏谦竖白帜,追益亟,有水手发炮击之,折日舰了楼。柏谦虚张胜状,退塞威海东西两口。世昌愤欲进兵,汝昌尼其行,不果。已而日舰集大连湾,窥金州,我国海军乃大发,泊鸭绿江大东沟,以铁舰十当敌舰十有二。汝昌乘定远居中,列诸船左右张两翼。日舰鱼贯进,据上风,汝昌令轰击,距远不能中。日舰小,运棹灵,倏分倏合,弹雨坌集,定远被震,大纛仆。世昌见帅旗没,虑军心摇,亟取致远纛竖之。战良久,定远击沉其西京丸,我之超勇毁焉。世昌乘致远,最猛鸷,与日舰吉野、浪速相当。吉野,日舰之中坚也。战既酣,致远弹将罄,世昌誓死敌。将士知大势败,阵稍乱,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众乃定。世昌遂鼓轮怒驶,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事闻,世昌谥壮节,余皆优恤。世昌临战以忠义相激励,死状尤烈,世与左宝贵并称双忠云。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七》)  

译文: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小时候就有才干谋,曾经跟从西洋人学习研究算术。长大以后,进入水师学堂学习,精通测量、驾驶。光绪初年,掌管海东云舰,巡查海口。李鸿章治理海军,赞赏他的才能,调入北洋水军。跟从丁汝昌奔赴英国购买铁舰,更加具体熟练掌握海军战术。二十年夏天,日本入侵朝鲜,断绝了海道。李鸿章命令济远号、广乙号两船赶赴牙山,中途遭遇日本舰队,先出击,广乙号遭受重创;日本舰队轰炸济远号,都司沈寿昌,守备杨建章、黄承勋中炮殉国。济远号逃走,日本舰队追击它,管带方柏谦竖起白旗,日本舰队追击更加急切,有水手发射炮弹还击,折断日舰的了楼。方柏谦虚张声势,作出胜利的样子,退回塞威海东西两口。邓世昌十分激愤想率兵进攻,丁汝昌阻止了他的行动,邓世昌最终没能进攻。不久,日舰聚集在大连湾,窥视金州,我国海军于是大举发兵,驻扎在鸭绿江大东沟,用十艘铁舰十抵挡十二艘敌舰。汝昌驾驶定远号居中,排列众船在左右就像张开的两翼。日舰鱼贯而进,占据上风,丁汝昌下令轰击,距离太远不能击中。日舰形体小巧,运桨灵活,一会儿开一会儿合,弹雨密集,定远号被震坏,大纛仆倒。邓世昌见帅旗倒下,考虑到会军心动摇,立即取来致远号的大纛竖起来。作战很久,定远号击沉日舰西京丸,这是我军的超然勇敢击毁了它。邓世昌驾驶致远舰,表现最为勇猛,与日舰吉野、浪速不相上下。吉野,是日舰的中坚。战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候,致远舰的弹药将要打光,邓世昌下决心要和敌人拼死。将士知道战斗的形势已经失利,队伍有些混乱。邓世昌大喊到:“今日大不了一死而已!然而,我们即使战死了,而海军的声威不衰落,这就是我们用来报答国家的事情!”士兵于是安定下来。邓世昌于是开动轮船疾驶,想要猛撞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却中了吉野的鱼雷,锅炉、舰船开裂下沉。邓世昌身上套着救生圈,没有沉没,丁汝昌和别的将领看见他,下令把船开过来救他。他拒绝不上,缩下手臂,退出救生圈,死在战场。他的副手游击陈金揆一同殉国,全船二百五十人没有逃生的。战事禀告给皇上,赠给邓世昌壮节的谥号,其余的战死将士都皆优厚抚恤。邓世昌临战时,以忠义激励将士们,他的死状尤为壮烈,世人把他与左宝贵并称双忠。 

相关练习:    


清史稿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既长,入水师学堂,精测量、驾驶。光绪初,管海东云舰,徼循海口。李鸿章治海军,高其能,调北洋。从丁汝昌赴英购铁舰,益详练海战术。二十年夏,日侵朝,绝海道。鸿章令济远、广乙两船赴牙山,遇日舰,先击,广乙受殊伤;轰济远,都司沈寿昌,守备杨建章、黄承勋中炮死。济远逃,日舰追之,管带方柏谦竖白帜,追益亟,有水手发炮击之,折日舰了楼。柏谦虚张胜状,退塞威海东西两口。世昌愤欲进兵,汝昌尼其行,不果。已而日舰集大连湾,窥金州,我国海军乃大发,泊鸭绿江大东沟,以铁舰十当敌舰十有二。汝昌乘定远居中,列诸船左右张两翼。日舰鱼贯进,据上风,汝昌令轰击,距远不能中。日舰小,运棹灵,倏分倏合,弹雨坌集,定远被震,大纛仆。世昌见帅旗没,虑军心摇,亟取致远纛竖之。战良久,定远击沉其西京丸,我之超勇毁焉。世昌乘致远,最猛鸷,与日舰吉野、浪速相当。吉野,日舰之中坚也。战既酣,致远弹将罄,世昌誓死敌。将士知大势败,阵稍乱,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众乃定。世昌遂鼓轮怒驶,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事闻,世昌谥壮节,余皆优恤。世昌临战以忠义相激励,死状尤烈,世与左宝贵并称双忠云。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四十七》)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 

B. 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 

C. 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 

D. 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他将见之/令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其副游击陈金揆同殉/全船二百五十人无逃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 “管”即管带,是清代军事职官名称,北洋水师等新式舰队中,海军一舰之长称管带。 

C. 纛,原指古代用羽毛做舞具或帝王车舆上的装饰物,也指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这里指帅旗。 

D. “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意在褒扬表彰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邓世昌非常好学。他曾经在水师学堂学习测量、驾驶,后来又利用赴英国购买铁舰的机会,更加全面地学习外国海战的军事技术。 

B. 邓世昌很机敏。在与日军交战过程中,主舰定远舰受到攻击,帅旗倒下,他立即取出致远舰的大旗竖起来,借以稳住军心。 

C. 邓世昌作战非常勇猛。他在致远舰弹药将要打光时,下定决心要和敌人拼死一搏,最后在撞沉吉野舰后,不幸中了敌舰的鱼雷。 

D. 邓世昌视死如归。虽然有机会获救,但为了兑现“有死而已”的诺言以激励将士,他毅然放弃了这一机会,最终在海中壮烈牺牲。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昌愤欲进兵,汝昌尼其行,不果。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答案: 

10. C    11. D    12. C 

13. (1)邓世昌十分激愤想率兵进攻,丁汝昌阻止了他的行动,邓世昌最终没能进攻。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热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3)(一方面)不通晓断句,(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不知句读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能解惑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我看不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参考译文: 

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小时候就有才干谋,曾经跟从西洋人学习研究算术。长大以后,进入水师学堂学习,精通测量、驾驶。光绪初年,掌管海东云舰,巡查海口。李鸿章治理海军,赞赏他的才能,调入北洋水军。跟从丁汝昌奔赴英国购买铁舰,更加具体熟练掌握海军战术。二十年夏天,日本入侵朝鲜,断绝了海道。李鸿章命令济远号、广乙号两船赶赴牙山,中途遭遇日本舰队,先出击,广乙号遭受重创;日本舰队轰炸济远号,都司沈寿昌,守备杨建章、黄承勋中炮殉国。济远号逃走,日本舰队追击它,管带方柏谦竖起白旗,日本舰队追击更加急切,有水手发射炮弹还击,折断日舰的了楼。方柏谦虚张声势,作出胜利的样子,退回塞威海东西两口。邓世昌十分激愤想率兵进攻,丁汝昌阻止了他的行动,邓世昌最终没能进攻。不久,日舰聚集在大连湾,窥视金州,我国海军于是大举发兵,驻扎在鸭绿江大东沟,用十艘铁舰十抵挡十二艘敌舰。汝昌驾驶定远号居中,排列众船在左右就像张开的两翼。日舰鱼贯而进,占据上风,丁汝昌下令轰击,距离太远不能击中。日舰形体小巧,运桨灵活,一会儿开一会儿合,弹雨密集,定远号被震坏,大纛仆倒。邓世昌见帅旗倒下,考虑到会军心动摇,立即取来致远号的大纛竖起来。作战很久,定远号击沉日舰西京丸,这是我军的超然勇敢击毁了它。邓世昌驾驶致远舰,表现最为勇猛,与日舰吉野、浪速不相上下。吉野,是日舰的中坚。战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候,致远舰的弹药将要打光,邓世昌下决心要和敌人拼死。将士知道战斗的形势已经失利,队伍有些混乱。邓世昌大喊到:“今日大不了一死而已!然而,我们即使战死了,而海军的声威不衰落,这就是我们用来报答国家的事情!”士兵于是安定下来。邓世昌于是开动轮船疾驶,想要猛撞吉野,与它同归于尽,却中了吉野的鱼雷,锅炉、舰船开裂下沉。邓世昌身上套着救生圈,没有沉没,丁汝昌和别的将领看见他,下令把船开过来救他。他拒绝不上,缩下手臂,退出救生圈,死在战场。他的副手游击陈金揆一同殉国,全船二百五十人没有逃生的。战事禀告给皇上,赠给邓世昌壮节的谥号,其余的战死将士都皆优厚抚恤。邓世昌临战时,以忠义激励将士们,他的死状尤为壮烈,世人把他与左宝贵并称双忠。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昭支昷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昭支昷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宋濂  南海之滨,有昭支昷者,居蛟汭之丘。汭不产牛,有绳犝来者,大如獒,其角茧尔栗尔。昭支昷怖曰:“是何物也?”其友伯昏氏告曰:“此谓犝,《易》称‘童

  • 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堪称古代中国的“建国之本”

    我们现在将中国古代的运河称为“中国大运河”,我理解“中国大运河”主要指具有水运功能的人工开凿“河流”(当然有的运河也兼具灌溉、防洪等水利功能),而诸如战国时代秦国开凿的

  • 犬马之恋

    犬马之恋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犬马之恋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犬马之恋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最新高中文言文常见文言实词

    最新高中文言文常见文言实词   1、哀  ①伤心,悲痛,哀叹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前赤壁赋》 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并序》 ②同情,怜悯  君将哀而生之乎

  • 文言文《前赤壁赋》翻译及赏析

    文言文《前赤壁赋》翻译及赏析   《前赤壁赋》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贬谪黄州时所作的赋,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下面是小编分享

  • 《秋晚登城北门》赏析

      这首诗主要是诗人登城所见所想,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是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头两句叙出游地点、时间及感受,点明题旨。第二联抒写自己远望烽火、仰观雁阵所兴起的失地之愁。第三联由失地而想到国家的命运与自身的遭际

  • 齐桓下拜受胙全文拼音版注音版

    《齐桓下拜受胙》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写的一篇文言文。以下是齐桓下拜受胙全文拼音版,齐桓下拜受胙注音版及翻译,欢迎阅读。齐桓下拜受胙注音版 齐qí桓huán下xià拜bài受shòu胙zuò 夏xià ,

  •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

    文言文的虚词用法   文言文虚词用法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 梦见狗咬自己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都会做梦,做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每个人做的梦都不一样。不一样的梦境有着不同的意思,梦境和现实也有很深的联系,那么如果是在梦中梦见自己被狗咬了,这代表了什么意思?是不是有

  •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照玄上人诗集序附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照玄上人诗集序附答案   予初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