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三国志·魏书·王基传》原文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5:03:54阅读:412

三国志

原文:

  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也。少孤,与叔父翁居。翁抚养甚笃,基亦以孝称。年十七,郡召为吏,非其好也,遂去,入琅邪界游学。黄初中,察孝廉,除郎中。是时青土初定,刺史王凌特表请基为别驾,凌复请还。顷之,司徒王朗辟基,凌不遣。朗书劾州曰:“凡家臣之良,则升于公辅,公臣之良,则入于王职,是故古者侯伯有贡士之礼。今州取宿卫之臣,留秘阁之吏,所希闻也。”凌犹不遣。凌流称青土,盖亦由基协和之辅也。

  明帝盛修宫室,百姓劳瘁。基上疏曰:“臣闻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昔汉有天下,至孝文时唯有同姓诸侯,而贾谊忧之曰:‘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因谓之安也。’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使贾谊复起,必深切于曩时矣。”

  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大将军曹爽请为从事中郎,出为安丰太守。郡接吴寇,为政清严有威惠,明设防备,敌不敢犯,加讨寇将军。昊尝大发众集建业,扬声驶入攻扬州。基曰:“昔孙权再至合肥,全琮出庐江,朱然寇襄阳,皆无功而还。今陆逊等已死,而权年老,内无贤嗣,中无谋主。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将来信。此不过欲补定支党,还自保护耳。”后权竟不能出。时曹爽专柄,风化陵迟,基著《时要论》以切世事。以疾征还,起家为河南尹,未拜,爽伏诛,基尝为爽官属,随例罢。景元二年,基薨,追赠司空,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译文:

  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少年时父亲去世,便与叔父王翁住在一起。王翁精心抚养(他),王基也非常孝顺。十七岁这年,郡里征召他为府吏,没多久觉得不太合意,便辞职,进入琅邪界内游学。黄初年间,各地荐举孝廉,他被任命为郎中,当时,青州刚刚平定,刺史王凌特意上奏章,请(朝廷)任命王基出任别驾。王凌再次请求让他回青州任职。不久,司徒王朗征召王基,王凌不放。王朗上书弹劾王凌说:“凡是地方官吏有优秀的,应把他们提升到郡府;郡府有优秀官吏,应举荐到朝廷,古代有向天子荐举人才的礼制。而今州郡获宿卫之臣,留秘阁之吏,真没听说过。”王凌还是不放。王凌得到青州士人的称赞,主要还是由于王基的辅佐协作。

  魏明帝大兴土木修建宫室,百姓劳苦,王基上疏说:“我听说古人把百姓比作水,说:‘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从前汉代打天下,到汉孝文帝时,只有同姓的诸侯。因此,贾谊深感忧虑地说:‘下边是堆积着的柴禾,点着火,而在上面睡觉,还自以为很安全。’而今敌人并未消灭,猛将拥兵,集聚起来难以应敌,长久下去帝位难以传给后代。在此盛明之世,不专心致志地消除祸患,如果子孙再不争气,国家就危险了。如果让贾谊再生,一定会更加忧虑。”

  王肃撰著诸经传解,又论述、制定朝廷礼仪,(王肃)修改(改变)郑玄的旧观点,王基则依据郑玄之说,经常与王肃争论。大将军曹爽请他出任从事中郎,后出洛阳为安丰太守。郡界临接吴国,王基治理州郡,十分清正严明,加之防备森严,敌人不敢进犯。(故)被加封讨寇将军封号。东吴曾在建业集中大军,声称要攻打扬州。王基说:“以前孙权屡次进犯合肥,到了江夏,这之后全琮出击庐江,朱然进犯襄阳,但都未得逞,只得退回。而今陆逊等老将已死,孙权也年老,内部没有能臣贤嗣,军中又缺乏英明军师。孙权想要亲自率兵出击又怕内部祸乱突然爆发,像痈疽溃烂一样崩溃;若派将领率兵老将已经死光了,新将他又不信任。他不过是想借此安排好亲信,以攻为守而已。”孙权最终没有领兵出击。当时国内由曹爽专权,风气大坏。王基撰《时要论》来讥讽时事。因病离任回到都城,被征召为河南尹,还没有赴任,曹爽被杀。因为王基曾经是曹爽的下属,也照例罢免。景元二年,王基去世,追赠司空,谥号景侯。

相关练习:    


三国志

阅读下面 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也。少孤,与叔父翁居。翁抚养甚笃,基亦以孝称。年十七,郡召为吏,非其好也,遂去,入琅邪界游学。黄初中,察孝廉,除郎中。是时青土初定,刺史王凌特表请基为别驾,凌复请还。顷之,司徒王朗辟基,凌不遣。朗书劾州曰:“凡家臣之良,则升于公辅,公臣之良,则入于王职,是故古者侯伯有贡士之礼。今州取宿卫之臣,留秘阁之吏,所希闻也。”凌犹不遣。凌流称青土,盖亦由基协和之辅也。明帝盛修宫室,百姓劳瘁。基上疏曰:“臣闻古人以水喻民,曰‘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昔汉有天下,至孝文时唯有同姓诸侯,而贾谊忧之曰:‘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因谓之安也。’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使贾谊复起,必深切于曩时矣。”

王肃著诸经传解及论定朝仪,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大将军曹爽请为从事中郎,出为安丰太守。郡接吴寇,为政清严有威惠,明设防备,敌不敢犯,加讨寇将军。昊尝大发众集建业,扬声驶入攻扬州。基曰:“昔孙权再至合肥,全琮出庐江,朱然寇襄阳,皆无功而还。今陆逊等已死,而权年老,内无贤嗣,中无谋主。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将来信。此不过欲补定支党,还自保护耳。”后权竟不能出。时曹爽专柄,风化陵迟,基著《时要论》以切世事。以疾征还,起家为河南尹,未拜,爽伏诛,基尝为爽官属,随例罢。景元二年,基薨,追赠司空,谥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

B. 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竟/社稷之忧也/

C. 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

D. 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琅邪: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历史上曾有琅邪邑(县)、琅琊国、琅琊郡等。

B. 别驾:官名,汉代设置,州刺使的佐吏。刺史出巡边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称。

C. 辟:征辟,汉代选官制度。征指皇帝下诏聘召,辟指公卿或州郡征调某人为掾属。

D. 起家:就是“起于家”。“白手起家”指“创立事业”,文中“起家”指“布衣出身,接受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基为官耿介,深受他人赏识。司徒王朗多次征召他不去,但他因辅佐王凌有功得到了青州士人的称赞。

B. 王基体恤百姓,敢于谏言。魏明帝大兴土木使百姓劳苦,对此,他深感担忧,上书引用贾谊的话加以规劝。

C. 王基刚正不阿,蔑视权贵。曹爽专制,导致国内风气败坏,他不畏强权,撰《时要论》加以讥讽。

D. 王基有远见,擅长军事分析。东吴声称要攻打扬州,他认为孙权必定不会出兵。最后孙权果然没有出兵。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改易郑玄旧说,而基据持玄义,常与抗衡。

(2)权自出则惧内衅卒起,痈疽发溃;遣将则旧将已尽,新将未信。

【答案】10. C    11. D    12. A   

13. (1)(王肃)修改(改变)郑玄的旧观点,王基则依据郑玄之说,经常与王肃争论(对抗)。

(2)孙权想要亲自率兵出击又怕内部祸乱突爆发,像痈疽溃烂一样崩溃;想派将领率兵老将却已经死光了,新将他又不信任。

【译文】王基,字伯舆,东莱曲城人。少年时父亲去世,便与叔父王翁住在一起。王翁精心抚养(他),王基也非常孝顺。十七岁这年,郡里征召他为府吏,没多久觉得不太合意,便辞职,进入琅邪界内游学。黄初年间,各地荐举孝廉,他被任命为郎中,当时,青州刚刚平定,刺史王凌特意上奏章,请(朝廷)任命王基出任别驾。王凌再次请求让他回青州任职。不久,司徒王朗征召王基,王凌不放。王朗上书弹劾王凌说:“凡是地方官吏有优秀的,应把他们提升到郡府;郡府有优秀官吏,应举荐到朝廷,古代有向天子荐举人才的礼制。而今州郡获宿卫之臣,留秘阁之吏,真没听说过。”王凌还是不放。王凌得到青州士人的称赞,主要还是由于王基的辅佐协作。

魏明帝大兴土木修建宫室,百姓劳苦,王基上疏说:“我听说古人把百姓比作水,说:‘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从前汉代打天下,到汉孝文帝时,只有同姓的诸侯。因此,贾谊深感忧虑地说:‘下边是堆积着的柴禾,点着火,而在上面睡觉,还自以为很安全。’而今敌人并未消灭,猛将拥兵,集聚起来难以应敌,长久下去帝位难以传给后代。在此盛明之世,不专心致志地消除祸患,如果子孙再不争气,国家就危险了。如果让贾谊再生,一定会更加忧虑。”

王肃撰著诸经传解,又论述、制定朝廷礼仪,(王肃)修改(改变)郑玄的旧观点,王基则依据郑玄之说,经常与王肃争论。大将军曹爽请他出任从事中郎,后出洛阳为安丰太守。郡界临接吴国,王基治理州郡,十分清正严明,加之防备森严,敌人不敢进犯。(故)被加封讨寇将军封号。东吴曾在建业集中大军,声称要攻打扬州。王基说:“以前孙权屡次进犯合肥,到了江夏,这之后全琮出击庐江,朱然进犯襄阳,但都未得逞,只得退回。而今陆逊等老将已死,孙权也年老,内部没有能臣贤嗣,军中又缺乏英明军师。孙权想要亲自率兵出击又怕内部祸乱突然爆发,像痈疽溃烂一样崩溃;若派将领率兵老将已经死光了,新将他又不信任。他不过是想借此安排好亲信,以攻为守而已。”孙权最终没有领兵出击。当时国内由曹爽专权,风气大坏。王基撰《时要论》来讥讽时事。因病离任回到都城,被征召为河南尹,还没有赴任,曹爽被杀。因为王基曾经是曹爽的下属,也照例罢免。景元二年,王基去世,追赠司空,谥号景侯。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黄庭坚池口风雨留三日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莫窗归子读残书。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自

  •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十七》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十七》文言文阅读及译文   初十日晨起饭于香山寺,云气勃勃未已,遂别慧庵行,西〔取南丹道去。〕随龙溪半里,逾其北,即西门外街之尽外也。又半里,见又一

  • 东周与西周战拼音版注音版

    文言文之家为大家整理东周与西周战拼音版、东周与西周战注音版,欢迎阅读。东周与西周战注音版《 东dōng周zhōu与yǔ西xī周zhōu战zhàn 》 东dōng周zhōu与yǔ西xī周zhōu战zhà

  • 文艺美学研究·通感

    文艺美学研究·通感 也称通觉、联觉,是指从感知、表象到意象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感觉挪移、转化、渗透的心理现象。钱钟书先生对通感作过很好的说明: “在日常经验里

  • 捕风捉影造句九则

    语义说明:比喻所做的事或所说的话毫无根据,凭空揣测。 使用类别:用在「揣测捏造」的表述上。 捕风捉影造句: 01、那些传闻只不过是捕风捉影,不必理会。 02、这个捕风捉影的消息

  • 鲁迅《五猖会》散文全文

    五猖会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

  • 一针一线

    一针一线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一针一线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一针一线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挂羊头,卖狗肉

    挂羊头,卖狗肉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挂羊头,卖狗肉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挂羊头,卖狗肉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贾人背诺拼音版注音版

    贾人背诺注音版《 贾jiǎ人rén背bèi诺nuò 》 济jì阴yīn之zhī贾jiǎ人rén , 渡dù河hé而ér亡wáng其qí舟zhōu , 栖qī于yú浮fú苴jū之zhī上shàng ,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全诗赏析

    《望岳》 年代:唐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校 作品赏析 【注释】: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