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张以宁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试》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秦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尹,做事免官,滞留江、淮者十年。顺帝征为国子助教,累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在朝宿儒虞集、欧阳元、掲傒斯、黄溍之属相继物故,以宁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师取元都,与危素等皆赴京,奏对称旨,复授待讲学士,特被宠遇。帝尝登钟山,以宁与朱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札赋诗。洪武二年秋,奉使安南,封其主陈日煃为国王,御制诗一章遗之。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事域,教世子服三年丧,令其国人效中国行顿首稽首礼。天子闻而嘉之,赐玺书,比诸陆贾、马援,再赐御制诗八章。及还,道卒,诏有司归其柩,所在致祭。以宁为人洁清,不营财产,奉使往还,补被外无他物。本以《春秋》致高第,故所学尤专《春秋》,多所自得,撰《胡传辨疑》最州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素宋、元史藁俱失传,而以宁《春秋》学遂行。门人石光霁,字仲濂,泰州入,读书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进博士,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
(选自《明史·文苑一》,有删改)
译文:
张以宇・字志道,古田人。父亲张一清.元代为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宇八岁时,有人指控其伯父,县衙将其伯父逮捕下狱、以宁到县衙去讲理。知县认为此孩童非凡,命他赋《琴堂诗》,他秉笔立就,伯父得以释放,以宁由此闻名。元泰定年间,他以通《春秋》而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而晋升为六合府尹,因某事犯法而免官,滞留江、淮十年之久。元顺帝征他为国子助教,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制造。在朝中,一些博学老成的儒土如虞集、欧阳元、揭傒斯、黄溍这些人,相继去世,张以宁有奇才,博学强记,在当时拥有声名,人称作“小张学士”。明军占据元朝京都北京,以宁与危素都被召到明都南京,对皇帝的询问都做了满意的回答,再次被授于侍讲学士,特别受到宠遇。太祖曾登钟山,以宁与朱升、秦裕伯等人随从登上拥翠亭,皇帝给他们纸笔命他们赋诗。洪武二年(1369)秋,以宁奉旨出使安南,封其主陈日煃为国王,临行时,太祖题诗一首送行。他刚入安南境,陈日煃死,安南人请求将皇帝诏书授其嫡长子,以宁不肯,在洱江留居,告谕王子去向朝廷告哀,请求承袭王爵。以宁得朝廷之命,等待后派的使者林唐臣到后再入安南境办事。事情完毕后,他在安南教王子服丧三年,令安南人仿效中原行叩拜礼。太祖闻知,嘉奖以宁,易诏书,把他比作陆贾、马援,又赐御制诗八章。后逝于回国途中,诏令地方官府送灵柩归其故乡,沿途州县都要祭尊。以宁为人洁净无瑕,不营财产,奉使安南往返,除衣被行装外,别无他物。他本是以《春秋》中进土,故所学尤专于《春秋》,受益颇多,撰著的《胡传辨疑》最为学识广博,只是《春王正月考》未著完,寓居安南超过半年,才最终完成。元朝故官来京人士中,危素与张以宇的名声最大。素长于文,以宁长于经。素所撰宋、元史稿都已失传,但以宁关于《春秋》的著作流行于世。他的弟子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人,读书一目五行。洪武十三年通过明经考试中举,授予国子学正,进为博士,著作《春秋钩玄》,能传承张以宁的学术。
相关练习:
明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试》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秦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尹,做事免官,滞留江、淮者十年。顺帝征为国子助教,累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在朝宿儒虞集、欧阳元、掲傒斯、黄溍之属相继物故,以宁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师取元都,与危素等皆赴京,奏对称旨,复授待讲学士,特被宠遇。帝尝登钟山,以宁与朱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札赋诗。洪武二年秋,奉使安南,封其主陈日煃为国王,御制诗一章遗之。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事域,教世子服三年丧,令其国人效中国行顿首稽首礼。天子闻而嘉之,赐玺书,比诸陆贾、马援,再赐御制诗八章。及还,道卒,诏有司归其柩,所在致祭。以宁为人洁清,不营财产,奉使往还,补被外无他物。本以《春秋》致高第,故所学尤专《春秋》,多所自得,撰《胡传辨疑》最州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素宋、元史藁俱失传,而以宁《春秋》学遂行。门人石光霁,字仲濂,泰州入,读书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进博士,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
(选自《明史·文苑一》,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
B.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诸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
C.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
D.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知制诰,中国古代官职名,明代輸林学士或内阁学土兼此称。
B.洪武,中国明朝第一个年号,当时在位皇帝为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C.稽首,指古代汉族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D.明经,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以宁才学出众但仕途波折。元泰定年间,他以《春秋》举士,由黄岩判官而晋升为六合府尹,又因犯法而免职,十年滞留江、准间。
B.张以宁以见解不凡受到皇帝宠遇。明军占据元朝京都北京,他被召到南京,奏对符合皇帝的心意,被授侍讲学士,特受恩宠。
C.张以宁谨守法礼,受到太祖嘉奖。他在安南教王子服丧三年,
令安南人教化百姓,学习中原礼仪,向中原行叩拜礼,太祖听闻,特别嘉奖以宁。
D. 张以宁为人廉洁不贪,治学有成。他曾奉使安南往返,除衣被行装外,别无他物;专治《春秋》,有著作行世,并有弟子传其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宁有俊オ,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5分)
译文:
(2)撰《胡传辨疑》最辨博,惟《春王正月考》末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5分)
译文 :
答案:
10.B解析:“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用是知名”。
11.D解析:“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错误,而是以经学为主要考试内容。
12.C解析:“学习中原礼仪,向中原行叩拜礼”错,原文是他在安南教王子服丧三年,令安南人仿效中原行叩拜礼。并非向中原行叩拜礼。
13.(1)张以宁有奇オ,博学强记,在当时拥有声名,人称作”小张学士”。
(2)撰著的《胡传辨疑》最为学识广博,只是《春王正月考)未著完,寓居安南超过半年,才最终完成。
参考译文
张以宇・字志道,古田人。父亲张一清.元代为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宇八岁时,有人指控其伯父,县衙将其伯父逮捕下狱、以宁到县衙去讲理。知县认为此孩童非凡,命他赋《琴堂诗》,他秉笔立就,伯父得以释放,以宁由此闻名。元泰定年间,他以通《春秋》而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而晋升为六合府尹,因某事犯法而免官,滞留江、淮十年之久。元顺帝征他为国子助教,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制造。在朝中,一些博学老成的儒土如虞集、欧阳元、揭傒斯、黄溍这些人,相继去世,张以宁有奇才,博学强记,在当时拥有声名,人称作“小张学士”。明军占据元朝京都北京,以宁与危素都被召到明都南京,对皇帝的询问都做了满意的回答,再次被授于侍讲学士,特别受到宠遇。太祖曾登钟山,以宁与朱升、秦裕伯等人随从登上拥翠亭,皇帝给他们纸笔命他们赋诗。洪武二年(1369)秋,以宁奉旨出使安南,封其主陈日煃为国王,临行时,太祖题诗一首送行。他刚入安南境,陈日煃死,安南人请求将皇帝诏书授其嫡长子,以宁不肯,在洱江留居,告谕王子去向朝廷告哀,请求承袭王爵。以宁得朝廷之命,等待后派的使者林唐臣到后再入安南境办事。事情完毕后,他在安南教王子服丧三年,令安南人仿效中原行叩拜礼。太祖闻知,嘉奖以宁,易诏书,把他比作陆贾、马援,又赐御制诗八章。后逝于回国途中,诏令地方官府送灵柩归其故乡,沿途州县都要祭尊。以宁为人洁净无瑕,不营财产,奉使安南往返,除衣被行装外,别无他物。他本是以《春秋》中进土,故所学尤专于《春秋》,受益颇多,撰著的《胡传辨疑》最为学识广博,只是《春王正月考》未著完,寓居安南超过半年,才最终完成。元朝故官来京人士中,危素与张以宇的名声最大。素长于文,以宁长于经。素所撰宋、元史稿都已失传,但以宁关于《春秋》的著作流行于世。他的弟子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人,读书一目五行。洪武十三年通过明经考试中举,授予国子学正,进为博士,著作《春秋钩玄》,能传承张以宁的学术。
-
跃虚巉积是关于描写山的词语.跃虚巉积跃虚巉积的拼音:yue xu cha ji 指
-
钱神论 [西晋]鲁 褒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折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
-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
-
这首诗写的是江南特有的细雪,诗人名为咏雪,实为伤怀。作品中所写的雪,既不是银妆素裹的旷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飞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细雪。作者立于帘下,他的眼界也未曾超出庭院的上下前后。首
-
柳宗元《箕子碑》 【原文】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
-
纳兰词·清平乐 塞鸿去矣,锦字何时寄。记得灯前佯忍泪,却问明朝行未。别来几度如,飘零落叶成堆。一种晓寒残梦,凄凉毕竟因谁。 ">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意思翻译、赏析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出自五代冯延巳的《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
-
公绰字仲裕,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天圣中,为馆阁对读。召试,直集肾院,辞,改校理,迁太子中允。出知郑州,尝问民疾苦,父老曰:“官籍民产,第赋役重轻,至不敢多畜牛,田畴久芜秽。&rd
-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古往今来,
-
细述毛泽东行踪,是为了更贴切地领会本篇词意。上阕偏重写景,景中寓情;下阕偏重言情,情中有景。因而,诗人写何景,抒何情,应是读者触意所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