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明史·赵志皋传》原文及翻译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4:48:36阅读:226

明史

原文:

  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人。隆庆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万历初,进侍读。张居正夺情,将廷杖吴中行,赵用贤。志皋偕张位、习孔教等疏救,格不上,则请以中行等疏宜付史馆,居正志。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旋改南京太仆丞,历国子监司业、祭酒,再迁吏部右侍郎,并在南京。寻召为吏部左侍郎。十九年秋,申时行谢政,荐志皋及张位自代。遂进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明年春,王家屏罢,王锡爵召未到,志皋暂居首辅。会宁夏变起,兵事多所咨决。主事岳元声疏论锡爵,中言当事者变乱倾危,为主事褚寿贤,给事中许弘纲所驳。志皋再辨,帝皆不问。二十一年,锡爵还朝,明年五月遂归,志皋始当国。 

  辽东失事,诏褫巡抚韩取善职,速副使冯时泰诏狱,而总兵官杨绍勋止下御史问。给事中吴文梓等论其失平,志皋亦言:“封疆被寇,武臣罪也。今宽绍勋而深罪文吏,武臣益恣,文吏益丧气。”帝不从,时泰竟谪戍。皇太后诞辰,帝召见辅臣暖阁,志皋论宥御史彭应参。寻极论章奏留中之弊,请尽付诸曹议行。时两宫灾,彗星见,日食九分有奇,三殿又灾,连岁间变异迭出。志皋请下罪己诏,因累疏陈时政缺失。而其大者定国本、罢矿税诸事,凡十一条。优诏报闻而已。 

  张居正柄国,权震主。中时行继之,势犹盛。王锡爵性刚负气,人亦畏之。志皋为首辅,年七十余,笔矣,柔而懦,为朝士所轻,诟评四起。志皋愤言:“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媒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因求退益切。帝慰谕之。二十九年秋,卒于邸舍。(节选自《明史·赵志皋传》) 

译文:

  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及第,授职为编修。万历初年,晋升为侍读。张居正服丧期限未满夺情入仕,准备对吴中行、赵用贤施行廷杖。赵志皋与张位、习孔教等人上奏相救,被阻挡不能呈上,他们请求将吴中行等人的奏疏交给史官,张居正很恼怒。遇上星变而考察京官和朝廷官吏,将赵志皋逐出京都出任广东副使。过了三年,又借官绩考核,将他贬职。张居正死后,进谏的人交相举荐他,启用他为解州同知。不久改任南京的太仆丞,历任国子监司业、祭酒,再升任吏部右侍郎,均在南京。不久担任吏部左侍郎。 万历十九年(1591)秋天,申时行离职,举荐赵志皋和张位代替自己。于是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第二年春天,王家屏被罢免,王锡爵受召见还没有到京,赵志皋暂任首辅。遇上宁夏发生变故,军事大都由他商议决定。主事岳元声上奏劾论王锡爵,其中称主政者扰乱国家,被主事褚寿贤、给事中许弘纲驳斥。赵志皋两次上疏辩解,皇帝都不追问。 万历二十一年(1593),王锡爵返回朝廷,第二年五月就回乡了,赵志皋才开始执政。 

  辽东兵事失利,诏令解除巡抚韩取善的官职,将副使冯时泰逮捕,投入诏狱,而总兵官杨绍勋只下交御史考察。给事中吴文梓等人疏论此事不公平,赵志皋也称“:边疆遭侵犯,是武臣的罪责。现在宽大杨绍勋而将文官从重治罪,武臣更加放纵,文官更加丧失气概。”皇帝不依从,冯时泰竟然被贬责去戍边。皇太后的诞辰,皇帝接受朝贺完毕,在暖阁召见辅佐大臣,赵志皋主张宽恕御史彭应参。 不久又极力论述奏章滞留在宫中的弊端,请求全部交给各部门商议行事。当时两宫遭灾,彗星出现,日食有九分多,三座宫殿又遭灾,连年变异迭出。赵志皋请求皇帝下诏治他的罪,于是接连奏陈时政的失误。其中最大的事是确定国家的根本、罢除矿税等事,共二十一条。皇帝下优诏答复知道了。

  张居正执政,权势震主。申时行继他之后,气势更加强盛。王锡爵性格刚强、有气势,人们也畏惧他。赵志皋任首辅,年岁七十多,年老了,性格柔和而懦弱,被朝廷士人所轻视,责骂之声四起。 他开始担任首辅时,正值西华门受灾,御史赵文炳抨击他,吏部郎顾宪成等人以全体辞职来驱逐赵志皋,实际目的是要激起皇帝的恼怒。此后给事中张涛、杨洵,御史冀礼、况上进,南京评事龙起雷相继发表诋毁之意。而巡按御史吴崇礼弹劾他的儿子两淮的副运使赵凤威,赵凤威被停止俸禄。不久,工部郎中岳元声极力陈述应该将赵志皋驱逐。给事中刘道亨进行诋毁最为积极。赵志皋很愤怒,称:“同是内阁大臣,往日有权有势,则争相趋附他以图晋升官职。现在权势削弱分散,就争相攻击他以图声名。”因此请求退休的心情更急切。皇帝下谕令抚慰他。万历二十九年(1601)秋天死于家中。 

相关练习:    


明史

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人。隆庆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万历初,进侍读。张居正夺情,将廷杖吴中行,赵用贤。志皋偕张位、习孔教等疏救,格不上,则请以中行等疏宜付史馆,居正志。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旋改南京太仆丞,历国子监司业、祭酒,再迁吏部右侍郎,并在南京。寻召为吏部左侍郎。十九年秋,申时行谢政,荐志皋及张位自代。遂进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明年春,王家屏罢,王锡爵召未到,志皋暂居首辅。会宁夏变起,兵事多所咨决。主事岳元声疏论锡爵,中言当事者变乱倾危,为主事褚寿贤,给事中许弘纲所驳。志皋再辨,帝皆不问。二十一年,锡爵还朝,明年五月遂归,志皋始当国。

辽东失事,诏褫巡抚韩取善职,速副使冯时泰诏狱,而总兵官杨绍勋止下御史问。给事中吴文梓等论其失平,志皋亦言:“封疆被寇,武臣罪也。今宽绍勋而深罪文吏,武臣益恣,文吏益丧气。”帝不从,时泰竟谪戍。皇太后诞辰,帝召见辅臣暖阁,志皋论宥御史彭应参。寻极论章奏留中之弊,请尽付诸曹议行。时两宫灾,彗星见,日食九分有奇,三殿又灾,连岁间变异迭出。志皋请下罪己诏,因累疏陈时政缺失。而其大者定国本、罢矿税诸事,凡十一条。优诏报闻而已。

张居正柄国,权震主。中时行继之,势犹盛。王锡爵性刚负气,人亦畏之。志皋为首辅,年七十余,笔矣,柔而懦,为朝士所轻,诟评四起。志皋愤言:“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媒进。今日势轻而权有所分,则相率击之以博名。”因求退益切。帝慰谕之。二十九年秋,卒于邸舍。(节选自《明史·赵志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B.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C.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D.会星变/考察京朝官/遂出志皋为广东副使/居三年/再以京察谪其官/居正殁/言者交荐/起解州同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录取后为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

B.夺情,古代官员遭父母之丧,丧期未满而强使出仕,称为“夺情”。

C.礼部,古代官署,主管朝廷中的礼乐、祭祀、户籍、科举和接待外宾等事务。

D.诏狱,奉皇帝诏令拘禁犯人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志皋仕途坎坷。张居正掌权时,他因和张位等人上奏相救吴中行、赵用贤得罪了张居正,张居正借机将赵志皋贬职。

B.赵志皋得到重用。他在王家屏被罢免而王锡爵还没有到京的情况下暂任首辅,遇上宁夏发生变故,军事全部由他决定。

C.赵志皋犯颜敢谏。他反对皇帝解除巡抚韩取善的官职,逮捕关押副使冯时泰,而对总兵官杨绍勋只下交御史台考察的做法。

D.赵志皋处事柔懦。他任首辅时首辅权力相对分散,不再像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一样强势,被朝廷人士轻视、辱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不从,时泰竟谪戍。皇太后诞辰,帝召见辅臣暖阁,志皋论宥御史彭应参。(5分)

(2)同一阁臣也,往日势重而权有所归,则相率附之以媒进。(5分)

参考答案

10、D

11、C

12、B

13、(1)皇帝不依从,冯时泰竟然被贬谪戍边。皇太后的诞辰,皇帝在暖阁召见辅佐大臣,赵志皋主张宽恕御史彭应参。

(2)同是内阁大臣,以前势力大的权力归属我,就争相趋附我来谋求官职。

参考译文

赵志皋,字汝迈,兰溪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及第,授职为编修。万历初年,晋升为侍读。张居正服丧期限未满夺情入仕,准备对吴中行、赵用贤施行廷杖。赵志皋与张位、习孔教等人上奏相救,被阻挡不能呈上,他们请求将吴中行等人的奏疏交给史官,张居正很恼怒。遇上星变而考察京官和朝廷官吏,将赵志皋逐出京都出任广东副使。过了三年,又借官绩考核,将他贬职。张居正死后,进谏的人交相举荐他,启用他为解州同知。不久改任南京的太仆丞,历任国子监司业、祭酒,再升任吏部右侍郎,均在南京。不久担任吏部左侍郎。

万历十九年(1591)秋天,申时行离职,举荐赵志皋和张位代替自己。于是晋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第二年春天,王家屏被罢免,王锡爵受召见还没有到京,赵志皋暂任首辅。遇上宁夏发生变故,军事大都由他商议决定。主事岳元声上奏劾论王锡爵,其中称主政者扰乱国家,被主事褚寿贤、给事中许弘纲驳斥。赵志皋两次上疏辩解,皇帝都不追问。

万历二十一年(1593),王锡爵返回朝廷,第二年五月就回乡了,赵志皋才开始执政。

辽东兵事失利,诏令解除巡抚韩取善的官职,将副使冯时泰逮捕,投入诏狱,而总兵官杨绍勋只下交御史考察。给事中吴文梓等人疏论此事不公平,赵志皋也称“:边疆遭侵犯,是武臣的罪责。现在宽大杨绍勋而将文官从重治罪,武臣更加放纵,文官更加丧失气概。”皇帝不依从,冯时泰竟然被贬责去戍边。皇太后的诞辰,皇帝接受朝贺完毕,在暖阁召见辅佐大臣,赵志皋主张宽恕御史彭应参。

不久又极力论述奏章滞留在宫中的弊端,请求全部交给各部门商议行事。当时两宫遭灾,彗星出现,日食有九分多,三座宫殿又遭灾,连年变异迭出。赵志皋请求皇帝下诏治他的罪,于是接连奏陈时政的失误。其中最大的事是确定国家的根本、罢除矿税等事,共二十一条。皇帝下优诏答复知道了。皇长子十六岁时,赵志皋曾奏请举行弱冠、完婚的礼仪。皇帝下令礼官准备仪式。等到仪式方案呈上,皇帝没有立即施行。万历二十六年(1598)三月,赵志皋等又以此劝谏,皇帝最终不同意。

张居正执政,权势震主。申时行继他之后,气势更加强盛。王锡爵性格刚强、有气势,人们也畏惧他。赵志皋任首辅,年岁七十多,年老了,性格柔和而懦弱,被朝廷士人所轻视,责骂之声四起。

他开始担任首辅时,正值西华门受灾,御史赵文炳抨击他,吏部郎顾宪成等人以全体辞职来驱逐赵志皋,实际目的是要激起皇帝的恼怒。此后给事中张涛、杨洵,御史冀礼、况上进,南京评事龙起雷相继发表诋毁之意。而巡按御史吴崇礼弹劾他的儿子两淮的副运使赵凤威,赵凤威被停止俸禄。不久,工部郎中岳元声极力陈述应该将赵志皋驱逐。给事中刘道亨进行诋毁最为积极。赵志皋很愤怒,称:“同是内阁大臣,往日有权有势,则争相趋附他以图晋升官职。现在权势削弱分散,就争相攻击他以图声名。”因此请求退休的心情更急切。皇帝下谕令抚慰他。万历二十九年(1601)秋天死于家中。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孝经》国学经典解读

    《孝经》原著导读开宗明义章第一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1]曰:“参不敏[2],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 卢克莱修

    【生卒】:前99—前55【介绍】: 古罗马著名诗人、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出身于骑士阶层。他用毕生精力写成的《物性论》一书,是至今保存下来的古代原子唯物论最完整的一部著作。全书共六卷,是一部六脚韵

  • 李贺《出城》全诗赏析

    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入乡诚万里,无印自堪悲。卿卿忍相问,镜中双泪姿。 作品赏析试万里:一作诚可重。-------------------不第,出城将归也。注:1:雪下桂花

  • 《水牛湾惨案》:侵权诉讼索赔的咏叹调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水牛湾惨案》一书是杰拉尔德·斯特恩为自己谱写的一曲英雄赞歌。作为美国侵权索赔律师,斯特恩代理水牛湾惨案中的受害人及其家属,向罪魁祸首皮茨顿公司讨还血债,历经千辛万

  • “叶旺,六安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叶旺,六安人。与合肥人马云同隶长枪军谢再兴,为百户。再兴叛,二人自拔归。数从征,积功并授指挥佥事。洪武四年,偕镇辽东。初,元主北走,其辽阳行省参政刘益屯盖州,与平章高嘉努相为声

  • 梦见血腥

    梦见血腥,五行主水,身边小人颇多,与他人针锋相对,彼此相处不和,财运难以提升,因小失大之人得不偿失,此乃不吉之兆,凡事应谨慎对待。春天梦之,主事业中有烦忧之迹象,唯有细心做事者,方可得以好运,凡事不可

  • 文言文《陶潜集》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陶潜集》练习题及答案   《陶潜集》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

  • 《论诗三十首》赏析

    以连章七绝论诗,杜甫《戏为六绝句》首开其端,此后制作者代不乏人。金代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则是这一七绝论诗系列中最杰出的篇什。它选择汉魏迄宋末若干有代表性的诗家及其诗作加以评论,相当系统地表述了其

  • 重庆市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归纳

    重庆市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归纳   一、阳  1、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阳光,太阳。(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3、温暖。(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4、通“佯

  • “王显,字德明,开封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王显,字德明,开封人。太宗居藩,尝给事左右。性谨介,不好狎,未尝践市肆。即位,补殿直,稍迁供奉官。 太平兴国三年,授军器库副使,迁尚食使。八年春,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上谓之曰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