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韩翃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3:54:20阅读:998

作品简介《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是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陈述诗人卧病深秋的寂寞心情,并对友人赠诗表示谢意。前半首就卧病的心情来取景渲染、寂寥的砍夜之景。颈联写更深夜阑,心期而不得入眠。末联写吟咏赠诗,不觉已鸦噪天曙。全诗结构严谨,清幽淡雅。

原文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⑴

长簟迎风早⑵,空城澹月华⑶。

星河秋一雁⑷,砧杵夜千家⑸。

节候看应晚⑹,心期卧已赊⑺。

向来吟秀句⑻,不觉已鸣鸦⑼。

词句注释

⑴程延:一作“程近”,事迹不祥,诗人的诗友。

⑵簟(diàn):竹席。

⑶空城:指城市秋夜清静如虚空。澹月华:月光淡荡。澹,漂动。

⑷星河:即银河。

⑸砧杵(zhēn chǔ):捣衣用具,古代捣衣多在秋夜。砧,捣衣石。杵,捣衣棒。

⑹节候:节令气候。

⑺心期:心所向往。卧:指闲居。落空。

⑻向来:刚才。秀句:诗的美称。

⑼鸣鸦:天晓鸦鸣。

白话译文

作品翻译

我早早地枕着竹席迎风纳凉,清虚的秋夜京城荡漾着月光。

一行秋雁高高地掠过了星空,千家万户传来了捣衣的声响。

看节候应该是到了更深夜阑,思念友人心灵相期睡觉也晚。

刚刚反复吟诵你送我的佳句,不觉乌鸦呱呱啼叫天已渐亮。

作品直译

修长的竹枝早早迎接着秋风,淡淡的月华洒满了空城。一只鸿雁向银河飞去,寂静的夜里,传来千家万户捣衣的砧声。季节飞快地推移,转眼已秋冬,闲散里,我空怀着未曾了却的心意。我反复吟诵你秀美的诗句,不觉天色将晓,已听见早鸦乱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题意为程延有《秋夜即事》诗来赠,韩翃作本诗酬答之。就六、七句观之,当为诗人闲居无职时所作。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人酬和友人,以友人的诗题和诗,描写了秋夜清远疏淡的景色,意境开阔,同时写出时序更迭引起诗人心事未了的惆怅。

前四句就卧病的心情来取景渲染、寂寥的砍夜之景与诗人的寂寥心情相吻合。

“长簟迎风早”是说秋风过早地来到庭院,长簟被秋风吹得窸窣咋响。一个“早”字写出卧病之人对秋风的突出感受。“迎风”二字写出一片萧瑟的声响,达声音更衬托出秋意的浓重和秋夜的沉寂。

“空城澹月华”,是说空寂约城中洒满了淡淡的月光。“空城”并非说城中空无所有,“空”是寂静之意。空城寂寂,月色凄迷,是对诗人心情的绝妙写照。

“星河秋一雁”,是说一只孤雁划过秋夜的天空向银河飞去。“星河”是寂寥的,“一雁”是孤独的,“秋”夜是清冷的,三种事物连缀成文,构成幽深的意境,使人感触到诗人心境为孤凄。

“砧杵夜千家”,是说时当秋季,人们开始准备寒衣了,故而千家万户都传来了捣衣声。捣衣声声,反衬出秋夜的沉寂。诗人巧借秋声秋色以渲染愁怀,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颈联转入叙事,写出悲秋的原因。“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节候”,这两个字承接着前四句所写的秋声秋色。“看”和“应”均为揣测之辞,全句意思是说,看来节候大概已入晚秋。此句使用揣测之辞与下句的“卧”字相关照,“卧”是卧病在床,故对节候不能作定论。一个“卧”字定下全诗的感情基调,道出悲秋的原因:由于卧病,而使心愿落空。美好的心愿不能实观,疾病缠身,又临深秋,可见诗人的悲哀心情,跃然纸上。此联叙事是前四句景物描写的感情依凭,使以上的景物有了精神支柱。

尾联“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二句意谓,深夜吟诵您的秀美诗句,兴味颇浓,不知不觉已是天晓鸦鸣。以扶病之身而能长夜吟庆不倦,自是因为诗句美好,作为酬赠之作,已尽了题意。同时,也写出了病中孤寂的生活,漫漫秋夜,只有一诗相伴,诗人的寥落心情可以想见。

全诗前半写景,景中寓情;后半叙事,事中现意。写景与叙事,笔墨虽二,情意实一。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全篇,有如红线串珠,结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名家评价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何必旅中方有砧声?此说固甚。”“三四清远纤秀,通体亦皆清妥。结和字密。”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秋’、‘夜’二字极寻常,一经炉锤,便成诗眼。”

英汉对照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长簟迎风早, 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 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 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 不觉已鸣鸦。

AN AUTUMN EVENING HARMONIZING CHENG QIN"S POEM

Han Hong

While a cold wind is creeping under my mat,

And the city"s naked wall grows pale with the autumn moon,

I see a lone wild-goose crossing the River of Stars,

And I hear, on stone in the night, thousands of washing mallets....

But, instead of wishing the season, as it goes,

To bear me also far away,

I have found your poem so beautiful

That I forget the homing birds.

作者简介

韩翃(hóng),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韩翃久在军幕,其诗多为送别酬赠之作,颇负盛名。其诗风富丽华美,异于诸人。五律洗炼清丽,佳句迭见,《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题僧房》、《送故人归鲁》为其名作。七律以技巧圆熟著称,《送客水路归陜》、《同题仙游观》等为大历七律佳构。古诗《奉送王相公缙赴幽州巡边》、《送孙泼赴云中》,气势沉雄,为大历边塞诗之名作。七绝则风华流丽,为中唐名家。《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诗集5卷,已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全唐诗》存诗3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战国策·赵二·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文言文翻译

    战国策·赵二·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 “登闻鼓”有什么作用

    “登闻鼓”有什么作用登闻鼓指的是悬挂在朝堂外面的大鼓。古代直诉,不仅包括击鼓鸣冤,也包括直言谏诤者通过击打登闻鼓向朝廷提出意见和建议,挝登闻鼓便成了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直诉方式之一。相传“敢谏之鼓”早在尧

  •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老将行王维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中山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

  • 萧衍《登北顾楼》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萧衍登北顾楼歇驾止行警,迴舆暂游识。清道巡丘壑,缓步肆登陟。雁行上差池,羊肠转相逼。历览穷天步,矖矖尽地域。南城连地险,北顾临水侧。深潭下无底,高岸长不测。旧屿石若构,新洲花如织。作者简介 萧衍(46

  • 社会政策重点领域改革研究

    【3758】社会政策重点领域改革研究(社会发展研究部课题组著,中国发展出版社,12万字,2016年10月第1版,40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2016)之一。这本书共9个专题:①鼓励社会办医必

  • 失败者的春秋

    【4458】失败者的春秋(刘勃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3万字,2019年6月第1版,38元)5编14章:1.诸夏编:[1]文鲁殊途;[2]河南三强;2.崩坏编:[3]内外战乱;[4]戎狄交侵;3.始霸编

  • 《悯农》赏析

      这首诗揭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诗首句言稻谷因旱灾欠收,次句言荞麦因霜冻绝收,勤苦一年,连遭灾害侵袭,心境凄惨可想而知。三句是一个顿宕,说已做好心理准备忍受长年的饥荒,四句又是一个转折,闰月使时光愈觉

  • 李白的诗《古朗月行》鉴赏

    李白的诗《古朗月行》鉴赏 古朗月行(节选)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注释]   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文言文香山同知彭君小传阅读练习题

    文言文香山同知彭君小传阅读练习题   香山同知彭君小传 袁枚  君姓彭,讳翥,字竹林。云南大理府进士,选广东封川县知县,调香山。乾隆四十九年春,余寓端州,彭君来见,执弟子礼甚谨

  • 《夜上西城听凉州曲·李益》原文与赏析

    李益行人夜上西城宿,听唱凉州双管逐。此时秋月满关山,何处关山无此曲。李益的这首《夜上西城听凉州曲》,和他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写于同时同地,甚至题材、主题也相近。只是一为概写“闻笛”,说“不知何处吹芦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