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衿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简介:《国风·郑风·子衿》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三章,每章四句。为先秦时代郑地的华夏族民歌。此诗写单相思,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于是她登上城门楼,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如果有一天看不见,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全诗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维肖维妙,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之作,其中“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更是千古名句。
作品原文
青青子衿⑴,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⑵?
青青子佩⑶,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⑷,在城阙兮⑸。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译文
⑴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⑵嗣(yí)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
⑶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⑷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
⑸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白话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 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
孔子家语终记解第四十原文拼音版《 孔kǒng子zǐ家jiā语yǔ · 终zhōng记jì解jiě 》孔kǒng子zǐ蚤zǎo晨chén作zuò , 负fù手shǒu曳yè杖zhàng , 逍xiāo遥
-
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聊斋志异·梓潼令拼音版、聊斋志异·梓潼令注音版,欢迎阅读。聊斋志异·梓潼令注音版 梓zǐ潼tóng令lìng 常cháng进jìn士shì大dà忠zhōng , 太tài原yuán人
-
祭公谏征犬戎 作者:左丘明 出自《国语》中的《周语上》。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
-
江淹,字文通,济阳考城人也。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随景素在南兖州。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系州狱。淹狱中上书陈其 冤,景素览书,即日出之。寻举南徐州秀才,
-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出自唐代韩愈的《晚春二首·其一》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草树 一作:草木)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
-
男人梦见自己调动了工作,会提职增薪。梦见别人调动工作,会受到损失。梦见申请调换工作,是不祥之兆,会遇到忧愁和灾难。梦见努力给别人调动工作,会与朋友产生隔阂。女人梦见丈夫调动了工作,夫妻生活和谐、幸福。
-
上联:寂寞空守寡; 下联:泪海汇湘江。 上联:桃脸绯红如客醉; 下联:人面雪白似凝脂。 上联:中秋猜谜觅知音谜谜皆有因; 下联:众客作对来助兴对对颇用心。 上联:碧海青天,嫦娥应悔偷灵药
-
邵道人传 李梦阳 邵道人者,蜀人也。至庆阳,年七十余矣。道人不欲言,凡所颐指色授,故莫究所自来,然见之者率知其异人也。道人馆于钟楼街周家,筑土,被衲,无昼夜露坐。郡中诸子弟少年
-
宋史原文: 吕本中字居仁,元祐宰相公著之曾孙、好问之子。幼而敏悟,公著奇爱之。公著薨,宣仁太后及哲宗临奠,诸童稚立庭下,宣仁独进本中,摩其头曰:“孝于亲,忠于君,儿勉焉。” 绍兴六年,召赴行在,
-
原文琐窗寒·寒食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