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喜闻捷报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原文
五律·喜闻捷报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注释
①五律:即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每首八句。
②蟠龙:在延安城东北七十多里,是一个古镇;“度”通“渡”,过的意思。
③大野入苍穹:大野,一望无际的原野;入,溶进;苍穹,即苍天。
④佳令:美好的节令,这里指中秋节。
⑤鸿音绝:音信已断绝。鸿即大雁,《汉书·苏武传》载有大雁传书之事。
⑥凯歌奏边城:1947年8月,西北野战军在陕北取得沙家店战役胜利;九月中旬,又收复青化砭、蟠龙等城镇。
作品译文
暮色苍茫,挟秋带晚的风冉冉从河上吹过,晓来一眼尽收的无边原野渐渐与天地溶为一体。随着一支从南中国的红土地上走来的队伍,中秋佳节悄然而至。一轮明月,傍着如霞似锦的晚云,脱颖而出。家里的音信已经彻底断绝了,妻子儿女的书信也无法收到。明月下频频抬头仰望天空,正是边城高奏凯歌时。
创作背景
1947年初国共内战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处于被动状态,敌强我弱。但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全国的战事已经扭转,各大战场的人民解放军相机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同年9月,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离开陕北佳县张家崖窑,迁移至佳县神泉堡。中秋节之夜,毛泽东漫步于神泉堡附近的黄河边,回想起这一年多来战局的重大变化,想起当年撤出延安的第一仗青化砭战役的胜利,以及人民解放军所取得的养马河、蟠龙、沙家店战役等节节胜利,想到军队对西北战场主动权的完全控制,不禁思绪万千,将凯旋后的喜悦化为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妻子儿女思念之情,于是作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全诗遣词造句通俗清新,写景抒情错落有致、起伏迭宕,于平淡中见雄奇,于温婉中见豪放。
首联使人联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光。这是只有用水墨画才能画出的陕北黄土高原秋天的晚上。走在黄土高原上,犹如一履平地,只有当眼前突然横亘一道沟壑时,才意识到自己是置身在海拔上千米的地球隆起处。一年一度秋风劲。这样的秋日晨昏,在这黄土地上不知已重复了多少万年了;在这秦塞古渠之畔,也不知上演过多少场城头换旗的悲喜剧了。而人民解放战争在这里拉开了大幕。
颔联中的四时更替,节令轮回,本是自然规律,并不因人们的聚散来去而改变。但是,在这位三军统帅诗人的眼里,佳令明月是胜利之师带来的。作者借景寄情,对革命战争胜利进展的喜悦,溢于言表。中秋赏月是中国人的美好传统。自然美、生活美与人情美,同一时刻在千千万万人的眼屏上定格。明月是一斟人们用真、善、美的心灵勾兑的醇酒,明月是一方寄托着人们美好情思的素笺。千里共婵娟。征人游子虽然和关山遥隔的故土、亲人共享一轮明月,但还是觉得“月是故乡明” ,禁不住牵动万里归心。
颈联中 ,作者的感情突然涓细起来。月到中秋,家山万里,在胜利的喜悦中,在战后的平静中,他生出缕缕乡思来。有人认为,“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两句是作者写战士,写战士征战的疾苦和怀土思亲之情。这样解释,反映人民领袖悲天悯民和革命战士舍家报国的情怀,自可聊备一说。
尾联使诗的意境得到最高的升华,诗人的感情由涓涓细流又汇入了浩瀚的河海。如果说,这前面句子中出现的明月是独照伊人,那么到这里便化成了满天星斗,普照人间。此时此刻,毛泽东最终想到的还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疾苦与愿望。而广大人民此时真正翘望的不是中秋明月,而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佳音。可以告慰江东父老的是,“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人民解放军在秦塞古战场又取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边城奏响凯歌之日,正是人民额手相庆之时。
作品点评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杨胜群:毛泽东这首词的意思非常明了,推己及人或由人及己,从心里发出感慨,太在情理。在《卜算子·咏梅》中,能看到毛泽东的诗学中有一种追求严酷美感的倾向。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
这是一首咏物词,歌咏对象是并蒂莲。上片描绘物形。谓茎杆一枝,花开两朵,花盘连结在一起。好像是舞罢霓裳、玉佩阑珊的仙子。这时候,正面对着面,梳理红妆。荷花香里,藕丝飘风。仿佛处身干水晶宫殿。微风过处
-
作者: 王海龙 ——天空一片黑暗 笼罩着连绵的密云 "> 选自《唐文粹》的片段文言文解析
选自《唐文粹》的片段文言文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元子①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有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
-
诗从自己的行程写起,天还没有大亮就趁着月光从云阳出发,到太阳落山才到达朱方,按这两地相距甚近,根本用不着花一天时间,所以这里言外显然是要说自己在途中有相当长的时间呆在庐陵王墓下(刘宋皇室的陵墓都在
-
照玄上人诗集序 (明)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
-
原文南有五通[1],犹北之有狐也。然北方狐祟,尚百计驱遣之;至于江浙五通,民家有美妇,辄被淫占,父母兄弟,皆莫敢息,为害尤烈。有赵弘者,吴之典商也[2]。妻阎氏,颇风格[3]。一夜,有丈夫岸然自外入,
-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出处】唐·柳宗元《渔翁》。【意思翻译】回头来看,渔翁已驾船行至江心,水中倒映着青山和蓝天,片片白云仿佛正在与船儿追逐嬉戏。【全诗】《渔翁》.[唐].柳宗元.渔
-
老子·老聃·李耳:道家创始人老子生平详细资料介绍,《道德经》
老子 姓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世尊称为老子 生卒:公元前571年左右~前470年左右 朝代:春秋 籍贯: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厉乡曲仁里 评价:伟大的哲学家
-
做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没有人可以一直不做梦,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同的梦境有不同的寓意,据说和现实有很深的联系,梦境在某些程度上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不同的梦境
-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注释思考论文 1.高中语文文言文注释 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现代语言,文言文的阅读相对比较吃力,因此需要注释进行辅助,帮助我们阅读。文言文注释一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