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洪都原文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原文
注释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
目录
作品原文
七律·洪都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注释
⑴洪都:旧南昌府的别称。隋、唐、宋三代曾以南昌为洪州治所,又为东南都会,因而得名。这里指江西省的南昌市。
⑵祖生击楫:祖生,祖逖。击楫,敲打船桨。祖逖率师渡江北伐,中流击楫,立誓说,如果不能平定中原而再渡江者,有如大江。
⑶闻鸡:这里化用闻鸡起舞的典故。《晋书·祖逖传》:“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祖逖和刘琨年轻时都有大志,互相勉励振作,因此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后以“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奋起行动。南天雨:指在南方的战斗生活。
⑷挥北地鞭:指北方的战斗生活。
⑸鬓雪:两鬓飞霜。
⑹彩云:指马列主义真理。
⑺年年:每年。
⑻处处鲜:祖国河山的锦绣前程。江草江花:比喻新人新事。
创作背景
1965年12月24日,毛泽东在73岁诞辰的前两天,由杭州来到南昌,下榻在赣江边上的一座宾馆里。南昌市有著名的滕王阁,南昌又是革命的发祥地。毛泽东于此感物抒情,抒怀明志,写下此诗。
作品鉴赏
诗人怀着重上井冈山的豪情巡视,南昌“八一”起义,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地,自然而然联想起历史上祖逖击楫、立誓报国的往事。对长期的革命战斗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颈联陡转,看似“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实是对祖国未来的展望和憧憬。诗的意境雄浑,气象恢弘,意蕴深长。
这首诗抒怀明志。借典咏史,抒发诗人报效祖国、改造社会的豪情壮志,同时歌颂新中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伟大事业,寄托对祖国未来的殷殷期望。
首联以诗人到历史名城洪都之行起兴,引发思古之情,藉以通过“祖生击楫”典故的运用,表达坚持革命事业的信念。
颔联生动形象地对诗人大半生的革命生涯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久听南天雨”即是诗人对自己在南方经历种种急风暴雨革命斗争经历的回忆。“曾挥北地鞭”同样是诗人对自己在北方几十年戎马生涯的一种概括总结。可以说,诗人在首联和颔联引用祖逖北伐和祖逖、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意为表现对以往革命斗争的回顾、歌颂之情和表达继续革命的雄心壮志。
颈联以对比的手法表现诗人对祖国新天地与光明前途的瞻望。诗人自己虽然老了,但是祖国却“彩云长在有新天”。尾联是说革命自有后来人,一代更比一代强,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接班人的殷切期望与热情激励。全诗意蕴深长,用典恰当,气势豪迈,格调昂扬。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
《先秦散文·吕氏春秋·尽数》原文鉴赏 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
-
那些年你倒背如流的文言文课文 【经典传送】那些年你倒背如流的文言文课文,你还能背出几篇? 《劝学》、《陋室铭》、《师说》、《岳阳楼记》……那些年我们熟记于心的
-
官吏楷模文言文翻译 朱邑是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人,西汉官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官吏楷模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原文 朱邑字仲卿,庐江舒人也。少时
-
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出自宋代范成大的《清明日狸渡道中》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花燃山色里,柳卧水声中。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墦间人散後,乌鸟正西东。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泪水沾满纶巾,连绵不断。
-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出自宋代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参考翻译注释
-
作者: 傅瑛 【本书体例】 熊公廷弼,当督学江南时,试卷皆亲自批阅。阅则连长几于
-
元戏剧《关汉卿》鉴赏 《拜月亭》全名《闺怨佳人拜月亭》,仅存曲词和部分宾白,主要写大家闺秀王瑞兰和秀才蒋世隆悲欢离
-
宋书原文: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
折桂令·湖上饮别 张可久 傍垂杨画舫徜徉。 一片秋怀。万顷晴光。 细草闲鸥。长云小雁。乱苇寒响。 难兄难弟俱白发相逢异乡。 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
-
凝邃是关于描写建筑的词语.凝邃凝邃的拼音:ning sui 形容居室幽静而深邃。北